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有过多少往事
仿佛就在昨天
有过多少朋友
仿佛还在身边……
这首《好人一生平安》,在90年代初期红遍大街小巷。少年的我遇到了一位温暖如妈妈的阿姨,她的名字和电视剧《渴望》主人公一样,都叫刘慧芳。
1
一天上学途中,我看见一个阿姨很吃力地推着三轮车爬坡,满满的一车书和杂志。我赶紧上去帮她推一把。阿姨回头看到我,微笑着小声说谢谢。
阿姨40岁左右年纪,身穿蓝色碎花上衣,头发上沾着汗水,一脸风霜,双手握在车把上在发抖,手肿得很厉害。
我一直帮她推到大院门口。阿姨问我:“你多大了?”。
我说“17了”。
“真是好孩子,看你那么瘦,我还以为你是初中生呢”,阿姨在三轮车铺上木板,把杂志和小说一本本摆到木板上,笑了笑:“以后你到我这里可以免费看杂志”。
我非常高兴:“谢谢阿姨”。然后拿了一本《侠客行》,翻了翻。
“你拿回去看吧,上学后带给我就行”。阿姨说,“我叫刘慧芳。”
“咦?你和《渴望》的女主人公一样的名字吗?”我问。
“是啊,你看我像她吗?”阿姨问道。
我仔细打量了一下阿姨,:“还真是很像呢”。
“我的命运比她坎坷”,阿姨捋了捋头发,“以后你就叫我刘姨吧”
“刘姨好”,我高兴的把金庸的小说放进书包。
课堂上我偷偷看《侠客行》,沉浸在谢烟客遇到小乞丐的故事中。
“我不求人家的”,小丐摇头道,“我妈妈常跟我说,狗杂种,你这一生一世,可别去求人家什么。人家心中想给你,你不用求,人家自然会给你,人家不肯的,你便苦苦哀求也是无用,反而惹得人家讨厌。”……
我看得津津有味,同桌周海燕说也要买一套。
2
放学后我去刘姨的杂志摊,帮同学买了一套小说,刘姨很高兴,给我五毛钱,我不要,否则会丧失人格。刘姨请我喝了一瓶汽水。刘姨书摊有《读者文摘》、《五角丛书》、《中外电视》,都是我的最爱。
刘姨收工后请我去家里吃饭。刘姨家在我们学校背后郊外的农田旁,青山翠湖,树林深处,隐隐掀出一角茅屋。蓝天白云,煞有诗意。
走进刘姨的小茅屋,房间很昏暗,有十几个平方,屋里只有一张床、一个柜子,一个饭桌,一台黑白电视机,还有一只猫就什么都没有了。房间里没有自来水,刘姨的妈妈陈婆婆躺在床上扇扇子。
我提着水桶去旁边人家的自来水管去接水。刘姨开始生火做饭,烟囱穿过屋顶,冒出袅袅炊烟。
小屋没有电,刘姨炒了两个小菜,点上煤油灯,昏黄灯光下,我很羡慕这个自由的家。虽然陋室空堂,但有这么几大箱书,充实自在,宁静温馨。
晚上一大轮明月挂在夜空,月光照得茅屋非常明亮,屋前的小池塘泛出粼粼光影,池塘边上的橘树结满了金黄的桔子。
刘姨和陈婆婆站在茅屋门口送我,皎洁的月光照在漆黑的小路上,照耀着她们挥手的身影,我想起一句诗:塘前何人初见月,塘月何年初照人。
3
国庆节到了,学校组织看电影《大决战》,我把电影票卖了5毛钱,看电影的时间刚好去卖报。我进了400张报纸,顺便在报社投了稿。报社每个月寄来的几元钱稿费,门房李叔叔都像挂号信一样拿给我。
我忽发奇想,把学校门房李叔叔介绍给刘姨。征求彩霞姐姐意见的时候,彩霞笑着说是好主意,要和我一起去。
我从家里拿了月饼和苹果,彩霞买了葡萄,带着刘姨到学校门房。刘姨和李叔叔见面的时候,我们溜了出来。彩霞说我喜欢搞重组,这可说准了,资本市场的兼并收购后来成了我的职业。
我和彩霞溜达商场,遇见师兄安东海,在电脑上算命,我凑上去看看他是什么命,安东海很紧张,挡住不让我看。商场的灯谜活动我猜中了3条。心满为患(打一字)串。石头记(打一词牌)人终了。友谊卡(语文词汇)双关。奖励了一双袜子。我给学校门房李叔叔送去。
晚上在刘姨家吃饭,我打了两桶水。刘姨买了好鱼好肉,又做了豆瓣小菜和小土豆,是我最爱吃的,我觉得我们像一家人。我几次想喊刘姨叫干妈,但因为世俗忍住,还是难以启齿。
我悄悄说:“刘姨,以后我长大了,我给你养老”。
刘姨很感动:“我如果找到工作了,我给你钱花”。
5
我每天中午到刘姨书摊来,她回去吃饭,我帮她守摊。这段时间我把金庸小说和三毛散文看了一个遍,但是学习成绩掉的厉害。马上要期末考试,我准备要收收心。
有一天中午我发现刘姨的妈妈在路上捡垃圾,我就在郊外剪了很多桂花给陈婆婆,让陈婆婆卖花赚钱,但是陈婆婆到晚上一束桂花也没有卖掉。
刘姨书摊的生意也越来越不好,我发动同学拿些旧书来卖,也是改善不大。我建议刘姨可以在春节卖鸡,我同学谢世军家有养鸡厂,批发给刘姨赚钱。
刘姨很愁,书摊摆不下去了。刘姨说要去一趟北京,下午5:20的火车,9号车21厢上铺。嘱托我照顾陈婆婆。
放学后我去火车站送行,找到刘姨的车厢,我给了刘姨暑假卖报纸挣的40元。在站台挥手作别。小时候我在石家庄火车站送过姥爷,姥爷上了火车,从此就没有再见过,就像读者文摘里张晓风散文《送别》。
火车晚点8分钟缓缓启动,直到看不见火车,我还在挥手。
现在刘姨在想我吗?她睡了吗?
6
刘姨走后,没有给陈婆婆留下钱。我每天中午不在学校食堂吃午饭,就把菜票换成钱,买点菜到陈婆婆家一起做饭吃。我从家里带来一个泡菜坛子,和陈婆婆一起做泡菜。
陈婆婆说刘姨不许她烟抽,说给陈婆婆抽烟是浪费。因此陈婆婆很伤心,说要回去儿子那里去住。我安慰了陈婆婆。
刘姨在北京给我写了一封信,说很想念我,在火车上她哭了。现在她要回来了,并且在北京认识了一个吴云清叔叔,一起回来。刘姨有了着落。
回来后刘姨却跟我说:我把妈妈托给你,你怎么每天到我家去吃饭,她都没有吃的了。
我非常生气,就算我穷,也不至于去占老太太的光,我连小乞丐也不如了。一赌气再也不去刘姨家。
7
一周后刘姨在学校门口守着我,说吴叔叔想请我去当阳玩。
我一听很高兴,想当年赵子龙当阳长坂坡救幼主,七进七出,英姿飒爽,立刻忘记了曾经的不快。
周末我们坐了四个小时的中巴到了当阳,吴叔叔是当阳一家瓷厂的业务经理,在餐馆里请我吃了腊蹄髈火锅,满满一大桌菜,我人生第一次被隆重请客。吴叔叔还喊了厂里的四个工人兄弟,光着膀子喝酒吃菜。
我不会喝酒,但还是稀里糊涂被大家灌了下去,大厅电视正播放京剧《甘露寺》,张飞演员唱道“当阳桥前一声吼,断了桥梁水倒流”。
我问:“张飞一嗓子真把桥能吼断掉?”
工人们大笑:“你对着这面墙喊喊,看能不能掉点渣渣下来?”
我嘴里念着“青山磊落险峰行,玉璧月华明”,走着凌波微步,出门撒尿。头上朗月清风,心想古人也不过如此。
背后轻轻两声咳嗽,原来吴叔叔也出门小解。吴叔叔问我:“你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呢。”
我朗声道:“石家庄来,常山赵子龙在此。”
吴叔叔笑着:“我有个和你一样大的儿子,学习很好,也非常喜欢武侠。”
回到包房,工人们还在划拳。刘姨悄悄拉我到一边问,“你喝了多少?”
“好大几杯,几瓶啤酒呢”,我用手比划,“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喝酒。”
刘姨呵呵一笑:“你的酒量很好啊”。
我说:“剧饮千杯男儿事”。
刘姨接着说:“上次让你生气了,对不起。这段时间你没有来,吴叔叔说要千方百计把你找回来。”
我心里听了很温暖,吴叔叔这么通情达理,刘姨找了一个好归依。
8
期末考试后看望刘姨。
刘姨坐在床上发呆,床上放着一本门诊病历。病历上写着吴云清,肺结核,有空洞,有阴影……
我大声喊着:“赶快住院,保命要紧。”
刘姨喃喃说,“吴叔叔得病后,被企业下岗,企业不管,没有钱住院……”
我喊着:“都是什么年代了,穷人早已当了家,企业不管,国家还管呢,我们书上都写着,医院救死扶伤,怎么会不让住院呢?”
我拉着刘姨到路边电话亭,打223456市长热线。刘姨拨通电话,那边问你找谁?刘姨糯糯不知道怎么接话。我抢过电话说:“有人得了肺结核,没钱住院,请政府救助!”
电话那边一愣,半晌说:“治病花钱,你找政府也没用啊。”
我查询医学大典,治疗肺结核的药物是异烟饼。
刘姨问我她该不该和吴叔叔走下去,我说这时候你把人甩了,就不是人。
刘姨决定和吴叔叔走下去。后来两人一起回了吴叔叔四川的老家,我们失去了联系……
9
毕业后,我回学校看过几次,但是都没有刘姨给我的信件。没有手机的年代,再见就是永远不见。
二十年后,我再次回到学校,这里已经是二中艺术部了。路过当年刘姨的书摊,这里已经新起了报刊亭,饮料琳琅满目,杂志很少,但《青年文摘》依旧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我顺手买下一本,用手机支付了费用。报刊亭的女老板和当年的刘姨年龄相仿,对我微微一笑。
我若有所失,帮刘姨守摊的日子那么充实。刘姨的小茅屋不见了踪影,小池塘已经变成了公园,在那青春的池塘边,我捉螃蟹,采橘子,看书挑水。漫天星空下,当阳长坂坡把酒当歌。那个人生中几乎喊出干妈的阿姨,昔人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
永远的刘姨,永远的《渴望》。
“谁能与我同醉
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
此情温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