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5月的某一晚,余凡坐在电脑前,正准备释梦群报梦素材,闺蜜的微信头像跳动起来,她来八卦余凡对今晚梦境的自我分析结果。
“我的潜意识在排斥做高管……”余凡利落地回复。
“为啥排斥呀?多好啊,名利双收的好事,潜意识尽瞎掺和!别理它……”闺蜜自顾自地搭话。
“潜意识是一个信号,提示我有恐惧,有没法突破的阻碍!那是一种停滞的压抑感,想要前进,却害怕前进的未知……我总是在寻找答案,可读了许多书,读时想想千条路,第二天起来走原路。咋办啊?”余凡和闺蜜叨叨!
2
“听说过拆书帮吗?一个学以致用的读书组织,被誉为学习界的一股清流。要不你去参加下?或许会有新发现。”闺蜜推荐一个新大陆,于是余凡参加了21天拆书帮全国训练营。
在几百个爱书之人的场域内,余凡链接了知识,链接了自己,也链接了贴身陪伴的教练们。意犹未尽的余凡于2019年6月的某一天,被推荐至上海申展分舵,计划开启拆书界的升级打怪,再续拆书前缘。接洽的会员发展长老大鹏发了她几条语音,大意是分舵已久未活动,会员发展亦暂停许久,言外之意:来欢迎,去随意。
如此任性的分舵!但余凡只是把分舵当成拆书分享的平台,无论撞到哪个都无所谓,所以三下五除二缴纳了会费。领到一份师徒制拜师文档。
3
之于师徒制,余凡很新鲜。脑海中浮现洪七公、霍元甲等师父形象,不禁莞尔。拜师文档中红字标示:师父为双向选择,师父可以拒绝新会员的申请。鉴于此,余凡直觉地筛选着师父名录:舵主太高大上,排除;大鹏太帅,排除;天蝎眼光太辣,排除……有一位三级拆书家,六行简介文字中,三行出现学霸字样,且表述让余凡好奇:非典型IT男,内向一族,表达不是强项,但在不断成长。终身思考者、思维逻辑超级强。
非典型IT男是怎样的?思维逻辑超级强又是怎样的?余凡忍不住想领教下这位师父,当时的余凡与其说想找个武艺高强的师父,不如说想要靠近这位三级拆书家,满足自己的好奇。
和迷离且高调文字不同的是:照片上的他内敛、亲和。短短的头发,宽宽的脑门,斜靠在一列火车的车窗边,暖暖地笑。
余凡和师父第一次正式交集来自于明确师徒关系的网上交互,师父要求发张照片,余凡怔了几秒,心想:这就是学习清流组织中师父的做派!敢情师徒缘分还得靠颜值?如果长成容嬷嬷,是否就该彻底断了念想?想归想,还是顺手选了一张生活照发过去。事后余凡想,其实对人的第一印象谁说不是来自外貌呢?自己选择师父难道就没有敲过外貌协会的章吗?生命的很多交集,很多时候都来自于经意或不经意的那一瞥。
接下来的通关很程式,师父发给余凡一个问询清单,理工男的模板。清单问题和拆书有关,余凡借着训练营厮杀的热情五分钟就答完了。接着就入编了。余凡的人生中出现了一位师父,自己挑选的,新鲜、兴奋,除此之外,前路慢慢,充满未知。
入编后,师父神秘地出差,维持整整一个多月,说好的现场拜师礼,一拖再拖。期间师父给余凡发了一份升级打怪的电子文档,上面清单式整合了拆书流程,级别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拆书种种,清晰完整!
师父贴心地给了必读子目和选读子目,但余凡一条不落地读完了,在这份电子文档的指引下,余凡计划第一次便签分享。所谓便签分享,是分享者提取致用类书籍中的某一页,用自己的语言讲通这页的方法论,并且把方法论和自己的过往经历链接,经反思后,用拆页新知识方法论作行动计划的一种分享方式。
余凡曾煞有介事地询问师父关于5分钟便签分享的时限问题:让倾听者花2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剩下3分钟时间需要完成概念解读,过往链接以及未来计划编制。5分钟够吗?师父说这就是时控,与其后面再去感受,不如一开始就上紧发条。余凡将信将疑地领命而去,几次分享后才知道所谓便签分享,只是拆书前的热身,而余凡在师父要求下,把每一次便签分享都融入时间滴答,并记住了时间划过5分钟的质感。
时光越夏至秋,这一季的余凡被师父光环笼罩。分舵中但凡知道余凡是他徒弟,总不免啧啧劝慰:好好学!更有甚者,友情提示余凡:无需参加其他培训课程了,只要和师父学就行了……余凡越发好奇这个魅力值已跨越性别的师父到底是何方神圣。
三次便签分享后,师父出现了。那是一个盛夏夜,海伦路两旁坡屋顶、老虎窗、红砖墙的欧式风格建筑在灯光的映照下风情万种。余凡推开朴味纯香咖啡店的大门,在一圈小伙伴中一眼便认出了师父,浅柔的络腮胡,高个头、大眼睛。余凡落座于师父对面,听他用“就是就是”开头,侃侃而谈。任何问题他都能表述一二三,不明觉厉。
4
往后的师父,让余凡惊艳:花费几小时的拆书逐字稿,几分钟就能收到反馈建议。且建议一针见血,不是逻辑漏洞就是拆书技能点的不足;逐字稿互动环节的提问方式,经常被点评为缺乏共情点,让自诩情感细腻,能换位思考的余凡汗颜。理工男的标签外还是一位妥妥的情感共鸣者。余凡心说: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非典型理工男”。
非典型理工男每周雷打不动在简书发表一篇3000字左右的文章,每篇文章花费7-8个小时的慢改时间,持续一年多。余凡发现每周群内总会有些天没有师父灌水的响动,当文章发布后,师父又开始欢快如小溪,叨叨地在群内流淌。
文中高频出现师父必杀神器:语音写作。师父已坚持语音写作近1000天,每天10000多字。语音写作是通过语音输出成文的即兴写作方式。与其说它是一种写作,不如说它是一种思考,一份梳理。师父有段时间执迷于熵的概念,写了多篇关于熵的文章,在信息过载的当下,脑海中的信息呈熵增的混乱状态,而语音写作就是尽力实现负熵的神器。让信息从无序变成有序,是师父语音写作的追求和初衷。
每一次线下聚会,每一个小课堂,每一段路途,师父都是高谈阔论的讲者。双盲实验、熵增理论、工作记忆、快写慢改、基础概率、贝叶斯定理、框架效应、语音写作、时间管理,等等等等,都是曾被讲解过的话题。师父是公认的分享达人。越分享越清晰,越分享越负熵,越分享越快乐。余凡心想:或许这就是师父心智成熟、理性,心态还能如孩童般清澈、乐观的原因吧。
5
遇见师父之前,余凡是个缺乏理性,且无序的人。她一直任性地活着。从小到大,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都是凭兴趣选择,她的世界中没有统计、没有概率、没有认知科学;不关注逻辑、不熟悉潮流、也无关信息。她活在自我封闭的理想世界中,为避免被现实撞得鼻青脸肿,经常对现实的隔墙视而不见。
认识师父之后,拆除了理想和现实的隔墙,直面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找到了至少自洽的理由和行动方向,为自己卸下经年负担;也为新的认知找到了语音写作这个观点存储器,系统存放、系统整理;脑海不再是幻相,而是清爽的隔间。这是余凡对过往自己的梳理和交代。
面对当下,余凡跟着师父学习了时间管理。时间无影亦无踪,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时间的描述都是诸如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云云,时间只能被隐喻,不能被触摸,没法看清时间的素颜。我们之于时间总显无奈,真想问问它从何而来,打哪去,但不能。只能注视着时间远去的背影,唏嘘不已。
在师父的引领下,余凡通过时间管理软件触摸时间的质感,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经过近一年的记录后,时间已不再是擦肩而过的路人,而是熟悉的存在,它或长或短,长至24小时,长至720小时,短至一小时,一分钟,都留有时间划过的痕迹。时间长度贴满余凡每个行动间距:洗漱时间、用餐时间、通勤时间、写作时间、睡眠时间,林林总总。倘若时间是一团雾,那也是能绕在余凡指尖,看它氤氲和消散的雾气;倘若时间是一阵风,它也是余凡看着它飞扬尘土,留下斑驳痕迹的那阵风。余凡相信:在每一帧时间的格中用心地描写,无数人事变化都将孕育在时间的胚胎里。
时间之河,流向未来。如何筛选和应对裹挟着泥沙奔流而来的信息,如何站到信息的源头,如何把控最小全局认识,如何突破未知的恐惧,师父领着余凡进入信息分析的大门。之于余凡来说,信息分析就像在暗夜中遇见灯火,让人温暖而笃定。未来已来,站到信息的源头,看世间最伟大的作者—时间,写出未来的结局。
6
在这个层林浸染的秋色中,余凡细数着日头,距离2019年6月,距离遇见拆书、遇见师父,已有16个月,世界很宽,时间很瘦,相遇后的时间也这样从我们的指尖细碎流走。
属于余凡的世界有些小,却是刚刚好。刚刚好,遇见最美好。谢谢命运赠送的礼物,未标注价码,却温润如玉。
changelog
2020.9.27 快写1小时
2020.10.11 慢改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