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新编》
从前,有一个村庄的后山上经常有狼出没,所以村民们约定有危险就喊帮忙,大家都要上去帮忙。这是一群善良又朴实的村民。所以每一次有危险,他们都能齐心协力把狼赶跑。
可是有一天,一个放羊娃在放羊的时候,狼来了,狼一下子闯进羊群。放羊娃害怕极了,拼命的向村民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啊!狼来了!”可是,大家都不理睬他,没有人去帮他。后来,放羊娃的羊都被狼咬死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村民们没有听到放羊娃的呼救吗?是因为村民们忘了之前的约定吗?
不是的,原来啊,是因为几天前,发生了这样的事。
放羊娃每天都去后山放羊,有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的主意。他向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饿狼!”
农夫们气喘吁吁的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民们生气的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技重施,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
农夫们对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的说谎十分生气,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
所以,当狼真的来了,放羊娃拼命地向农夫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啊!狼真的来了!”时,农夫们听到他的喊声,以为他又在说谎,大家都不理睬他,没有人去帮他,结果放羊娃的羊都被狼咬死了。
大家感觉,这个改编后的《狼来了》怎么样?是不是更有吸引力一些了?
这里面用到一个故事高手的汉堡包法则。
先讲上面一片面包,再讲上面一片面包,然后在讲出中间最想抖出来的肉。这种有点类似于倒叙的手法,可以让汉堡包中间的那一片普通的肉片,更好吃一些。
为什么会有这种体验呢?因为人的大脑有一种适应性反应特点,称之为知觉整体性反应。
知觉整体性,是指人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刺激物进行习惯性的加工处理,让知觉保持完整。因为大脑有整体性的需要,面对缺失的东西,它就会非常难受。
如下图所示,你能看到中间的三角形嘛?其实这个形状并不存在,但是我们的知觉经验上却“无中生有”的显示出了轮廓,这称为主观轮廓。因为大脑对整体性的需求很强,所以它自己脑补了。
但是这个缺口不能太大,因为我们的大脑非常懒,缺口越大,补齐的欲望就越弱。根据大脑的知觉整体性需求,我们我们构建出的讲故事的汉堡包法则。但是,上下两片面包的差距又不能太大,否则适得其反,反而不能提升故事的吸引力。
这个汉堡包法则,还可以用到生活中的很多方面,用来引起别人好奇和兴趣。这个法则也是我们提升表达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方法。你想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期待你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