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读过很多遍,都没有动手写过什么,因为太喜欢。
有人说上海是属于张爱玲的,北京是属于老舍的。读过很多作家笔下的北京,老舍、史铁生、郁达夫等,我觉得北京还留了一部分给林海音,用南方女子的语气,记录了那个年代的北平,细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于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哟庸弱。
正如作者写作的初衷“我是多么怀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心理学上说,人的记忆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通过重组构成的,作者从小英子的视角,记录了五个小故事,以及陪伴她成长的、又一个个离她远去的那些亲人、玩伴和朋友。一幅幅的童年的画面在作者平实的记录中铺展开来,很平淡普通,那些邻里之间的关心与帮助,小伙伴之间的嬉笑吵闹,朋友之间的互助,小孩子的童真美好,全都很普通,但又活生生的像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似曾相识的场景,童年的时光感觉是那么无聊而漫长,睡觉、吃饭、闲聊、玩耍,我们仿佛一辈子都过不完一样。仿佛一个蚂蚁可以看上一整天,一个冰棍就可以吃上整个夏天。很喜欢这些老派作家的文字,像琦君笔下的童年故事,曹文轩的《草房子》,很温暖舒服,娓娓道来的故事里,童年在心里面苏醒。
这样一部安静回忆的小说,它不在是一个个故事,而是小英子成长的见证,惠安馆里,英子发现秀贞失散多年的女儿就是玩伴小桂子,并帮助她们相认逃跑;搬家进入学校后,遇到了为供养弟弟念书做了小偷的陌生朋友,并约定一起去看海;还有寄住在英子家的兰姨娘,在英子的撮合下和德先一起去了远方;驴打滚儿里的宋妈,从小照顾他们,失去了一双儿女后,骑着驴离开了英子和她的弟弟妹妹;每个生命里的人都随着时间离开,每个离开的人都告诉英子:你已经长大了。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和我们多么的相似,我们儿时做过的傻事随着一去不返的童年也不会在去做,也许这就是成长,我们不断认识各种人,告别各种人,然后独自前行。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当我再回到小学来看你们的时候,老师啊,你可一定要把我当个孩子啊”读起来总会哽咽的地方,也许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那些童年让人回味无穷的点点滴滴,或喜或悲,或哭或笑,都刻在生命的旧时光里,偶尔回忆起来,喜怒哀乐万般滋味在心头。
如此,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