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们常说,年轻时的关系最为纯粹,不掺杂任何利益的考量。
年少时,我们总觉得和一个人处顺了,就能做一辈子的朋友,不会在乎对方的家庭、工作和背景。
到头来才发现,往往就是这种不讲利益的关系,最后只剩下相识一场。
2.
用人情做出来的关系是暂时的,用价值做出来的关系才是长久。
芒格曾开玩笑说:
“追上一个女神最好的方式,就是配得上对方。”
其实,所有关系都是这个道理,唯有和自身价值相匹配的交往才能如愿。
人际学专家@无相楼提过“价值闭环”的概念。
任何关系,本质上都是一种价值体系。
你向我提供什么,我能等量予以回报,价值交互形成闭环,这个体系才能长久稳定地运作。
但如果付出和索取出现错位,价值闭环就会断裂。
长期来看,这样的关系注定渐行渐远。
连岳曾说:
“与任何人社交,最后都要回归个人价值。个人价值增长,你就会有长期陪伴的朋友;个人价值趋近于无,别说新朋友,几年后连老朋友的身影也看不到。”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当你做不到让人“有利可图”,自然没人愿意和你产生联结。
当你拥有可供交换的价值,就能自带磁场,吸引别人聚拢在你身旁。
3.
我们常说,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
但其实少有纯粹的久处不厌,只是彼此提供的价值,能够熨平所有褶皱。
一旦价值的天平失衡,原本不以为然的问题就会不断放大,一段关系也会土崩瓦解。
一见如故的相交,也许源于情绪的共鸣,三观的契合。
持久稳定的相处,必然离不开价值共享,互利互赢。
三毛曾说:
“我接受你的小脾气,你忍受我的坏习惯,不是我们能彼此包容,而是我们能各取所需。”
成年人的世界,感情是粘合剂,价值却是基石。
没有粘合剂,两个人仍能站在一起;失去脚下的基石,即使靠得再近,最终也会四散飘零。
4.
有没有想过,世上关系最紧密且最长久的两样东西是什么?
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给出的答案是泥土和树苗。
他在《社会交换的性质》中是这样解释的:
树苗得到泥土的滋养,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泥土吸收腐化的落叶,从而愈加肥沃。
好的关系正是如此。
没有人开始一段关系的初衷,是为了拥有一个更差的人生。
别人同你暂时相处,可能是因为交情;但和你长期交往,必然是你能持续输出价值,彼此成就,互为贵人。
正如有句话所说:
“跟不上别人的脚步,最好的朋友只能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最坚固的友谊是我们一起前进,而不是我在原地等你。”
你拉我一把,我渡你一程,两个人才能结伴去走更远的路。
5.
一位孤独失意的年轻人找到老禅师,哭诉人间的世态炎凉。
禅师没有说话,而是吹灭了年轻人带来的灯。
面对年轻人的不解,禅师反问道:
“一路跟着你来的影子,现在你还能看到吗?”
是啊,不带光亮地活着,影子也会离你远去。
世上一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是价值匹配后的结果。
价值互换、利益共享的关系,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淌过人世的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