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宅在家,每天干的最多的事儿就是刷手机,现在养成的习惯是,早上睁眼先摸手机,看一下疫情数据,然后刷上半个小时手机,刷手机这件事儿,确实是种瘾。
这就类似抽烟,上来那种瘾,烦躁焦虑,必须抽上一口,精神才能得到缓解。我不抽烟,但多少喝点酒,我没有大酒瘾,但还是有点小酒瘾,比如夏天的时候,有时必须喝上罐冰镇啤酒才能打消内心的躁动。但不管抽烟还是喝酒,都是从生理层面进行调节,由生理而精神,刷手机却是直接作用于精神层面。
人终归还是社会化属性,与外界连接是内心安全感的需要,比如每天早上打开手机,刷刷新闻,看看发生了什么大事,内心产生世界仍在掌握之中的错觉,于是,焦虑感得到了极大缓解。
这就是新媒体存在的意义,也是新媒体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一部手机改变世界。
02
其实,对于手机改变生活这事儿,我意识到了,但我理解的并不深刻,因为我是从电脑时代过来的,说实话,我最习惯的还是电脑,不管是办公还是写文章做视频,我全部是在电脑上完成的,手机编辑器使用很少,包括看电影,我很少在手机上看电影,更习惯用电脑,大屏,舒服,相对来讲,我还不是手机的重度用户,所以导致我对智能手机理解的比较浅。
前些日子看了张小龙的微信公开课,讲微信上线视频号的思考,说了一点,微信是基于手机端来开发的,但是微信公众平台很长时间只有电脑版,是一个失误。我突然想到,连张小龙很多问题都没有考虑周全,包括这么晚了才上线短视频,那我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是不是更肤浅了?
其实我在思想上,很多东西可能落伍了,前些日子我还费劲地想在电脑上装个手机模拟器,用电脑来模拟手机上网,因为在手机上能搜到的东西,在电脑上已经查不到了,手机和电脑,已经形成了割裂。
比如直播,虽然我整天吆喝直播,甚至做过直播,但我从没有正儿八经地看过一场直播,我从内心里觉得这东西就是浪费时间,有课件随便找,有视频随便看,我干嘛要费劲地去看场直播?直播在我感觉跟钓鱼一样,需要的是等待,但我最讨厌的就是等待,所以到现在我也不能理解钓鱼人的心情,同样我不能理解看直播人的心情,能呆在屏幕前忍受一两个小时,我宁愿去看回放。
03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我还没有真正理解移动互联网,我没有理解手机屏幕前的人,而做事情的大忌之一就是缺乏共情能力,不理解用户,不了解用户需求。
我的思维更多的还停在电脑时代,但试问,全国有多少电脑用户?别的不说,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村里的电脑加起来不超过十台。
电脑是少数人的时代,从某方面来说是精英时代,智能手机才是大众时代,在智能手机时代,网络延伸到了各个角落,这也是某些app日活动辄过亿,数亿,十亿的原因。
所以这个时代,任何生意要想俘获最多的客户,必须要学会用手机,理解移动互联网,有移动互联网思维,电脑时代和智能手机时代,差别还是很大的。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体器官的部分延伸了,人对于信息的需求,已经和手机绑定在一起了,可以预见的是,手机作为信息载体工具将伴随人的一生。
如果说识字是人的必备生存技能,在识字的基础上衍生出写,那么,在智能手机时代,又衍生出另一种必备生存技能,那就是拍。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