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金说:“写作是一种涂鸦。
瞧,你画过画没?涂鸦,就是把自己所想的最本真的东西画在纸上。我们也可以引申为“你可以把你所想的最原本的东西写在纸上”。
斯蒂芬·金7岁的时候就开始尝试写故事,之后一直对写作有着近乎执着的热情,虽然不断被否定,被怀疑,但一直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直到2000年,这位惊悚小说的天才作家在遭遇严重车祸后,出版了《写作这回事》,也有为自己的写作生涯画上圆满句号的意味。2002年夏天,他拿到“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的2003年全国书奖的“终身成就奖”。
读过《写作这回事》,你会感受一种不同于一般的写作方式,就是“斯蒂芬·金”的方式。能在书中找到一直寻而不得的写作要领。但是,要提醒读这本书的人,你要有一颗善于深度体会的耐心,才能在书中发现宝藏,否则你也许看到的只是一堆石头。
这是一本容易让你“受伤”的书。
为什么这样讲呢?这位有着老鹰一般眼睛的人,他在书中的文字也如他的眼睛一样,能洞穿你的心灵,看透你在写作上的毛病和容易犯的错误,他会用最直接的批判语言骂你写的东西。言辞犀利到毫不留情,像一把刀扎下去,让你疼到绝对记忆深刻。所以,有可能你会在阅读时心灵“受伤”哦!你要做好随时被他老人家痛骂的准备。骂完了你还会觉得他骂得对,因为那错误你的确犯过,而且还不止一次。
写作需要雄心和欲望。
金先生把自己的写作生涯说成是“断断续续的”,我想,他是想说一个人的成长或者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一定伴随着断断续续的高潮、低谷、懒惰、颓废等时间段。他说“雄心、欲望、运气、还有一点天分,都起到了作用。”我想金先生最后能成为大师,是因为不管处在什么时间段里,他的“雄心和欲望”一直都在,面对不停的退稿,即使“墙上悬挂退稿的钉子因无法负荷重量掉了下来”,也是“充其量换一根更长一点的就是了”的乐观心态。继续写下去,在不断的写下去中推敲和完善作品才是他想要的。金先生给了我们这些想写出东西的人最需要的——雄心和欲望。这也是支撑一个人坚持写作的赤裸裸的理由。
“有话直说”,金先生用最直白的语言教你如何绕过写作的“坑”。
在《写作这回事》里,看不到一般工具书的“腔调”。这里没有设置一二三四的“路标”,你需要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路径。在文字表达时教你绝不说“约翰停留了完成一次排泄行为的时间”,而是直接说“约翰停了拉泡屎的功夫”,告诉你什么叫有话直说。怎么避开那些陈词滥调的形容词、修饰词的大坑。怎样摆脱要命的被动语态。
关于怎么干好“写作”这件事,金先生也给了四字金言:“多读,多写”,告诉你别意图寻找捷径,根本没有!哪个作家都得干这两件事。
从灵感到词汇,从阅读到描写,都直截了当的戳进你心里。没有哼哼唧唧的虚性词汇,全部的方法都是一针见血。“你如果不准备拼命写,玩命写,那你根本就没打算试着写出点好东西。”
在工具书里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章法在金先生这本书里统统没有!根本没有!就连告诉你读书要从品质入手,才能高起点的写作,他也会有另一种表达方式。“你除非曾被好作品震倒,否则决不可能希望自己的作品也有如此力量,将读者震住。”看!指明了写作的前提是要去阅读好的作品,吸取作品中的风格、和态度。才能写出自己的好作品。但就是抛弃了所有很“拽”的文字,一针见血,从不磨叽。
关门写稿,开门改稿。
关于写作时间的管理,这本书也有很生动的描述,我在阅读中,很惊讶金先生在“关门写稿,开门改稿”这件事上描述的十分细致,因为他真的是这么做的。“关门写稿”的意义就在于在没人打扰的情况下,快速的把大脑中的想法写到纸上,“关门写稿,开门改稿”,就是在论述写作过程中的“快写慢改”的原则,但通过金先生的描述,读着一点不枯燥乏味,写作的方法和该避开的“坑”,都在实在直白的语言叙述中“拨云见日”。
为什么要关门写稿,为什么要开门改稿,需要你去书里和金先生面对面聊一聊了,你一定不会失望。
读这本书更像在读一个故事,是一个小说大师的成长故事。而每段故事都可能涵盖一种写作的要领,在大师风趣的文字描述中被感染,被同化。在书中,除了能学会很多重要的写作思路,也会让你重新认识什么是写作。读这本书就像吃榴莲,初闻很难受,越吃越香。初读这本书觉得好像跟写作没什么关系,而且读起来觉得知识都是散的,不像其他工具书那么纹路清楚。但仔细阅读后,就像发现藏宝的山洞,里面都是好东西,需要你去细心挖掘开采,而且每件东西都价值不菲。
文末还有金先生曾经读的书录,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望大师的成就之路。
《写作这回事》,是值得细品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