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过年假期聚会,是否结婚成为了另外的除了成绩之外的评价标准。以前成绩好不好代表你这个人好不好,现在有没有结婚代表你这个人靠不靠谱。那么如果真的要结婚我们又该怎么去衡量呢?
现在网络上出现了很多的参考标准,例如“如果你们的关系满足以下这几点就可以结婚了”;“如果他这样对你你就可以嫁给他了”;“如果她对你懂得家人这样你就可以娶她了”......一系列的参考指标出来后,有的人一一对照成就良好姻缘,有的人则因为有个别不符而错过了人生中的那个他。是这些标准不好吗?不是的,相反这些标准是属于理想型和完美型的了,标准太高导致太难找,我们的期望就变得太高。如果不用这些标准行不行呢?行也不行。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只要看到预测我们就想去试一试,我们其实也并不太知道真正的适合自己的伴侣是怎样的,如果只是受父母婚姻关系带来的原生家庭的影响那参考的指标又过于单一。
我们如果去总结现实生活中的夫妻关系会发现,他们大多分为相似型、互补型、欢喜冤家型。相似型是指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家庭背景、思考方式等都有很大的相似性,这样相处起来就能够比较自然轻松,沟通起来基本问题不大。互补型是指思考方式、行动力等方面都呈现一种互补关系,这样的夫妻一起生活能够一起相处更好的解决方案。欢喜冤家型是指有时相似有时互补而更多的时候是在小吵小闹中来达到沟通效果的。这种思考方式是让我们思考适不适合的问题,也就是确认你以后将会以什么样的关系来经营你们的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
爱情或者说夫妻关系的演变通常经过爱情、激情、亲情。以喜欢和爱为前提,爱是很神奇的内心力量和信仰它能够让人变得更有耐心,变得容易接纳,甚至于愿意去改变。之后不论经过热恋的激情还是平淡的亲情都能够正常看待,合理度过这些阶段,而不是因为过于贪恋激情阶段或者厌烦亲情阶段而出现对婚姻的质疑与忠诚问题。即使一段婚姻关系现在出现了离婚的选项,但我们每一个人在婚姻开始的时候都是怀揣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好愿望的。
结婚是两个人的生活,但结婚也是两个家族的联盟,以爱为前提的感性思考同时也需要各方面因素的理性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