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歙县槐塘村,你随便在街上拉一个人,别看一身农民打扮,说不定随手就能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欧元。槐塘村因此又被称为“欧元村”,这里的村民常年在欧洲打拼。歙县人的出走,历史上由来已久。
彼时的歙县,正是古徽州府衙所在地,四面环山,土地贫瘠,生存艰难。
“前世不修,身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
为了生存,徽州人只好从小出外讨生活。这一走,就走出了大大有名的徽商。歙县人第二条出走的路就是读书。
宋以来,歙县人总共出过11名状元,八百多名进士,1800多名举人。每一位读书人金榜题名,就在家乡立一座牌坊。歙县被誉为“中国牌坊之乡”。
徽墨歙砚也历来都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奢侈品。少小离家的歙县人老来不忘回报桑梓,建设家乡。
歙县古城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大古城之一。粉墙、黛瓦、马头墙。岁月的风霜在徽派民居上的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鲜活的水墨画。漫步其间,不由自主就会想起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歙县不产鳜鱼,但臭鳜鱼却是歙县人的名片,也是徽菜的传奇。
就像卖花渔村并没有鱼,只卖花,家家户户种盆景,漫山遍野都是梅花️ 。古朴清雅的徽派民居点缀其间,难怪汤显祖要忍不住感慨: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