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书的读书笔记对我来说真的不容易啊,都要写成议论文了。
本书从中国朝代中挑选了“汉唐宋明清”这五个具有代表性朝代的政治制度进行讲说,(我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不选择汉代以前的朝代,也许因为之前各项制度不够完整?),分别从政府机构、地方行政、经济制度、兵役制度和考试制度五个角度一一阐述变化。本想每个朝代每个层面进行梳理,后发现内容太多,还是果断放弃全面策略,选择笼统记录吧。
说起朝代,不得不提朝代歌,每次遇到每次记,下次遇到还要记。可能这就是我高中选择理科的原因,虽喜欢历史故事,但真的记不住人物、时间和顺序。既然提到这里,再写出来记一遍吧,相信总有一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魏晋前后沿。南北朝对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虽要笼统,但汉代作为第一个梳理的朝代还是要每个方面都写一下,其他朝代着重说下变化。
汉代:根据本书内容,汉代给我的印象是各项政策均比较先进与开明的。
1、中央并不是皇帝专制的,权力分在政府和皇帝,平衡治理。政府即为“三公九卿”,“三公”是宰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这三个称呼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要记一下:宰相管行政是文官首脑,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脑,御史大夫是监察,辅助宰相,相当于副丞相。太尉除了军事其他不管,实际政府中丞相就是老大,也就是丞相和皇帝的权利平衡。
2、地方是郡县制,“郡”就相当于现在的“省”,郡下面就是县。因划分简单,一个郡的管辖面积和人口就大了。中央每年10月要一次“成绩单账册”,然后定期派人去地方刺探,就是“刺史”了。
3、人才方面,按照地区人口比例推选一定人才进入太学深造,“大学生”毕业后被派到地方干活,再由业绩入选中央,进入仕途。(这听起来怎么有点像国家现在推行的中央人才选拔方法。)看起来很不错,可是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地方官员的“推举”,权力过大,把名额都给了“士族门第”。
4、经济上轻徭薄赋,田税三十税一,也就是挣100块钱,给3块多,的确不重。但土地私有,遇到荒年收成不好的时候,国家无法调配,土地都被富农兼并,农民变成劳役,付出劳动却得不到钱财,税收又轻,所以后面其实是便宜了这些中产,下层还是很穷。后面推出了“盐铁政策”,盐铁归国有,防止个别人太富,国库得以充盈。但下层人民还是没得到啥好处。
5、兵役上采取分区训练,等有战事再集合。但这样不利于调配,组合的军队也没有默契度。
唐代:唐代对汉朝一些政治弊端进行了改正,并继续优化优点。中央权力继续分权,设置三省六部。六部就是礼部、吏部、工部、户部、兵部和刑部。原来《琅琊榜》里梅长苏拿的小牌牌是唐朝时候就有的。汉朝郡太大,唐朝就分为了上中下三州,州下面是县。地方官员权力太大,那就由中央统一任命官员。派遣“观察使”去地方监督和掌权。人才上开始了科举制度,自由竞选。兵役上采取府兵制,兵农合一,不花费国家和百姓钱财。
唐代制度实行久了也出现很多问题:自由竞选,想当官的人多,官位就那么多,导致供不应求,行成很多多年考试不中者,这就是民怨吧。中央派遣到地方的官员权力过大,成为了地方老大,观察使变成了节度使,节度使变成了后来的藩镇。府兵制中当兵的大多是殷实家境的孩子,但经常被中央派去的军官领导压迫肉体、钱财和精神,越来越多逃跑,又不敢回府,行成流民。国家只能出钱雇佣外族人,例如安禄山和史思明。
宋代:唐代亡于藩镇和起义,赵匡胤就想要中央集权了,政府的权力削弱削弱再削弱。以前派一个密探,现在派四个去地方监察,而且不让武将当地方官,必须换成文人。读书人科举考中了就可以入仕。可以说为了防止唐代的故事重演,宋朝严重的“重文抑武”,大家都争相做读书人,不用去地方“实习”就做大官,很多官员都是纸上谈兵,可是又遭遇外族入侵,就要养很多兵,养兵却又不重视用兵,赏兵,只是徒劳的浪费国家资源。值得庆幸的是在破碎的王朝,义愤的广大读书人将宋代文学推向了顶峰。
明代:明朝比起宋代变得更加专制,废除了宰相。保留了六部,外设通政司、大理院和 都察院。电视剧里大案件要“三司会审”,里的三司指的就是大理院、都察院,再加上刑部尚书。地方行政最小是县,县上是府/州,上面是省,再上面有分司。县令要往上走可以说非常困难。这让我想起最近看的《大明王朝》,海瑞,字刚锋。也是小小县丞,却浑身是胆,一次次逼迫严嵩和嘉靖,不愧是“刚锋”,又刚又锋。又扯远了,我后面可以专门写个《大明王朝》电视观后感了。因为专制,皇帝任务就繁重,朱元璋很勤劳,朱棣很勤劳,他的后世可就不咋样了,因此原来帮衬皇帝的内阁权力越来越大,先是替皇帝阅读塞小纸条,后面太监传旨当笔,再后来内阁和太监一起替皇帝拿主意。太监群独领风骚。明代的考试也由之前的一次,变成了多次,县里及格,当个秀才;省里及格当个举人;全国及格,当个进士。当了进士出色的还要去翰林院学习。这样说的话,张居正24岁就进士及第那是相当厉害了。
清代:我一直都挺相信,汉人非常聪明,这么能勾心斗角,权谋相当的人如果不内斗,努尔哈赤绝对没有可能成功入关。可历史就是这样,打赢了日本人,没有打赢满族人,行成了“部族政权”清朝。清代相比明代,在制度上就更倒退了,还存在明显满汉不平等。八旗兵贵族不断圈地,实行对内文字狱,打压汉人,对外闭关锁国。科举制度对汉人的重重限制,更是压抑了汉人聪明才智的发展。康乾盛世是由于康熙的优秀和雍正的勤劳,乾隆那时候已经腐败了,只不过内部没有足够有力量的反抗人民,政局比较平稳。但终是被大炮打开了国门。
写到后面真的成读后感了,我尽力了,尽量做到心领神会吧。
作者最后总结说,1、由此可见,我国王朝并不都是专制的,汉朝、唐朝都用了分权,并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2、从古至今,行成一种“学而优则仕”的风气,至今,仍然无法完全改正。3、政治人才制度要简化,让人才自由发展,建立法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