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养生
立春,为每年的2月3日前后太阳达到黄经(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约365天5小时,运转94,000万公里。这个公转轨道人们就称之为太阳黄经。)315°时开始。立是见,春是蠢动。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2018.2.4 星期日
农历:腊月十九
丁酋【鸡】年
甲寅月 丁卯日
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春天到来,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大自然用自己的变化预告着气候的轮转,我们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在春季养生时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春季开始时注重肝脏的调养,能够使阳气得以宣达、代谢运行正常。
如果你总觉得脸色差没血色,皮肤发干,手脚冰凉;或者不管几点睡觉都会有重重的黑眼圈,唇色也比别人要更深一些;又或者,一点点小事就会惹怒你,常常眼冒火星……
那么从现在开始,可以试着用顺应天时的方法,根据节气来调养你的肝脏。
食宜辛甘,养生长寿
春季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
在五脏与五味对应关系中,酸味入肝,主收敛之性,过度食用酸味食物不利肝气的疏泄。在减少酸性食物摄入的同时,也要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咸味入肾,过量食咸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食用辛甘发散之品则有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所以,在立春节气,应少食酸咸多辛甘,这样才能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
功效:清热解毒、清咽喉、利尿养肝、缓解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功效:安定情绪,提神醒脑、缓解春困、和胃止痛。
老鸭笋尖汤
功效:滋阴养肝,清理肠胃。
材料:老鸭1只、笋尖150克、枸杞少许、清水 1500-2000 ml。
做法:
老鸭切块,洗净沥干;干笋用清水泡软,掐头去尾,中间段切丝备用;
所有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大火煮开,小火煲煮 4 小时左右;
起锅时加盐调味即可。
穴位保健,舒缓压力
太冲是肝经的原穴,调控着肝经的总体气血。日常生活中用来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黄疸、胁痛、呕逆、腹胀等肝胃病证,以及女性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妇科病证。
针灸、按摩太冲穴还可以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
定位:在足背部,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取穴方法:足背,由第一、二趾间缝纹头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前缘凹陷中(约缝纹头上二横指)处,即是本穴。
艾灸:温和灸法,点燃艾条,距穴位 2~3 cm处进行悬灸,使局部感觉温热,每次 5~10 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每天 1 次,共 7 次。
推拿:拇指点揉法,拇指指端按压穴位作旋转揉动,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度,每分钟 50~100 次,持续 3~5 分钟,每天 1 次,共 7 次。
肝俞是肝的背俞穴,善治黄疸,胸胁长痛,目疾;脊背痛。
按揉肝俞或者在肝俞上拔罐,能够疏肝利胆,理气明目,散发肝脏之热。
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取穴方法:正坐或俯卧位,由第七胸椎再向下摸两个椎体,即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约 1.5 寸)处,即是本穴。
艾灸:温盒灸法,点燃艾条,放入温灸盒内施灸,使局部感觉温热,每次 20~30 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每天 1 次,共 7 次。
推拿:拇指点揉法,拇指指端按压穴位作旋转揉动,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度,每分钟 50~100 次,持续 3~5 分钟,每天 1 次,共 7 次。
拔罐:留罐法,将罐吸住穴位局部后不移动,留置 10~15 分钟,直至皮肤呈瘀血为度,一周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