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的时候,很羡慕那些有特长的孩子,他们会画画,会唱歌,会跳舞,会写书法,或者象棋,围棋,总有一样优秀的拿得出手。
而我,却什么都不会,除了上学,读书。
读书生涯中,唯一的一次跳舞机会是在小学,是因为整个乡区举行学校间的文艺汇演,每个学校都要出一个节目,还要评比,我便被老师选中跳舞,跳花鼓戏《刘海砍樵》中的女一号胡九妹。
学校再选了另一个长得眉清目秀的女孩反串,跳刘海哥。
记得当时,我们每天放学后都要留下来,跟着一个曾经唱过戏曲的老头,脚底踩着十字步,手上伸着兰花指,比划着:“我这里将海哥哟,好有啊一啊比呀啊哈啊……”
就这样练了快半个学期,《刘海砍樵》的台词和舞步都已烂熟于心,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我们并没有获准去到汇演中表演,不了了之。
再后来我从小学升到了初小,就是五六年级阶段,跳舞早成了过往。突然有一天,小学时的校长找来,说又是一年的文艺汇演,希望我代表小学去跳《刘海砍樵》。
这时离当年的练习已经过了快三年,我差不多忘光了里面的站位和步伐。但是面对小学校长的邀请,我还是有点跃跃欲试。
跳舞,真是一件让每个女孩子都心向神往的美丽的梦啊!尤其是穿着衣裾飘飘的古式长裙,挥一挥水袖,或者再拿把桃红绸扇,翩翩舞起来,又仙又美。
不过这个重入舞堂的梦很快就碎了。
我的班主任和我母亲大人认为,我马上就要升初中了,学业紧张,跳舞耽搁学习可不好,便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小学校长。
小学校长无法,只好另找了一个五年级女孩,代替我上场了。
由此,我算是彻底地与跳舞拜拜,至此以后一直到高中、大学,除了学习再也没有发展过其他兴趣爱好。
这也成了我青少年期的一大憾事。
这又何尝不是中国大部分学子的缩影呢?
为了考上大学,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不能看电视,不能玩游戏,限制出去玩的时间,甚至不能看课外书,什么兴趣爱好统统放一边,为学习成绩让道。
教出来一个个书呆子。
等终于考上大学了,发现自己除了学习一无是处,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连人际交往的能力都退化到最初等级,又有什么意思呢?
2
到了社会参加工作,我最怕的就是人家问,你有什么特长啊?身边的同事,这个会拉小提琴,那个钢琴过了八级,另一个又是民族舞、肚皮舞样样都会,再要么就是英语口语全溜。
我什么特长都没有,以前只会学习,现在除了学习,只剩下了心虚。对自己什么也不会的心虚。
就像小的时候长辈们批评自己时说的,一个歌也没有。长大了,我真的成了他们口中一个歌也没有的那个人。
在社会上,人家不再看你的学习成绩,人家只看你会什么。
可我什么也不会!
无比的忧伤。
从此我就很在意地,想要发展出一门自己的特长。
我练过书法,练过朗诵,练过唱歌,练过小提琴,练过瑜伽……我很焦虑,急切地想要学会这一切,尽快成为一个有特长的人。
我将自己的每一天安排得满之又满,练完歌就去练朗诵,练完朗诵就紧接着去写书法,然后又是小提琴,瑜伽……
可结果呢?
我把自己弄得辛苦异常,每天在这些待命发展成特长的爱好上疲于奔命,最后坚持了不到两个月,就实在维系不下去,主动放弃了。
这些爱好不但没能发展成特长,还从我的爱好中被除名,我不再喜欢它们了。
这就好比挖井,我急于求成,人家挖一口井的功夫,我想着挖十口井,结果,不但累个够呛,还每口井都只挖了一点点。
我依然没能有自己的特长,就连称得上“兴趣”的,也被自己折腾得越变越少。
这真是个伤心的故事。
3
最近,有了些闲时间,我又想起了年少时那些爱好,想要发展一门特长的心,始终没有放弃。
这次,我迷上了写作和画画。
一开始是写作,我励志每日一篇,每天一早起来更文,文章写得顺风顺水,在朋友圈获得一致好评。
后来又迷上了画画,彩铅,速写,水彩,轮换着来,一日比一日觉着新鲜。
可是一日一篇文,一日一幅画,却是有些应接不暇。
写作需要思考,有时耗时较长,画画需要细描慢画,也快不起来。两个爱好互相妨碍,进程就拖得很慢,半个月下来,精力上也有些难以维持。
怎么办呢?时间只有这么多,既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我就挑一样进行下去吧。
我选了画画,写作渐渐被我束之高阁。一开始,我的内心还有点不安,可是画画带给我的充实感日益强烈,便也将现状维持了下去。
慢慢的,我发现自己不再纠结于是否要将爱好发展成一门特长,而更加偏向于让内心得到充实和安宁。
我喜欢,便就这么去做了。就是这么简单!
抛弃了特长这个心理负担之后,我和我的爱好之间,相处得更加融洽,想做便做,不想做便放下,不再担心今日是否完成了两小时发奋时间,也不再担心自己做得够不够好,有没有成为特长的潜质。
接下来,我还计划好好学习一下唱歌,舞蹈,健身……人生那么长,一样样慢慢来。
美国一位摩西奶奶,都可以76岁学画画,80岁开个展一路展到巴黎,伦敦,登上《时代》、《生活》杂志封面,我们这么年轻,还有什么干不了的呢?
摩西奶奶说,“绘画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保持充实”。对于我们来说,特长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也是保持生命的充实啊!
喜欢的话,请送我一颗小红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