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晴老师在让我们小组讨论时彼此分享下面两个问题:我目前拥有什么,我希望达到什么期望?
多年前的那个我
当我回想我拥有什么的时候,我的思维回到了10多年前我上大三的一幕。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的妈妈第二天要做手术,我坐在妈妈的床边打算给她一个拥抱,安慰她鼓励她。然后我的手臂就一直在进行要伸出去的趋向,我一会看看妈妈的表情,一会搓搓汗津津的手,一会儿又用手蹭蹭凳子,或紧抓着凳子,一会又看看窗外在想象假如我的手臂伸出来,我妈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心情,是不是妈妈也希望我拥抱她一下?会不会我们的心灵在那么一瞬间有同样的想法?在同频共振的时刻是不是她也会伸出手。那一刻会什么时候出现?万一我提前伸出来会不会吓着她?我就这样在前矛后盾,思前想后中看着时间一点一点从病床前滑过,我那天下午心理做了很多事,手臂无数次的伸出来,但这一切都是在我的大脑中一遍又一遍地演练,就是没有真实发生。那种欲作还休,欲罢不能的难过让我自己很气馁,我在华灯初上,在最后一趟公交车要来的时刻,竟然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就离开了妈妈,在跑着坐上公交车的那一瞬间,我泪如雨下。我是个乖孩子,听话懂事的孩子,也不能不去上课,我想要拥抱妈妈的强烈愿望也没能实现……
开启学习模式之后的我
镜头拉到2016年,我在青岛培训学习,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带领下,她教我们伸出手臂,拥抱彼此。下课后与我的伙伴一次又一次练习拥抱,练习主动把手臂打开,环抱,松开,打开,环抱,再松开。如此重复再重复。我还一会儿哭一会笑。后来在晓晴老师的课堂里,老师又给了很多次让大家彼此拥抱的机会。等晓晴老师说从美国来到银川开启又一次公益课堂的时候,我提前给老师说:“见面的第一个问候是我要拥抱一下老师。”我的语言先于我的行动,当我看到晓晴老师的那一瞬间,那个老我又出现了,我又开始退缩。还好晓晴老师记得,他边说边伸出臂膀走过来,我才又勇敢地跨出去那一步。开心喜悦不掉眼泪渣。
还有我的孩子,在每一次我们要见面的时候,她都喊着妈妈,妈妈,然后张开自己的双臂跑向我。我会抱起她再转两圈,这个动作现在几乎是我们每一次的见面专属画面。最重要的是,我与我的父母开始了第一次的拥抱。还是我的孩子先来拥抱我,我抱了她之后说你都抱你妈妈了,不行,我也要抱抱我妈妈,我抱着孩子到妈妈跟前,放下孩子,我们三个人再抱一下,然后再转身去抱爸爸。这个画面我在心里勾勒了无数个无数次,我还怕自己掉眼泪就匆匆收场,赶紧转移话题开始做其他事。
当下这一刻的我
当我实现了从零到一的转变之后,从1到N就变得容易。现在每次离开,我都会提醒宝宝拥抱姥爷,姥姥,爷爷或者爸爸。然后说再见,我爱你。小宝宝还不忘补充一句:我会想你的。
我期待未来的我
晓晴老师告诉我:“你的学习改变了你家族的遗传密码。”我为拥有的这诸多幸福常常感动,我期待与自己的家人有更加亲密的关系,把拥抱和说“我爱你”成为日常而不是刻意努力才能办到的事。同时也能积极主动影响到或远或近的人,让他们也能跟我一样从与父母的零拥抱到无数个拥抱你和我爱你。
为了达成这个美好的梦想,我会继续跟随老师学习接下来的10次公益课,跟随老师的督导班继续提升自己爱的能力和等级,期待与大家一起成长,一起遇见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