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天小情绪有点多,一下子解散了4、5个群组,因为我觉得不活跃的群组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其中最让我心痛的是:两个书虫群组的解散也宣告着我发起的免费书虫共读计划的彻底失败。当然很大部分的原因在于我。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群主,16年期间大大小小的群我建了有10几个,慢慢都归于沉寂,目前唯一存在的群组便是英文原著共读群了。
尽管如此,我觉得自己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收获非常大。我不仅懂得了学习以外的众多道理,也交到了不少可爱的朋友,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吗?当然在群里的那段日子中,我也分享了不少英文学习上的资源和“所谓的经验之谈”。所以,当我听到一些小伙伴由于群组的解散而特地来安慰我并向我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时,我是无比的开心,同时也有一种无限的欣慰,我想接触教育行业的人一定会理解我的心情吧。“天天菌,感谢你的分享,我收获很大”、“共读计划没有失败,我还在继续读呢”、“谢谢天天菌的读书计划,帮助我培养了英文阅读的习惯”等等诸多的回应,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我想有了这样的反馈,就足够了,这也说明我之前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而我也始终傻傻地认为:只要之前那些阅读的日子已经提升了大家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开启了大家的英文阅读,那么这个书虫共读计划就没有失败。
有时候,一件事情的是否达成不能只看结果,还要看结果与目标的距离是否更近了一些。如果你的行动让你今天比昨天离目标更近了一些,而不是原地不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便是成功的。这就是“行”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从建群组织免费书虫共读计划中悟出的一个道理。而这些都会是今后可以回首起来很美好的事情,而不是大脑的一片空白。譬如有的童鞋会说:“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已经坚持读了30本书虫了。” 也就是说只要你离开目前的状态,你就是在进步。“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前行”这句话用在这里也是很贴切的。
二、
说起我这个人,我是很喜欢折腾的,尽管有时会给人这样的感觉:折腾了这么多,没有一件事情做好了。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乐在其中,而且17年我还会继续折腾下去。我们总是要在一件件事情的试错中,而后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如果你要问我17年我的目标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我的读书目标是在一年的时间内读完20本英文书籍,50本中文书籍。而我自己也认为这个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难度系数五颗星。那么,你可能又有疑问了:一个月至少两本英文书,四本中文书,这样的目标能完成吗?但是,就像我前面所做的,我想通过自己的“行”来悟出一些道理,结果并不重要。我设置读书目标的缘由有两点:
首先,之前的我很少设置读书目标,而且就算设置过目标最终也没能难逃过拖延症的“魔爪”。这时,我不禁想到了最近看过的“自我实现预言”的理论,也确实想通过自己的“行”来验证一下内心的力量到底有多么的强大。
“自我实现预言”也叫“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莫顿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是指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真的实现。
通俗地说,自证预言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使对自己一种预期成为现实。也就是说,只要你这么想了,最后大多都会实现。当然,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玄说或者谬论,但是众多的案例已经无数次的验证了自证预言的可能性。
其次,目标一定要高,否则那就不叫目标。子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孔子当年教育自己的学生如是说。还有一个比较贴切例子也可以说明这个高目标的重要性。例如,一位高中生如果以考入名牌大学作为目标,那么他一定会在学业上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并且为之努力奋斗,最后就算他没能如愿以偿进入名牌大学,也一定会进入一所不错的学府。
目标也有了,接下来就是细化目标、采取行动。我们一定要拒绝做空想家。有时候,有了想法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仅仅停留在空想层面一定是一件异常糟糕的事情。
三、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表达一个主题:如果有想法,那就去付诸行动。无论结果如何,我们总会在其中有所收获。我以自己的经历告诉你,失败也“光荣”,因为你一定会在其中领悟到“行”的重要性,而不是在事情一开头就无限徘徊,百般犹豫,最后始终没能踏出一步,这就有点可悲了。
祝福各位在崭新的2017年都有前程可奔赴,也有岁月可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