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兴趣的奥秘何在
每个教师都渴望使自己课堂上的学习令学生感兴趣。怎样把课上得令人感兴趣呢?是否每节课都能令人感兴趣?兴趣的源泉何在?
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课程的兴趣,那就永远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
感悟:激发学生兴趣,实际上是对学生脑力劳动热爱的培养。只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是不行的。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感悟: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教给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挖掘其内心深处的需求,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不断扶植和加深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通过特殊的工作方法实现他们这一愿望,是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
对于读过许多课外书籍的学生来说,课堂上所学的人和新概念、新现象,都装入了他得之于书籍的知识体系中,于是,课堂所讲的科学知识便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这种知识被视为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助于弄清楚“头脑中已有”的知识。
感悟:学生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新概念、新现象之所以有特殊的吸引力,一个原因是有助于他(她)在课外书籍中获得的知识体系,进行再梳理,再消化吸收。也许这就是“温故而知新”吧!
26.要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使学生认为你所教的课程最有趣味,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如渴望幸福一样渴望在你向他们讲基础知识的这门科学领域的有所创造,你要把这件事看作自己的光荣 。要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要给自己的同事即其他课程的教师展开竞赛。
感悟:也就是说,在竞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会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许多聪明的、有天赋的儿童和少年只是在亲手参加创造性劳动时才产生求知兴趣。
有一些学生很长时间对什么都会表现出特殊兴趣。如果学校不展开教师之间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竞争,学生中许多人就永远也显露不出对任何课程的兴趣。
感悟:这段话给我启发,让我明白了学困生的困难原因。
有经验的教师,力求使学生对所喜爱的课程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的要求多一二十倍。如果学生有一门学的课程,你就不必为他的其他各门课程不都是五分而担心。身为优等生,却没有一门喜爱的课程,倒应引起更多的担心。这样的学生是没有个性的人,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愉快。
感悟:拓展延伸本课程大纲要求以外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动力,努力使其喜欢本学科,让获取知识变成愉快的脑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