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本能的,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会鼓励孩子的独立,舍得孩子的离开,并且在孩子独立或者离开之后依然爱他。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孙瑞雪,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也是“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教育精神的发起者和倡导者,更是我国系统引进、实施国际蒙特梭利教育第一人,且成功实践了科学教育法的本土化。她发展和延伸了蒙特梭利敏感期理论。她的代表作有《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等。
蒙氏教育法是以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父母或老师为教育本位。蒙氏教育法提出,儿童是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关于本书
《爱和自由》是一本家庭教育的经典图书。在这本书中,孙瑞雪为我们全面讲述了“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作者多篇演讲稿的精华集结。
在当下这个时代,中国人普遍缺乏对爱和自由的正确认识。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爱孩子的方式却不一定是对的,当爱孩子的方式错了,或者爱过火了,给孩子带来的往往就是伤害而不是爱。
本书将通过三个部分的讲述,告诉你如何正确地爱孩子:第一,孩子认知世界是怎样的一个过程;第二,怎样去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第三,孩子的自由成长,能够让孩子有哪些变化?
第一部分
我们来看一下孩子认识世界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在蒙氏教育法中,出现了很多经典名词,今天我们要讲的其中一个名词叫作“精神胚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很简单,精神胚胎就是带着思想的孩子。
蒙氏教育法认为,孩子生来就是一个精神胚胎,也就是说,孩子是带着思想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而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精神胚胎经过不断的活动和操作产生感受,从而进一步产生智力来认识整个世界的过程。整个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都是根据他内在的程序自我发展完成的。
我们知道,孩子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智力的发展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孩子的智力又从哪里来呢?您肯定想不到,孩子的智力也是从孩子的经验发展而来的,并不是大人教出来的。
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依靠感觉和内在秩序慢慢建立的。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孩子亲身去感受一个事物,他才会有深刻的印象,而不是一味地念给他听或者指给他看。
在蒙氏教育法中,孩子认知世界的过程是自己内在的思考和感受,而不是外界的刺激和强硬施加。过多的刺激可能会导致孩子思维的混乱,动手能力欠缺。作为担任教育者的父母,了解孩子认知世界的过程,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给孩子正确的帮助。
第二部分
只有当我们了解了孩子认知世界的过程是遵循其内在程序后,作为父母的我们,才能知道如何给予孩子良好的爱的环境。
良好的爱的环境,其实就是要求父母能够正确地爱孩子。
如果爱的方式是正确的,那么孩子就知道这份爱是稳定的,孩子知道他不需要去讨好父母来获取关注,那么他就会把精力放在发现和认识这个世界上。相反的,如果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不稳定的,时有时无,这就会让孩子陷入一种焦虑和恐惧当中,孩子很害怕失去你的关心,所以就会表现出一种特别依赖父母的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可能并不正确。
不正确的爱的方式通常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叫父母没有长大。
很多父母本身就是不会付出爱的个体,他们自己都没有长大,所以没有耐心去关爱孩子。比如有些男性在当了爸爸之后,下班回家依旧只顾玩游戏,对家务不管不顾,还抱怨妻子有了孩子就不关心自己了。
第二种叫情绪化的爱。
这主要表现为父母开心的时候对孩子很好,不开心的时候就爱搭不理,甚至把孩子当成出气筒。
这两种不正确的爱的方式都会在家中形成一种不健康的爱的环境。
那么当父母的应该怎么做,才能够给孩子正确的爱呢?
首先要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他感知到你的爱。
当孩子想要尝试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急着去制止,而是要让他重复地去做,你只需要在旁边引导他安全地去操作这件事就可以了。比如小孩子想要端水给你,你要让他去尝试,当他没有洒出来的时候要夸奖他,而不是上前去夺走他的水杯,不允许他做这么危险的事情,要让他时刻能够感受到你的关爱和鼓励。
其次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回归理性。
这点是很多中国父母需要学习的。我们小时候一定听过这些话:“我希望你怎么样”“你应该怎么样”“你看那谁谁谁家的孩子,再看看你”……相信这些话会让你感到很不舒服,所以不要再把这些情绪传达给自己的孩子了。我们要清楚这一点,这些你认为是对他好的话,其实很多是你自己的希望和你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而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某种意义上说,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头上,这样的父母是不是有一点自私呢?
最后,我们需要做的是理解孩子并给他足够的耐心。
之前提到孩子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段时间是反应比较缓慢的,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打断他,让他慢慢地经历这个过程,家长和老师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鼓励他,而不是替他去做。不然孩子在上了幼儿园或者小学以后,还是不会自己穿衣服、不会系鞋带,被同龄的小伙伴嘲笑。
弗洛姆在其经典著作《爱的艺术》中说过:母亲爱孩子是一种本能。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并且认为自己的爱是最无私的。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一定要是正确的爱孩子的方式。
第三部分
当我们学会了正确地爱孩子后,蒙氏教育法还给我们提了什么要求呢?那就是自由,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
给孩子适度的自由会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
做父母的我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在人生路上会跑偏,因此我们通常会管着孩子,不让他接触我们认为不对的人和事。而且我们也担心孩子过于乖巧,在将来走上社会后无法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蒙氏教育法提倡的给孩子自由的这个理念,真的能培养出让孩子适应社会的好品格么?
作者认为,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如果你给他适度的自由,孩子是不会跑偏的。为什么呢?孩子一旦有自由的时间,他就会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当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慢慢就会发现孩子的专注点了,那么做这件事情的规则也会随着他的实践慢慢建立起来。
所以,适度的自由,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内在秩序去自我学习、认知世界,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
当然,我们给予孩子的自由一定是相对的,当孩子的自由影响到其他人时,那么就需要提醒他。作者在书中举出了一些例子,比如以下这三种行为是需要被制止的。
第一种是干扰别人。当孩子打扰到了别的同伴时,父母就要带孩子做些其他的事,不要让他继续干扰别人。重复几次之后,孩子就会明白,当他去打扰别人的时候,自己就会被带去别的地方,就不能继续做他喜欢的事情了。为了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得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打扰别人。
第二种行为是粗野、不礼貌的行为。发生这种行为一般都是由于之前被压抑太久而表现出来的发泄行为,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做的是辨别他的意图,然后告诉他这么做是不对的。
第三种是拿不该拿的东西。比如孩子都很喜欢吃糖,父母为了避免孩子吃多了坏牙,就会把糖放在高的地方,孩子就会偷偷去拿来吃,这个时候父母不要上前指责,应该告诉他:“你想吃吗?你是不是拿不到,我拿给你,但是这个吃多了牙会疼。”重复几次之后孩子就会明白你不是不让他吃,而是不希望他不健康。
当这三种情况发生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你需要做的是提醒孩子,而不是惩罚孩子。
正确的爱,就是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有了适度的自由,孩子的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先说创造力。在儿童阶段,创造力其实是可以和个性划等号的。在这里我们说的个性,就是孩子在认识世界这个阶段中独特的感受和认知。小孩子也一样,他们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和老师限制孩子发展的自由,强行加入自己认为正确的概念,那么孩子就会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千篇一律。
所以说,给孩子自由,就是在释放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接着,我们来说说自由对于意志力培养的好处。意志力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品质。那么孩子的意志力是怎么产生的呢?也是在0-6岁之间,尽可能地让孩子去根据自己内在的程序做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他愿意用很多的时间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很专注,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孩子的意志力就在慢慢地养成。
所以说,给孩子自由,让他去做他喜欢的事情,对培养意志力也非常重要。并且我们要尽可能的让他亲自感受整个过程,发现他的兴趣点和专注点,慢慢形成意志力这种品格。
最后来说守纪律这件事。中国人讲究规矩,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很多人会担心,怕给了孩子自由,孩子就会从小随心所欲,不守规矩。事实是,会,但是不用担心,这是短暂的。
其实,当孩子们自己做游戏时,他们会自己建立规则,并且自己遵守。让孩子养成独立人格,以正确的方式面对社会,这也是我们给孩子自由的最大的意义所在。
总结
第一点,蒙氏教育法认为孩子是精神胚胎,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独属于他们自己的处事原则,并不是说我们比他们成熟就意味着我们所接触的社会法则就更加高级。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根据自己内在的程序进行的,作为家长和教育者,不应该去打乱孩子认知世界的内在程序。
第二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正确地爱孩子。成人习惯了使用权威,而孩子需要通过漫长的实践去自己建立规则。我们应该尊重成长的自然规律和法则,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尽量不要打着“为了孩子好”的名义去代替孩子做事情。控制情绪,学会理解。
第三点,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小孩子正是通过玩耍、游戏来慢慢认知世界,同时建立规则感和秩序感的。自由是培养孩子独立品格的重要因素。养成独立人格,以正确的方式面对社会,这也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大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