本文来自专题:“你和你的小说”
投稿请参照:“你和你的小说”专题简介以及“你和你的小说”专题收稿标准
“斯”文员:徐海阳
原文作者:奔赴撒哈拉
原文链接:《襟江水鬼》
选了这篇文开撕,是因为这篇文的故事性不错,环环相扣,一波三折,有伏笔,有呼应,有引申,有反扣,是我喜欢的类型。
因此我公然违抗“你和你的小说”专题收稿标准关于字数1500-7000的规定,任性地收了这篇10000+的庞然大物。
然而,读了第二遍,我发现上当了。这篇文如果我写,起码减肥一半,要是换成半朽,估计3000字足矣。
是的!太!臃!肿!了!
故事很完整是事实,细节处理到位也是事实,但修枝剪叉突出主干更是小说写作的精髓,讲清楚故事,有完整的结构就好了,干嘛交代那么多有用没用的横向情节?
同样的故事结构,尽量节省墨水和读者的时间,在读者耐心用完之前结束故事,才是好故事!
再说说逻辑问题,一群女人,在一片浅滩,连裤脚都没挽,涉着水抢石头,那么水有多深?从上面掉下去会淹死?
好吧,就算水很深,但阿霞掉下去后大伙又全聚到一起,还有个年长的女人搂了搂阿花,怎么做到的?游过去的?这水到底是深还是浅?还有就是,我记得这是条河吧,虽然叫襟江不是江,但毕竟水是流动的,两天以后尸体自己浮上来了?又是怎么做到?不是应该很远了嘛?
再说说立意和观点,作者设计很巧妙,用一个水鬼的故事做开头,引申出一个关于“人心里的鬼”才是真正的“鬼”这个立意。这一部分很完美,然后接下来几个解密动作,把文章情绪推向高潮,很厉害。但作者为了凑逻辑,生生又加了个关于吸沙船和责任人的桥段,还有那队绿茵场F4,甚至他们的家庭背景,球场表现,擅长领域,对女主的暗恋,真的有必要嘛?何必把一部短篇小说弄得那么复杂?
“只能从挑剩的石块中选了最靠岸边的。”既然是还有剩下的,说明还有的选择,为啥要选最靠岸边的?如果是故意的,为啥要用“只能”?(这一句是后加的,跟上下文衔接不上,对付看。)
总之其实这篇文读起来还是蛮累的,思绪和注意力不断被各种线索和枝桠引得满场跑,好似踢了一场足球赛。
当然,累还有个原因,读者似乎不是很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细节,尤其是文章的前面部分。我反对整个自然段逗号一气到底的做法,可是这种一个逗号接一个句号的用法,说实话,也让人体验不佳。很影响文章的连续性和通顺性,有一步一卡的感觉。
如果要文章本身打分的话,这篇文的优点和缺点都十分明显,各一半吧,5分可以,不过还有印象分没有登场呢……
“什么是印象分?
就是撕文者很任性地根据个人喜好打分,也就是说如果我今天心情好,就可以给喜欢的文章加分,就是这么随意。”
出于审稿习惯,我会对一些最基础的标点符号用法和遣词造句水平格外注意,这篇文的印象分是-2!
原因?
好吧,“标点符号”的事先不说,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可阿花说一只毛茸茸的手把阿霞“攥”进了水里,我尝试用笔误去解释,然而说不通。作者应该是很明确地就是想用这个字。那么谁能告诉我,这是只什么鬼?拉扯人是用攥的!还是因为阿花是农村妇女没文化,跟人讲时不知道该用哪个字?
老二三四对张晓彬很敬佩,因此对他的任何提议都是“一呼百应”?一呼百应用在这里是不有些尴尬?
一个短篇故事,糅合了鬼故事,谋杀,寻仇,懵懂爱情,人性的探究,还有对环境破坏行为的声讨……诸多元素汇在一起,感觉更像个中长篇故事。
以前玩摄影,最后拿一条人像摄影的常用原则来结束——画面越简单,主题越突出。
我是傲娇又毒舌的撕文员徐海阳,满篇胡话只代表个人观点,一家之言,没有任何攻击意图,因此只接受争辩和撕文,拒绝撕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