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看上去有点矛盾。其实不然,学习上使用最笨的方法往往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记得有一篇文中作者分享自己的读书方法时曾提到,为了读一本英文原版书籍,在电脑将整本书敲打了一遍。从此,整本书的知识在脑子里根深蒂固。听上去是很笨很土的方法吧,但没有比这更有利于加深印象的办法了。 一直很庆幸上小学那会儿老师对我们的严厉。严厉到听写时每错一个字(拼音)抄900遍,边抄边骂老师,经常抄到手气泡。初中老师布置作业就是摘抄成语、歇后语、谚语、名人名言、诗词等好词好句,那种叫苦连天的日子至今令我们回味无穷。那时候并没有觉着学习那些奇怪的东西有什么用武之地。 直到最近几年,每次想表达思想的时候、与人沟通的时候,脑袋里总会不经意的冒出当年学的那些奇怪的东西,经过巧妙的组合,最终形成句子、文章的那一刻,感觉非常受用,自信心爆棚。如若不是当初老师使用那些苦办法让我们提前将那些知识熟记于心,恐怕今天我们没有办法完美的表述出心里的想法。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世上没有捷径,只有踏实的行动!
记录这篇文章的标题和第一段文字的时间是2016年5月5日。那是是我决定用一字一句翻译阅读《领导梯队》的初期。我萌生出这个想法,并没想过能坚持多久,但我真心想把这本书啃完,年后读过一遍,可是似乎理解的不够透彻,印象不够深刻,想到那些牛人读书的方法,所以开始行动了。
这篇文章当时没有继续下去的原因是我那时候不够资格,没有尝试过本办法,所以无权发声。
一晃4个月过去,《领导梯队》也于上周读完。一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这篇文章终于得以完成,这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吧。
这期间的艰辛不必细说,因为有动力,所以再多的困难都得克服。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寻找做每一件事的捷径,并非不提倡大家做事不走捷径,若不是想走捷径,偷偷懒,很多创造发明不会存在。但,学习知识这件事,没有捷径,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最笨的方法马上开始。
记得读初中,老师尝尝要求我们背诵一篇英语课文,很多人选择抢记、联想法和串联法,可以马上完成任务,少部分人选择将整篇课文抄下来,然后再理解记忆。这两种方法短时间内看上去第一种方法略胜一筹,但时间长了,使用第二种方法的人更能记住那些句子,还能适当的加以应用。
第一种方法花费了时间,可由于记忆不够牢固,考试前还得再花时间背诵,第二种方法虽然在起初是麻烦,速度慢了点,可对于最终的目的,却是捷径。
在一字一句翻译阅读《领导梯队》后,我知道了自己的2大不足: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不足。用拙劣的字词翻译的句子自己都觉得别扭,但并不妨碍我对关键知识的理解。我很开心,我在一点点进步,随着阅读时间的增长,我比以前翻译的更快速了,有时候对于某些句子的理解,我尝试着纠错,换另一种表达方式。
如今,词汇量增加了一点点,接下来迎接我的第二本书就是《原则》,这次不同,我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天十页,十来天就可以看完,不求快,只求理解消化,写点理解感悟。很多时候,定一个大目标,在设置很多个小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那是指引我们做正确事情的方向啊。
这看上去是另外的一个笨办法,殊不知,这么多年来我们对笨办法的概念理解有误。我们认为笨办法最花时间精力,是笨人才会想到的方法;我们甚至认为笨办法产生的结果也是最差的。
我们反过来想想,笨办法其实是很用心的思考后想到的最朴素简单办法,是认真做一件事情后得到的必然收获!所以,根本不存在笨办法,只有用心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