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跟我说,作为家长,他们很难把育儿理想和实际行动统一起来,明明知道要尊重、平等和耐心,但是遇到具体事情,脾气上来总是控制不住,过后又会觉得懊恼。
这种感觉十分普遍,也十分正常。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儿时很少得到大尺度的包容对待,这种态度无从继承,只能自己凭空创造,创造的素材是认知,而不是感觉。和感性相比,理性是特别肤浅的东西,理论最多只能影响到思想,很难改变行为方式。我们的孩子都是爱的结晶,值得被用心对待,但这又偏偏是理论难于触及的深度。想要触及心灵,看电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角色有代入感,故事能引起共鸣,情感频率震撼人心,从而建立深层次的联结。看看电影,谈谈育儿,希望我们通过理性和感性的双管齐下,不断反省,日臻完善,力争成为足够好的父母。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印度电影。
八岁男孩Ishaan生活在一个上进的中产阶级家庭,妈妈是勤劳的全职太太,爸爸是勤奋的公司白领,哥哥学习优异。相比之下,Ishaan显得那么懒散和笨拙。他成绩很差,经常被老师请家长。后来学校直接要求他退学,父母把他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新的学校和之前并没有什么不同,Ishaan除了要面对老师们的斥责还必须额外的应对与家庭分离的创伤。
一天,学校来了一位代课美术老师Nikumbh,他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自由思考,他的乐观和活力感染着每一个人,只有Ishaan仍然不快乐。经过研究Ishaan的作业和家访,Nikumbh发现Ishaan有读写障碍,但拥有杰出的美术天赋。通过Nikumbh的努力,Ishaan终于找回了自尊和快乐,并成为学校里首屈一指的好孩子。
这是一部专门探讨儿童教育的电影,因此所包含的教育观点非常丰富,在此只谈谈最触动我的五个方面。
一、教学的核心是什么
电影前部这段特别有意思。清晨,一个打了鸡血似的印度家庭一定是繁忙而井然有序的,伴随着紧张欢快的进行曲节奏,家庭成员个个怀揣着“拿下今天”的雄心度过他们充实、匆忙的早晨。直到Ishaan起床,这种节奏被倏然打乱,Ishaan起不来。这让我想起自己的学生生涯,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我也是一个早上起不来的学生,和电影中一样,全靠老妈软硬兼施,才勉强不迟到。直到成年,我才渐渐意识到这不是“懒”的问题,而是我并不知道为什么起床,换句话说,我为之起床的那件事,无法吸引我起床。学习固然是学生的天职,但是如果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只能用“奖励、惩罚”的外部力量加以维持,那么也就不要希望能学出天才的水准。学习的核心必然是学生自发的学习动机,而不是什么优秀老师或者重点学校,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习资源极大丰富,想不想学才是关键。
二、读写障碍是不是障碍
Ishaan有读写障碍,这是他成绩差的原因。但上天关了一道门,又打开一扇窗,所以他是绘画天才。Nikumbh为了鼓励他,列举了一系列读写障碍的名人:爱因斯坦、达芬奇、爱迪生、毕加索、迪斯尼、阿加沙......看到这个耀眼的名单,简直让人心生疑问:“读写障碍”究竟是障碍还是才能?事实上,文字的历史比绘画短很多,具体到象形文字,更是直接脱胎于绘画。看上去,画画是更接近人类源头的能力,而文字仅是社会化的工具,我们很难说那些对文字不敏感的头脑是不是承载着更为原始的智慧。在影片中,Nikumbh治好了Ishaan的读写障碍,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个艺术天才依仗色彩和线条表达自我,还有没有必要学习写字呢?
三、寄宿制到底好不好
尹建莉老师说:“寄宿制是个坏制。”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她花费了一个篇幅的文字专门阐述自己对寄宿学校的看法,并援引亚当斯密的语录:“家庭教育是自然之神设置的,完整的家庭教育才是培养智慧的途径。”影片对Ishaan初到寄宿学校时的感受进行了着重刻画,正是将儿童的心路历程外化出来,展示给父母们看。我们所能看见的独立和懂事的表象之下,是孩子心里面我们看不见的千疮百孔,这种代价是否值得?抛开这些理论不谈,身为一个母亲,当我看到可怜的Ishaan独自面对家人离去后的孤独无助,一个人在水龙头前洗去脸上的泪水时,我发誓决不让我儿子经历这些。
四、社会对教育的反思
这部电影是从家庭和学校两个角度对印度教育问题提出反思,这种反思对探讨我国的教育体制也是一个必要参考。中国和印度在很多方面都很相像,同属于金砖四国,经济迅猛发展使教育也席卷其中,带有浓烈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心态。虽然庞大的人口数量是教育改革难于逾越的阻碍,但发自民间、自下而上的反省和尝试始终存在。例如,印度的滨河学院是一个民办教育组织,该组织的教学方式是实践和动手为主的项目制教学,不但在印度引人瞩目,目前其分校已铺展至中国;至于我国本土,根据《盗火者》一书的采访和记录,很多有前瞻性和实践魄力的家庭乃至学校已经而且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验,他们虽然没得到什么官方支持,却能为全局化的变革提供一手材料。但愿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拥有兼顾通性和个性的教育,为每一颗星星的闪耀提供燃料。
五、这样的老师去哪找
在被电影的美好结局打动的同时,我们一定会产生深深的疑虑,毕竟Ishaan是幸运的,他遇到了理解他、接纳他的Nikumbh,而在现实中,我们能够期望自己的孩子也遇到这样的老师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们终日致力于寻找好学校好老师,那就是在推卸责任,因为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事实上,教育的分工向来是明确的,家庭教育培养人格,学校教育传授知识,社会则负责检验教育成果。在这三个场景中,家庭无疑是教育的关键,因为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运用,都是以人格为基础和底色的。除了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谁还能发自本能地接纳我们的孩子,当我们做到了用头思考,同时用心去爱时,我们自己就成了理想中Nikumbh这样的老师,这不正是上天的安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