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三十而已》开播前最期待的王曼妮角色,开播后却成了全网被吐槽最厉害的人。
对于顾佳网友的评价是“全能”、“完美”、“双商高”,甚至还出了“顾学”,成为独立女性学习的典范;
对于钟晓芹大部分网友评价也比较正面;
但到了王曼妮,网友的评价却变成“精致穷”、“拎不清”、“眼高手低”,成为本剧中男女都嫌弃的人设。
(在抖音王曼妮热门视频下,大多数热评都在抨击王曼妮)
作为现实版“王曼妮”的我,深深的感受到这个社会对想变好的女性恶意太大了。
-1-
喝巴黎水都要分期付款的女孩,真的是虚荣吗?
这个社会好像对女性的要求是“不能有物质要求”,一旦有要求就要被贴上各种标签。
谈恋爱要求有车有房就是“物质”;月薪1万买5000块的包就是“虚荣”;周末吃人均500的日料就是“不会过日子”。
不可否认,的确有部分人是为了“撑门面”消费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东西,但是像王曼妮这种的女孩,只是希望可以把日子过得好一些。
16年我刚来上海那会儿,税前工资也就不到9000块,租房却要花4200。和王曼妮一样,房租几乎占掉工资的一半。
之前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我也合租过,但我发现我这人不适合和别人合租。首先我作息和别人不大一样,常常我都睡了别人的夜生活才开始,合租很影响我的睡眠质量;
其次我觉得上班已经够累了,下班的时候至少可以舒服一些。
所以来上海后,我就选择租了一居室。虽然那段时间除了吃饭几乎没有其他的开销,但每次下班回到家,可以一个人肆意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我就觉得这4200花的真值(合租过的人应该都有体会,合租时候客厅永远只是摆设)。
看到网友都在骂王曼妮“精致穷”的时候,我忍不住想问一句,到底赚多少钱才配得上租8000块的房子呢?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王曼妮平时的穿着在人群里再普通不过,从你身边经过你可能都不会注意到这个人。但是一穿上她那身工作服,整个人气场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管对店铺陈列的专业度,对客户服务的态度,还有面对走秀突发事件时的临场反应,无一不显示她是一个认真工作、对自我要求严格的人。
在副店长离职、店长让王曼妮暂时代班副店后,王曼妮没有立刻变得傲慢不可一世,而是深夜加班做规划,希望可以在自己代班的这段时间真正帮助店铺提升业绩。
如此认真拼命的对待工作,不就是希望可以在上海过的舒服一些么?难道非得租2000块的合租房,每天排队上厕所洗澡,回到家蜗居在除了床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坐的小隔间里才是“会过日子?”
越是像王曼妮这样渴望过的好一点的女生,她们生活的越用力。
我月薪9000租4200一居室的时候,生活状态和王曼妮差不多。
当时我就想着我不能一直是这个工资水平,要加倍努力的赚钱,才能让我真正“过的舒服”而不是单单实现租房舒服。
所以别人周末逛街喝下午茶的时候,我在写文章;别人出去旅游的时候,我在找更多工作机会。
慢慢的工资涨了,也有人开始找我付费写文章、拍视频。
4200的房租对我不是一种负担,是一种激励我不断向上的动力。
退一万步讲,不管是租8000块的房子,还是刷信用卡升舱,这些事情的后果都是王曼妮自己承担(譬如吃一个月的泡面),并没有把压力转移到父母、另一半身上,甚至她还能每个月给爸妈寄1000块。
成年人能负担的起自己的生活不给别人添麻烦,又怎么被称为“虚荣”、“精致穷”呢?
我们用力生活,是为了自己,而非“他人的目光”。
-2-
我见过更好的,所以才要变成更好的
王曼妮第二点被疯狂diss的是“不自量力”。
这里主要是指和梁正贤在一起后,回家看不上小镇有房有车的事业单位主任张志这件事。
也许是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结婚”的意义,开始更慎重的对待两性关系,然后一些自媒体开始宣扬“找比自己优秀的男生”是不自量力,拎不清,刺激女生向生活妥协。
如果恋爱中你遇到一个男生:
愿意带你去体验不同生活,帮你开拓眼界;
带你去和平日感觉遥不可及的大佬坐在一起听分享会、帮你提升自我;
给你买车后意识到停车位会增加你的生活负担,同时帮忙买好一年的停车位;
想必任何一个女生面对这样一个追求者都做不到无动于衷。
然而面对梁正贤给的这些,王曼妮没有只贪图物质的享受,反而骨子里是有些自卑的。
她感谢梁正贤带她见识这么多她没见过的东西,但她也知道自己和梁正贤的差距,所以粱带她去听金融大佬分享的时候,虽然听不懂,却依然在认真记录。
而且在曼妮知道梁正贤有正牌女友时候,她没有选择纠缠、果断离开。但这并不代表曼妮转身就要接受开几十公里车去偏僻电影院,只为占两张免费电影票便宜的张志吧。
锻炼是我为数不多喜欢且坚持比较久的爱好。所以我也希望找到一个同样热爱运动、阳光的男生。
不过每当我说我想找一个高高瘦瘦运动型男时,就会被批判“都30多的人了怎么还看外在”、“不务实、要求太高、活在偶像剧里”。
我就很纳闷,我每天控制碳水坚持锻炼保持身材,为什么要找个大腹便便的油腻男生凑合呢?
(变的只是数字,不变的是对自己的要求)
我见过更好的是什么样,所以要去变成更好的人,当遇到同样优秀的他时候,可以自信的坐在他身边。
退而求其次选择那个不怎么样的人,不叫拎得清,这叫“把自己清仓甩卖”。
有些人会说,就因为你有这种思想,“心气高”才30多还没结婚。
首先,不管是恋爱还是结婚,不是说我想结婚、想谈恋爱了我去找一个人满足我的需求,而是说我遇到了一个人,我好喜欢他,我想和他谈恋爱。
其次,为什么30岁一定要结婚?
曼妮回老家后,对于家人、亲戚的催促也产生了困惑,跑到于伯店里问他:
“为什么到了这个年纪,所有的人都在催我生孩子、过日子啊?”
于伯的话一针见血的说出了大部分人“催婚真相”。
我和王曼妮一样,不排斥结婚,也不讨厌谈恋爱,甚至渴望遇到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轰轰烈烈的去谈一场恋爱。
但没遇到那个人之前,我们不想将就、更不想因为别人都结婚了,我也赶紧找一个。
女性一旦过了30岁,面对的催婚压力一般人是想象不到的,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看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的一段话:
你们的时间有限,别浪费在重复他人的生活上。
不要被教条束缚,教条会把你困在别人思考的结果里。
不要让其他人的观点掩盖你内心的声音。
更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听从直觉和内心的指引,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早就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成为个体,而非大众。
也许王曼妮没有顾佳那么十全十美,也没有像钟晓芹那种帮她兜底的家庭,但她从来没因为没有这些选择向世界妥协。
追求变好从来不是一件错事。
愿在北上广打拼的每一个“王曼妮”,最终都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