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2017年的第一场雪还在飞舞。虽不大,但凛冽的寒气让人感到已是深冬。老师们今天却激情高涨,热情满怀。因为一年一度的“送课下乡”活动要在我校举行,风雪无阻,他们不仅送来了教育之“经”,更送来了感动和温暖。
要知道,送课的老师可都是县里教育界的领头人。所以我们特别期待,也特别珍惜这难得的机会。老师们早早的就做好了听课的准备。我们分组听课,我们语文组听了我校名师吴瑞丽老师和教研室组长柳峰老师的课。
吴老师讲的是郑振铎的《猫》,柳老师讲的是莫怀戚的《散步》,文虽不同,但他们的目标定位不谋而合——朗读,多元化解读文本。
吴老师依据学情,对七年级的孩子在朗读上作具体精细的指点(语气、语调,特别强调轻重音),让孩子进行塞读,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学生的互评,老师的范读,孩子们读的越来越好。
佩服吴老师教学的智慧,这篇文章不短,45分钟,如何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学,学的精,学的轻松、有趣?吴老师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点。她打破常规,一开始就让学生读最后一段“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无疑是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很好的悬念,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学习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之后的对三次养猫经历的学习,吴老师引导学生勾画出对三只猫的有关描写,抓住特征,通过比较、分析、总结,文章主题就水到渠成地出来了。突破重难点,吴老师做到了深入浅出。这便是教育的智慧!
柳老师沉稳之中见睿智。课前与学生交流感情,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因为是陌生的学生,这很重要)。和学生塞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演读,赢得阵阵掌声,印象深刻。启发、引导、设疑、追问。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多元化理解文本。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感悟很多,受益匪浅,顿觉豁然开朗。语文课堂,就应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应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允许孩子多元化理解文本。两位老师质朴、本色,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