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瑞德
01
我本以为,电影是讲两个男孩追风筝的故事,可看完电影,我才发现,电影表达出的东西太多,以至于让我不知从何说起。
友谊?忏悔?赎罪?信仰?
我想,电影中我们都能体会到这些情感。
关于信仰,民族宗教的信仰;关于友谊,仆人与富家少爷;关于忏悔,断了线,知道真相后的忏悔。
宏达的话题,我可能谈不好。
我想谈谈友谊,谈谈像哈桑那样的朋友。
我也想有一个像哈桑一样的朋友。他勇敢,他有信仰,他从不畏惧,他让我为之流泪。
电影的开头:阿米尔成年之后,收到自己出版的书。
那是一本关于他成长的故事,阿富汗喀布尔地区。
放风筝的童年,没有战争,没有种族歧视的故事。
阿米尔的父亲是当地有名商人,阿里是他家仆人。
仆人的儿子叫哈桑,哈桑最好的伙伴——富家少爷阿米尔。
看电影的时候,让我想起了《白鹿原》中的黑娃与白孝文。
黑娃也是个勇敢的人,他是长工鹿三的儿子,白家的仆人。
这样的友谊,从来都有,可总会有奇怪,不可言说的心里作祟,让友谊,随着年龄,随着长大,不再纯洁天真。
《追风筝的人》,原著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
哈桑把阿米尔当做最好的朋友,可阿米尔因为小小的嫉妒,把自己最好的朋友赶出了家门。
02
父亲是有名商人,阿米尔因母亲难产至死,深深地责怪自己。
他敏感,他胆小,当放风筝归来,意外的听见父亲与别人的对话。
父亲认为他是个胆小,缺乏勇气的孩子,也远没有仆人的儿子哈桑勇敢,聪敏。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父亲的一句话,让阿米尔开始嫉妒、排斥他最好的朋友哈桑。
他过于自责自己,过于敏感于父亲的话,可过于敏感的人就像海绵,把自己与别人的不安吸收,然后慢慢的积蓄,直至有一天,伤害自己最应该值得珍惜的人。
我可以理解,年少时的敏感,但我不能理解阿米尔故意诬陷自己的手表是哈桑偷走的。
这样的朋友,生活中也有。
我们如果过于的被这种嫉妒,怨恨的小心理作祟,我们也会失去身边最好的朋友。
哈桑在石榴树下,听阿米尔讲故事。
他在树上刻下“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那是他们友谊的见证,可是友谊不是所谓的山盟海誓,时间终将会抹去一切。
我也有过那样的不成熟,我也有过像阿米尔那样的敏感。
我很后悔,在我不懂得什么叫珍惜的时候。
读小学时,一次蛙跳比赛,我得了第一名,我最好的朋友调侃我,说我跳的跟癞蛤蟆一样快,由于他的调侃,我有了一个可耻的外号——癞蛤蟆。
阿米尔诬陷手表是哈桑偷走的,而我更可耻。
我拿烧红的铁棍儿,烫伤我最好朋友的手指。阿米尔胆小,我却胆大的让我自己都觉得可耻。
03
在阿富汗,有很多的儿童,却没有童年。为了坚守战乱中阿米尔的家,哈桑被枪杀街头。
故事的结尾,让我感到唏嘘遗憾。
风筝断了线,哈桑对着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好像好的电影,好看的书总和悲伤有关,而那些悲伤,最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长大后的阿米尔得知真相,去往童年生活过的地方找哈桑的孩子。
哈桑其实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一直在逃避的他,选择重回阿富汗,去找寻他洗涤灵魂的路。
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我们没有必要知道断线的风筝会飞到哪里去,甚至连它的影子都不值得去追随,只要你能为他付出真心,它一定就在你所追寻的方向。
结局是悲伤的,也是完满的。
阿米尔在战乱的喀布尔地区,历经艰辛找到了哈桑的孩子——塞博拉。
战乱让成长的人畏惧,阿米尔童年成长的地方,早已物是人非。
你也有断了线,才懂得珍惜的朋友吧!
阿米尔是因为敏感的自己,而你是因为什么呢?
越长大,才渐渐地明白,生命中遇见哈桑那样的朋友不仅仅是一种缘分,我想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安排。
我们在某个年龄可能不懂得珍惜,就像阿米尔一样。
长大之后,当他真正面对的时候,那面对的不仅仅是自己,更多的是自己忏悔的灵魂。
04
我希望生命中能遇见许多像哈桑一样的朋友。
我也会更早的懂得珍惜的意义,我不想后悔,也不想像阿米尔那样,在懂得珍惜的年纪时,负重前行。
为你,千千万万遍!
支撑这句话的不仅仅是坚定的信仰以及内心永恒的忏悔。
我想,那是一个影子,你值得去追,值得去付出真心的影子。
只要珍惜,懂得去追,方向永远是你追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