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它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语,行为,性格,认知。但是与此同时,一个人也是具有可塑性的,阅读过的书籍,经历过的事情,都会塑造一个人。
我的客观现实就是我有一个目不识丁,没有文化,性情暴躁,专制的奶奶。虽然她已经去世,但是她的影响十分大。网上一段流传很广的话“好女旺三代,悍妇毁一族。”
在电视剧《父母爱情》中,就有很深的体现。王秀娥和安杰存在根本的不同。而我奶奶,就类似于王秀娥那样的人。
奶奶的不良影响在于奶奶没有受到教育。所谓的教育不仅仅是指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家庭教育。一个人会认知自己的情绪,安抚自己的情绪,知道别人的需要,会和人沟通而不刺伤别人,对于世界和社会有客观而清楚的认识,这些是教育。但是我奶奶这些都没有。与此同时,她是暴力的,是强制的,是不自洽的,她还是好斗的。这种在我父亲身上得到了很深的体现。
这个家庭有很多的悲剧。
大儿子因为不会量力而行,盲目的争强好胜,让自己得了肾炎。但是别人如果话里有讥讽,你如何巧妙的应对呢?会说话是一门艺术。
如果别人嘲讽你个子矮,那是事实,你不需要逞强。你就说,是呀,个子矮,力量小,你看你真好,长的那么大,那么你做这些,我来做那些。学会和人合作,而不是去逞强。
这个孩子得肾炎,其实就是父母知识匮乏,不会引导的结果呀。父母通情达理明事理,孩子的生活自然会顺畅。
人都是有缺陷的,但是,如何让别人的缺陷不伤害到自己,如果避免自己有那样的缺陷,是人需要思考的。但是,少文化的我奶奶,她思考不到这些点。
我为什么可以思考到呢?
就像人们解析《父母爱情》里面,安杰为什么旺了江家。是因为安杰有比王秀娥更宽广的见识,更多的学识。王秀娥习得的,是自己在小环境里面生存本领,比如做饭洗衣服。但是安杰学到的,其实和王秀娥存在本质的区别。安杰从小在青岛,看到的生活和王秀娥是不一样的。(这真的让我比较焦虑,为什么呢?)
因为从村到镇到县城,再到西安,北京,上海,孩子们接触到的客观环境是不同的。我很想给自己的孩子好的客观环境。
我自己到成都,再到县城,新的环境,新的人群,适应性的问题是很多的。
好的父母真的是可以点拨孩子,但是很显然,我们家一直处于一种,长辈无法点拨孩子的状态。而且,长辈的点拨,有很大的错误。长辈真的得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了。
如果长辈无法点拨,那么自己,要怎么去做呢?
这个其实就到了很多农村一代迷茫的地方。也是很多农村孩子上升受阻的地方。在小地方生活的太久了,经历单一,和外界联系少,仅有的联系就是书本,电视,但是授课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起点的低,要怎么样弥补呢?如何在低起点上,实现突破呢?
有经历的父母是可以预见孩子的这些适应性的问题的。我现在还能想到很多时候我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和父母说,父母其实都是两眼一抹黑,自己不知道。如果父母已经慢慢不能成为我们求助的对象的时候,那么,我们应该向谁求助呢?
当父母意识到自己已经慢慢指导不了孩子的时候,那么,父母应该如何礼貌的退出呢?谁又能来指导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