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英国伦敦的公益组织发起的“Books On The Underground”活动风靡伦敦之后,国内新世相微信公众号也跟风地搞起了“丢书大作战”,黄晓明、徐静蕾、张静初、张天爱、任泉等大批明星参与其中,京港地铁、海南航空、滴滴顺风车也鼎力相助,一时间网络世界炸开了锅,好不热闹。
乍一听“丢书大作战”,笔者立马联想到西班牙一年一度的民间传统节日“丢西红柿大战”。只一“丢”字,对活动就绝无好感。简直是对书籍的不尊重,对作者劳动成果的不尊重。
直到虚心请教度娘之后,才恍然大悟:此“丢”非彼“丢”。此“丢”是丢掷的“丢”,不是扔砸之“丢”。活动旨在把10000本书丢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地铁、航班和顺风车上,呼吁全民读书。每一个捡到这本书的读者通过扫描每本书专属的独立二维码,可以了解书的“漂流”轨迹,看看之前的读者留言。
从活动形式来看,把读书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去,把读书当做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新颖的图书流通方式,确实能给读者一定的人文关怀,没有谁会拒绝这种丰富的精神享受。
只是,从活动的动机和营销手段来看,不得不让人质疑主办方的动机。从名字就可看出端倪。对于营销商来说,活动名称的选定,当是谨而又谨、慎之又慎的事。小到谐音字、多义字的使用,大到望词生义的考虑,都是需要再三推敲的。主办方特意选用望词生义、具有误导性的“丢”字,而非词义明确、指向性强的“藏”字。可见主办方的用心。
如果说取名有博人眼球之嫌,那明星名人、品牌商家的引爆效应,则更有哗众取宠之意了。喜爱读书的人,不用你“丢”,他自会去“取”。不爱读书的人,即便你“丢”了,他也会视而不见。
再者,真心喜爱读书的人,自然也是惜书之人。不愿意看到书籍被随意地丢掷在地板上、角落里。人们更愿意自己倾心的图书是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拾起,从有温度的双手中接过。
可是,这场活动的背后,公众只看到了一次精心的策划与自我营销。满满的套路,更像一场“作秀”,不似有诚意的“图书漂流”。
所以,这场突如其来的“丢书大作战”,不出意外,遭遇了书没人看、被保洁收走的尴尬现实,与预期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