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诺翾
《穷查理宝典》的作者是查理·芒格,这个人在大众视野里名气不算大,但是在商业圈里也算是教父级的人物。因为他是股神巴菲特“背后的男人”,他们两被称为“黄金搭档”。《穷查理宝典》是一本长期被低估和误解的书,因为它看起来太像“成学”和鸡汤。
查理·芒格最有名的一句话:“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这句话从表面上看就是标准的心灵鸡汤。关于心灵鸡汤我看过的最好的定义是:热腾腾地端上来一碗好汤,但是没勺子。言外之意,就是说的是好道理,但是没有实现的方法。在仔细读了一遍《穷查理宝典》之后,关于这点有了新的收获。
“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这句话的深意和实现方法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的繁荣主要是来自于分工和合作,这是基本规律。社会如此,单个的人也一样。你自己追求功名成就,主要原因不是你自己多好,而是你构建了一个让你能好起来的合作网络。所以有一句话:一个人成功,本质上是因为他周围的人都希望他成功。
从上面的角度来看,我们就知道,人达到自己的目标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主动追求对外合作,去谈业务,去攀关系,去找机会。另一个方法,就是查理芒格讲的。因为我有价值,配得上你的合作,我虽然不去主动找合作,但是潜在的合作者会主动找来。
这中间的区别,不是说后者等着合作者来,效率高、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好的合作都是意外的结果。两个人因为某个原因认识了,但并不会直接产生合作的机会。
还不只是说后者坐在家里等合作者,可以高效率、省时间。更重要的是,好的合作往往是意外的结果。两个人因为一个原因认识了,往往并不直接产生合作机会。更常见的情况是,过了很久,因为一个意外的机缘在一起,这个合作还是因为另外一位朋友的介绍。当我们主动去寻求合作的时候,都有自己的目标,目标达成之后就各自回家了,这样就很难发生合作关系。
查理·芒格说:“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他。”这句话还有一种解读方式,我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去积累价值,有一个固定的方向。有偏离了这个方向的价值,即使诱惑很大,我也不会追求。这和“第一性原理”有些相像,好像世界顶级智慧都是如此相通的。
向外追求,适应别人的需求;向内建设,关注自己的价值增长。查理·芒格说的就是后者。从商业方面来说,很多的公司,在找不到商业思路或者模式的时候,看到什么赚钱就做什么,这似乎有些危险,虽然很有必要。第一是挣不到很多的钱,第二是无可持续性,三是很容易被带跑偏。一家创业公司,成功的标志是找到一个自己价值积累的方向,就是自己确定的商业模式,这样才算过了危险期。
我已经记不清楚这个例子是在哪儿看的、听的,李录和查理·芒格认识的时候,芒格是一个快八十岁的老人,按理说精力和体力都不如从前。他们两个人常常约在早上7点半见面,也就是吃早餐的时候。第一次,李录几乎是踏着点来的,结果发现他已经把早餐吃完了,而且看完了当天的报纸。李录就觉得很不好意思,虽然没迟到,但是毕竟让老爷子等了那么长时间。于是,第二次见面,李录提早了15分钟,还是发现老头坐在那看报纸。第三次,李录提早了半个小时,走进去依然看到老爷子在看报纸。第四次,李录干脆早到了一个小时,终于赶在了查理·芒格之前。十五分钟后,老头拿着一摞报纸晃晃悠悠坐下,自顾自的看报纸、吃早餐,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看完报纸才抬头,开始今天的谈话。
如果说是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一位老人家,你会怎么想呢?面前的这位八十岁的老人,没有吹嘘、没有多余的话,他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常年如此。他向整个世界呈现出了自己靠谱、好学、尊重他人的一面,不需要多余的言语,就能让对方肃然起敬。
理解了以上基层意思,我们再来看看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所坚持的价值投资。价值投资不是只看表面,买一只股票,然后长期持有。价值投资是让你放弃一切投机的机会,只按照股票的基本价值面看它的未来。一只股票的股价高,短期内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也无法把握。最重要的因素是它自己配得上这个价格。
格雷厄姆说:“我面向过去,背对未来,从来不做预测。”归结到普通人身上的一句话就是:寻找机会,不如修炼自己。最重要的是拒绝看似机会的各种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