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丘,为古地名,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附近。
斥丘城县东南三十里。春秋时晋之乾侯邑。汉为斥丘县。阚曰:地多斥卤,故曰斥丘。高帝六年,封功臣唐厉为侯邑。《读史方舆纪要·北直六》
如上,斥丘在春秋时为晋国之乾侯邑。到汉时则为斥丘县,因其地多盐碱,种植困难,故名斥丘。到汉朝建立,汉高帝六年,斥丘县遂改为斥丘侯国。
而斥丘侯国的第一任国主,便是汉初功侯唐厉。
以舍人从起丰。《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唐厉,其人最初是在丰邑开始追随刘邦,并且还是以舍人的身份。
显然,唐厉是丰邑子弟无疑,应该是属于刘氏一族门人客卿一类的存在,和刘邦也比较相熟。
至于说唐厉到底有没有参加丰邑兵变,这个目前还无法定论。因为丰邑兵变的结果,史书上只是一笔带过,无详细记载。故而笔者只能勉强推断出,在当时刘邦的重兵威胁之下,丰邑刘氏一族遂和刘邦正式和谈,至于说刘邦到底有没有报复他们,史书上无记,所以也就不好定论了。
只能说,唐厉,是以丰邑子弟的身份加入到刘邦麾下的,而至于其是在丰邑兵变前加入的,还是在丰邑兵变后加入的,那就无法确定了。
以左司马入汉。《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其后,历经秦末各种血战,刘邦成为汉王,而唐厉则是以左司马的身份跟随刘邦去汉中。
左司马一职,虽不是直接作战将领,但是却负责军中一应后勤保障等工作,所以是一个很重要的职务。
就目前来看,从历史记录中发现的,在这段时间里,汉军中总共出现了四位左司马。
他们分别是:在灭秦之时的左司马曹无伤,以及入汉时的三位左司马:孔聚、陈贺和唐厉。
曹无伤就不说了,因为暗通项羽而被处死。至于孔聚和陈贺,他们在之后则分别成为了大将军韩信引以为左右臂膀的人。所以,至少从这里可以看出,但凡担任这个左司马职务的人都非一般人。
如此,再说回唐厉,在刘邦刚刚成为汉王时,他便能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就可以看出唐厉此时的能力至少是能够得到刘邦认可的。
以亚将攻籍,克敌,为东郡都尉。《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在楚汉战争期间,唐厉为亚将。而后取得不错的战绩,遂升迁为东郡都尉。
亚将,一般是指副将之意,其权职大小,一般是看其主将身份高低。
而按照之前唐厉为左司马,属后勤军政方面的将领,此时为亚将,则属于前线作战将领。
另外依据当时楚汉相争时期,东郡为西楚所领,故而那时能够担任主攻且能夺下东郡的人,就只有大将军韩信了。
所以合理的推断,当时彭城之战后,刘邦麾下精锐尽损。其后在魏王反汉后,刘邦遂紧急命令大将军韩信率军东征,并将其部下仅存的一些精锐也都派给了韩信,当然也包括三位左司马唐厉、孔聚和陈贺。如此,当时唐厉应该就是作为大将军韩信的副将而存在,于是在定东郡后,因为东郡地理位置关键,刘邦遂以亚将唐厉出任东郡都尉。
击破籍武城,侯,为汉中尉。《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其后,在大将军韩信继续率领主力东进后,唐厉则听从刘邦指挥,带领东郡兵随刘邦作战。期间唐厉再次立功,遂得以封侯,并接替丙倩担任中尉职务。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按照《汉书》中的记载,在汉六年唐厉所封的侯位并不是斥丘侯,而是成武侯。另外按照《史记》接下来的记载,也能够证明这一点,所以汉六年实际的封侯记录应该是这样的:
六年八月丙辰,懿侯唐厉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六年八月丙辰日,唐厉以功受封成武侯。
击布,为斥丘侯,千户。《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十二年,唐厉追随刘邦击灭淮南王英布叛乱,遂改迁为斥丘侯,食邑千户。
如此,这才是唐厉为斥丘侯的根本来源。
至于再之后,关于唐厉的记载便没有了,但是合理的推断,鉴于唐厉丰邑子弟的背景,所以在高祖死后吕氏当权之时,唐厉应该是返回封国了。
九年,恭侯晁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孝文帝八年,唐厉病逝,汉庭为其谥号,懿侯。
懿:温柔圣善曰懿。《逸周书》
按照其谥号来看,汉庭对于唐厉还是挺认可的,一个“善”字,同时也说明了唐厉此人还算得是一名儒将。
当然,这也或许是唐厉为何能够在刘邦手上官运亨通的原因。
从最开始的舍人,到左司马,再到亚将,及东郡都尉,到最后的中尉。
唐厉一步一个脚印,也的确是挺稳的,只不过,还是鉴于他丰邑子弟的身份,所以食邑也就只有区区千户而已。
当然,从另一方面讲,唐厉作为汉庭九卿级别的存在,开国功臣,却只有区区千户食邑,由此也能看出当时汉初封侯的严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