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我的那些事》之第四课
上小学的时候,我的成绩非常好,老师也很喜欢我。那时学校老师比较少,如果某位老师有事请假,有的班级就没有人管了。于是学校就安排我去当“小老师”,维持一下课堂秩序,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我也有模有样地备课、讲课,布置作业。那时的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小明星,有些飘飘然了。
有一次数学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讲一道题目,我认为讲错了(确实也错了),课后与几位同学讨论,他们都认为错的是我。老师讲的嘛,怎么可能错呢?我坚持自己是对的,他们便怂恿我去跟老师说清楚。
我心想,同学们如果把这错误的知识接受下来,不是就要错一辈子了吗?“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于是就去找老师,跟老师展开了讨论。老师最后也承认他讲错了,我的解题方法才是正确的。我回到教室,便走上讲台,大声向全班同学宣布,这道题老师讲错了,正确的应该是怎样怎样。后来老师倒是也没有为难我,只是我感觉他不再那么喜欢我了。
这件事不久被父亲知道了,他责备我不该骄傲自大,应该尊重老师。而我认为我并没有骄傲啊,只是坚持了自己正确的想法而已。
后来读《三国演义》,读到杨修之死和庞统之死,才深深反省到自己儿时的单纯和幼稚,感叹自己不谙世事,庆幸那时还是小孩子,没人跟自己计较。
不得不说,杨修是个聪明人。
曹操让人造一座花园,造好后,曹操去看了一下,然后在门上写上了个“活”字就走了,结果是“人皆不晓其意”,杨修却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 大家都不明白曹操在想什么,只有杨修看明白了门上的字的含意。并且很得意的把它告诉了别人。
曹操为了防止别人暗害自己,便对别人说自己梦中好杀人,让大家不要在自己睡着时接近自己,并装模作样的杀死了一个替自己盖被子的近待。结果是“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只有杨修了解曹操的意图,并对别人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杨修固然聪明,但也正是他的聪明,让他丢掉了性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和蜀军僵持不下,曹操进退维谷,口称“鸡肋”,杨修会其意,置军纪于不顾,不仅自己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作归计,终被曹操所杀。
说起庞统,那就比杨修还要聪明多了。
水镜先生曾说过:“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 当庞统初到刘备跟前时,刘备曾向诸葛亮询问庞统的能力,诸葛亮是怎么回答的呢?“十倍于我”,这是诸葛亮对他的评价。由此可知,庞统的才能和诸葛亮至少也是不相上下的。刘备把“卧龙凤雏”皆收入账下了,两个大谋士同为一个主子效力,那么,庞统是怎么死的呢?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夜观星象算出周瑜已死时立刻发笑,大有幸灾乐祸之意。随后确认周瑜已死,他前往江东,并非去悼念周瑜,而是去挖墙脚。在周瑜灵前,诸葛亮说出一番感人肺腑的祭文,并“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令原本对诸葛亮满怀敌意的江东文臣为之动容。
吊唁完毕,鲁肃设宴款待诸葛亮。宴罢诸葛亮辞别而回,正要上船时,只见江边有一人道袍竹冠,皂绦素履,一把揪住诸葛亮大笑说:“汝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明欺东吴无人耶!?”诸葛亮急忙回头看说话的人,却是凤雏先生庞统,诸葛亮也是大笑。
庞统一句话道出了诸葛亮的虚情假意和言不由衷,却也从此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诸葛亮的大笑,谁知道不是笑里藏刀呢?在落凤坡旁,当庞统死于张任的箭下,孔明又一次放声痛哭,可这哭是真的么?怕只有他自己知道罢。真相又去哪里寻找呢?
读历史,或者读历史小说,往往会有种令人后脊背发凉的感觉。
什么恃才放旷恃才傲物,有多少聪明人,都摆脱不了“会刀的,刀上死;会枪的,枪上亡”的命运啊,甚至有的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活活一个冤死鬼!
干将莫邪,锋从何出?
十年一磨,一磨十年。
当用则用,用毕归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