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一段时间,
中国男人就会成为舆论场的靶子。
捧个保温杯——就是老男人;
戴个手串——油腻中年;
小伙子长得漂亮——娘炮;
…………
最近,那些下班之后,
会在车库里独自坐上半个小时的男人,
则被贴上了“矫情”的标签。
不是有人发文说:
中国女人越来越独立,
男人们还在矫情什么?
这是矫情么?我不知道。
我只是诧异这种强盗逻辑——
难道男人要坚强,要阳刚,
所以就不能表达甚至表现出自己低落颓丧的一面了么?
《这个杀手不太冷》有这么一段对白:
小女孩问:生活是否永远艰辛?还是只有童年如此?
杀手:永远如此!
让我记忆深刻的,不是莱昂冷酷的语调,
是他遮住一切表情的墨镜。
他知道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而他的悲伤,都躲在了墨镜背后。
很喜欢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的一句名言:在任何极端的环境里,
人们总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
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
这句感悟,源自他的切身经历。
关进纳粹集中营,已经意味着九死一生。
但很多人并不是被折磨而死,
反而是抑郁而死,
他们从“为什么是我”的愤怒和恐惧,
逐渐变成“这就是命”的消极接受,
积累下大量的负面情绪,
最终精神崩溃,没有熬到胜利的到来。
可弗兰克看到,
还有另一些人非但活了下来,
而且变得更坚强。
他们居然每天用玻璃片把胡子刮干净,
高贵地面对苦难。
如今,尽管生死的压力离我们已经很远,
现代男人因为肩负的角色很多,
担负的责任也更多,
承受的压力却不遑多让。
也正因如此,
我们才应读懂弗兰克的那句话:
对待压力的态度,
决定了一个人到达的高度,
而男人的最高修养,是不把压力带回家。
下期我们来讨论男人如何解压
我是布朗
一个创业的80后小鲜肉
祝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