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聚焦法”处理语用型文本

海的波文

用“聚焦法”处理语用型文本

——“青春语文”课堂铸炼备课沙龙(之四)

本期研讨者: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

王君  孙秋备  于修影  陈海波  陈群

熊幸  郑燕璇  魏志强  司艳平 

王君:老师们,上一期我们重点研讨了语用型文本处理的“五看式”思想和技巧。这种方法是全面地研究文本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从宏观到微观,整体透视,全线关注。但在一线教学中,教学课时很紧张,教学时间极其有限,所以,课堂教学必须高度讲究效率。而一个优质文本,往往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这个“少”和“多”是一组永远存在的教学矛盾。为了应对这个矛盾,我提出了“聚焦式”语用处理法。不管从生命成长的角度,还是从教材处理的角度,我们都必须对“聚焦”这个词语有深刻的领悟。否则,就会撒网难收,最后甚至颗粒无收。在谈教学法之前,大家先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聚焦”这两个字的。

陈海波: 从生命成长的角度来说,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时间弥足珍贵,成长的路上不允许我们有太多的旁逸斜出。“聚焦”就是把我们有限的生命和时间,放在做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情上,让成长的目标明确化、专一化,让生命成长的力量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能形成一个聚焦点。

司艳平:从语文教学层面看,如能聚焦在某个点上,课堂思路与课堂走向会清晰,整节课眉清目秀,泾渭分明。聚焦法就是在莽莽丛丛的语文树林里,选择最能体现教学敏感与教学思路的某个点,将其作为授课主线,进行分解、分层,在有力的聚焦之下,学生的课堂印象会专一而深刻。对于教者来说,如能深入聚焦,对文本的领悟会独到而个性。

王君:实际上,不管这个文本被我们定位为哪一种文本特质,“聚焦”都是必须的。对于语用型文本而言,“聚焦”则特指我们着力教学生一种语言知识,着力训练一种语言能力。对一个文本的切入,是以某一种语言知识切入的。我先举我的两个课例来跟大家解释一下“聚焦法”的呈现形式。

王君:比如《安塞腰鼓》的教学。首先,这个文本也很容易被老师们处理为主题型文本。我还是建议要慎重。因为《安塞腰鼓》也属于文字精美、气势磅礴,但内蕴并不复杂的那种“呐喊式表达主题”的文本。这样的文本,处理成语用型文本或者诵读型文本,课堂教学的效益往往会比较高。请熊幸老师介绍一下我的《安塞腰鼓》是如何聚焦的?

熊幸:好的。您的《安塞腰鼓》教学流程非常简洁,简单介绍了腰鼓表演和作者之后,从作者“诗一样的作品”引向朗读,读完让学生谈初读感受,解决了主题。从主题过渡到本课的语言特色——排比,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小的排比是如何通过“聚焦法”支撑起整节课的:首先,让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一组或几组排比句设计朗读,提醒大家感受这些排比句的构成特点、用词特色等,各组展示朗读,老师点评推进。其次老师展示原文的和老师改后的一组排比,进行朗读比较分析,概括出原句好在用了递进式排比和多角度修饰排比,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接着王老师再展示另一组原文的和改后的排比,让学生反复朗读对比,领会原句虚实混杂,脉络不及改句清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聚焦中兼用了“思辨”的方式。最后诗意作结。总而言之,这一课是以朗读为手段,聚焦“排比”这一语言特色,兼具了诵读型文本和语用型文本的特点。

王君:我再举举《社戏》的例子。鲁迅的文本可以挖掘的教学内容更是丰富。相比较而言,《社戏》算比较“清纯”的一类。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初一初二的学生,把握其主题并不算艰难。所以对这个文本,我也有各种文本特质的大胆处理。“通过双喜的语言研究鲁迅的人物塑造艺术”是我的语用型文本设计的思路。陈群老师,你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是如何“聚焦”的。

陈群:好的。您的《社戏》可谓是用“聚焦法”处理语用型文本的典范。由分析文中哪个人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开始,逐步将目光锁定在双喜这一人物上,先是从文字中探寻他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各方面情况,在轻松愉快中复习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接着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聚焦到对双喜的语言描写上,再在朗读双喜这些话的基础上归纳其写作特点:“明写暗写曲写”“群言独言对言”,然后带学生更加具体地揣摩每一句话的精妙之处,细致到不放过一处较为特殊的标点符号,并以自创人物语言赏析诗歌作总结。总之,您这堂课将教学重点聚焦在双喜的语言描写上,通过对其语言描写的分析,不仅让一个小小年纪便具有领导能力的大男孩跃然纸上,最主要的是系统全面地教给了学生赏析语言描写的方法和写作时对人物进行语言描写的技能,重点突出又实用。

王君:大家听了对我这两个课的介绍,对于“聚焦法”有了概念了吗?

志强:我认为“聚焦法”在使用时重在选取语用点上。即重点关注文本中最鲜明突出的语言特点。在语用点的选择上要敢于打破常规,语用点既可以是词语、句式和修辞的运用,也可以是段落、篇章的结构,还可以是作者或者文本所塑造的人物的语言特色等。

燕璇:聚焦选用某一个语用点,这对于建构课堂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传统的课堂中,因为教师疏于对文本特质的关注和研究,对每篇课文都平均用力,导致了课堂面貌的千篇一律,这样,既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无法高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聚焦法则集中学习课文中的某一个语用点,借由这篇课文的文本特质来建构课堂特色,使课堂别具个性和活性。

海波: 教学中“聚焦语用”是必须的,但在此同时,也要巧妙地看“意”。可以把“看意”融入在语用点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以“豹尾”的点睛形式呈现,这样的“聚焦”所占课堂时间的比例可能很小,但是很有分量,必不可少,“看意”看得好,才可以平衡“语用学习”和“主题”呈现的关系,不会因“语”害“文”,也不会因“文”而害“语”。

司艳平:如给其下个定义,“聚焦法”就是选择较小的语用知识点作为课堂切入点,解读发现,探究开掘,深入解析。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课堂功效。“聚焦法”就是将细微的语言点扩大化、精深化、专业化。

王君:聚焦法需要我们面对一个文本时淡定笃定,不管文本多么精彩丰富,也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而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要用好聚焦法,更需要我们对语文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知识点有精深的研究,有大胆开拓的精神。语文知识体系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我们只等待语文高层的“发布”是来不及的,需要我通过学习自己去建构——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一代语文教师的使命之一。

王君:现在语文界的教学相对热闹,老师们的心都很大,面对一个文本,总是想教太多。但从哲学角度来说,少即是多,多即是少,课堂教学的艺术,永远在平衡“少”和“多”的关系。在这个方面,余映潮老师是最懂得克制,最具有选点的艺术才华的。他的《说屏》一课就是典型的“聚焦式”处理,整堂课都在“看篇”,聚焦于一种能力的训练——概说课文内容。但为了达到“概说”这个能力目标,他的手法是富有层次性的,是巧妙机智的。今天的研讨,我先推荐余老师的这个课例,请大家认真学习。

【大师课例展示】

余映潮老师《说“屏”》教学实录

整理:邓鑫、郑燕璇

一、导入:                     

先显示屏的图片,直观地认识屏。

师:(出示“屏”的解释)再来看“屏”一字的含义。

生:屏,大门外或大门内对着大门起遮挡作用的墙。

师:由“墙”这个含义演变成“屏风”这个含义,读。

生:屏,屏风。室内外用来隔断视线或挡风的用具。

师:一种古老的用具,带有中国文化特点的用具。再看词义的发展,像屏风一样形状的东西,人们往往给它加上一个“屏”字。

生:屏,形状像屏风一样的东西。如:孔雀开屏,荧光屏,屏幕。

师:“挡住”的含义又蕴含在“屏”字里面。

生:屏,遮挡,像屏风一样起着遮蔽作用的东西。如:屏障。

师出示本节课的主要活动:

  课文内容再表达 

  课文内容巧表达

二、感知文章

1、师请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第一段,感受在一篇介绍事物的文章中,有情感地从感受写起的这种开头方法。

第二段,感受先总说一句,然后举例子的写法。

第三段,感受先从有趣的地方写起,再说明事物这样一种写法。

第四段,感受作者从正反两面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第五段,感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

(学生跟着老师的介绍,一段一段地朗读和批注)

2、师请学生读雅词。

三、课文内容再表达。

要求:选出概述全文要点的句子。

(屏显)

选句——概述全文要点

(生默读勾画交流)

生1:“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师请同学发表看法)

生2:我想补充一下。作者说“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这说明作者希望现代人能在屏的设计上有更大的发展,所以这句话也应加到说“屏”里。

生3:我觉得第一位同学不是概述。我概述一下。第一段是写作者为什么说“屏”;第二段是写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这是屏的作用;第三段写屏的分类,并且有雅俗之分,可以显示出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第四段写屏有大小之分;最后一段概括作者写“屏”的原因。

生4:“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这一句话也写了“屏”的作用,我觉得应该把这句话加上。

(师请一位同学把讨论的内容整合一下)

生5:“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

(师指出了这位同学在“概述”的表达上不够准确。然后请学生朗读下列的文字,理解怎样才是提取课文的主要内容)

(屏显)

“屏”,一般都称“屏风”,是一种似隔非隔,在空间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它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屏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大小由人,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生齐读)

四、 课文内容巧表达

(屏显)

写句——理解细节内容

要求:任选下列一组来说“屏”来写一个句子或一段话。

    诗意  情景  向往  微妙

    擅长  功能  美感  称道

    帷幕  装饰  书斋  休憩

    造型  轻巧  绘画  得体

(师建议分小组进行选词语。然后交流)

生1:屏,一种微妙的有文化成分的用具,在起着多种作用的同时,也将人置于一种诗意的情景中,让人对屏上的艺术世界心生向往之情。

生2:屏是富有诗意的。诗与画把屏渲染成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情景,令人充满向往。它的微妙无处不在,从功能到内涵无不展现了古代人的才华与智慧。

生3:屏的功能极为广泛,既是艺术点缀,又可以挡风,既可以放在室内,又可以放在室外。不管放置在何处,屏都好似一篇美感与功能相结合的文章,使观赏屏的人都齐声称道。

生4:我的老师擅长在功能独特的屏上作画。那屏实用而又充满美感,散发着一丝丝淡淡的清香,使人称道不已。

生5:屏可以按照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进行分类,显露出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同时屏与帷幕起着同样的作用,应用广泛,如在书斋、厅堂、院子当中均可应用,同时,屏也给我们一种文化上的休憩。

师:每一个词都用得恰到好处。

生6:屏与帷幕起着同样的作用,屏的装饰有书有画,不同的装饰可以显示出不同的效果。屏可以放置在宫殿、厅堂、院子、书斋、天井等地,若是人们在屏的遮蔽下休憩,必会引起无限的遐想,净化人们的心灵。

师: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这样的话语和文章中的话语一样美。

生7:屏的造型轻巧,上面有绘画或诗文,若放置的得体,便是个不可多得的装饰品。

师:用了一个“若”字,“若放置的得体”,便会给我们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生8:屏具有实用性、艺术性,而且富有诗意。从建筑的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可以划分不同的种类,它微妙的情景,令人向往。

师:嗯,它很微妙,让我们向往。

生9:屏的造型是轻巧的,屏的绘画富有诗意,色彩丰富,它的设置要在多方面都做到得体,才能使它更加微妙。这便是我们的先人在屏上作的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

五、总结

师:根据课文内容,我们用自己的表达来说“屏”,来说它的艺术性,说它的微妙之处,来说它表现出的古老的文化传统,来说它对我们生活的作用,来说它给我们美好的感觉。这节课我们就做这样两个活动。选句是阅读,是提取课文的重要信息;写句是写作,通过写作来让我们一起欣赏“屏”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很好地完成了读和写任务,读懂了课文。

  (屏显)

        我们的学习活动

        选句————提取信息

        写句————特点欣赏

师:谢谢同学们!下课!


王君:这就是聚焦——一种学用语言的能力训练一一概说课文内容。大家有什么收获,请自由说说吧。

于修影:余老师聚焦在“读写表达”两方面:首先选句概括全文,提取信息,把点明中心的句子甄选出来,学生选句“再表达”,说出“屏”的内容;然后通过给词写句的训练,理解课文的细节内容,学生写句“巧表达”,写出“屏”的诗意。

陈海波:余老师的这节课聚焦在“概说课文内容”的能力训练方面,对于怎样概说,余老师提供了两个可行的方法:一是读,然后“选句”,引导学生怎样提取;二是写,给出供选词语,让学生整合“写句”,表达对“屏”特点的深入理解,设计巧妙,实用性强。

陈群:余老师聚焦于“看篇”,从导入之后朗读课文逐段做批注,到选句对课文内容再表达,再到分小组选词写句的巧表达,始终以“概说课文内容”这一能力目标为中心,有层次地推进了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熊幸:是的。余老师聚焦于课文内容的表达。“再表达”是通过选句来概述全文的要点,借助“读”串联的选句来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巧表达”则通过写句来理解细节内容,借助缀词成句的“写”来表达对屏的特点欣赏。前者从大处着眼,后者从小处着手。

王君:在家常课中,如果我们能用好聚焦法,课堂是会很有效益的。接下来,在优秀课例展示阶段,我们这次推荐孙秋备老师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课例。她在“聚焦法”上做了充分的探索,当然并不完美,恰好值得我们研究。

【青春语文优秀课例展示研讨】

言行铸就顶天立地的“人”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实录

文\孙秋备

一、  导入

概述闻一多由诗人到学者再到革命斗士的生命经历,引入教学。

二、知内容

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师:这是一篇通过言行来写人的文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语句,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记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言和行?

屏显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生:文章从学者方面和革命家方面来记述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的。

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言和行?即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

生:作为学者,闻一多的言:“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生: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写了《唐诗杂论》,还写了《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生: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言: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生:闻一多宣传革命写传单,在群众大会做演讲,去游行示威。

师:大家提炼的真好。通读全文,我们看到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后期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他成了革命斗士,为争取民主大声疾呼、对敌人无所畏惧、“说了就做”。

师:作者臧克家盛赞闻一多先生:

屏显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臧克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用诗一样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尚人格和伟岸形象。预习提示中说本文“语言精致凝练,富有诗意”,这源于“对举”这种写法的运用。

屏显

对举:对应列举出两类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形成并列、对比、照应或映衬的关系。

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试着从以下方面感受文章“对举”这一语言特点。

屏显

层次的对应

句子的对偶

修辞的对照

词语的对衬

三、赏语言

1.层次的对应

师:请各小组推荐代表来说。

生:这篇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两个方面的言行特点,每个方面都写了三件事……

生:这篇文章段落结构是互相对应的。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的总起句,领起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言行特点。第7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句,总结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言行特点。

生:8、9段是第二部分的总起句,领起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言行特点。16、17、18段和8、9段相呼应。

师:这三段用形象化的描写总结了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言行特点。我们来读一读大家划出的这些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

生读。

师:你读出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形象?

生:学者闻一多默默无闻,毫不张扬。

生:革命家闻一多敢说敢做、英勇无畏。

2.句子的对偶

师:同学们,我们与作者PK一下,不看书,根据提示说句子。

屏显

人家说了再做,_______________。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________________。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_____________。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是口的巨人。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自由说读,一句比一句说得完整、高亢。

师:大家真厉害,和臧克家写的几乎一模一样呢。这些句子在形式上形成对偶,使文章语言工整,音调铿锵,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这些句子中,你能读出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形象?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

生:我从“仰之弥高”句中,读出闻一多先生刻苦钻研的形象。

生:我读出了闻一多先生废寝忘食、勤奋刻苦的精神。“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3. 修辞的对照

师:研究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比较。在比较中大声朗读,文字的美妙之处就出来了。请大家把我改写的句子和课文比较一下,你觉得这样改行吗?

屏显

他正钻研古代典籍,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寻求一条繁荣昌盛起来的道路。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体如群蚁排衙

生:课文中用“钻探”,和“向地壳寻求宝藏”照应,相映成趣。

生:第二句作者用“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个比喻,写出了当时国家民族的衰朽病态,也写出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救国的热情,还与下文的“望闻问切”相互对应。改了之后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

师:你的语感非常敏锐,说得太好了。

生:我学过书法,小楷是很难写的,小而且工整。改成“字体”,后面“群蚁排衙”的比喻就显得不贴切了,也就不能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了。

师:这就叫做修辞的对照。写比喻句不难,怎样写得好写得有情趣,臧克家教给我们一个好方法:前后对照着来写、延展着来写。

4.词语的对衬

师:我们再来一次比较,越比较你就越能发现这篇文章语言的精致。大家先读起来。(男女生交替读句子。)

屏显

他从唐诗下手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闻先生的书桌

零乱不堪  众物腾怨

不动不响  无声无闻

他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

警报迭起  形势紧张

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

大骂特务  慷慨淋漓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

动人心  鼓壮志

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他“做”了

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师:你读出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形象?结合具体词句说说。

生:我从“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句话读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态度的认真专注。

生:从“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我读出闻一多先生埋头苦干的精神。

生:我发现“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这个句子用了两个结构相同、含义相近的词语,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勇敢无畏、慷慨激昂的形象。

师:大家说的真好。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每组词语,咱们把后一个加粗的词语去掉,读一读,你觉得效果怎样?

生:去掉一个词语,表达的意思好像不如原来充分。

生:我觉得后一个词语都是对前一个的补充。“长须飘飘”丰富了“昂首挺胸”的形象,把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气概刻画得如在眼前。

师:真好真好,你发现了臧克家用词的妙处。这些词语,它们成对出现,互相映衬互为补充,我们称之为“词语的对衬”。

师:通过品读,闻一多先生的形象越来越明晰地浮现在文字之上,请大家用这样的句式说话:(“开火车”的方式)

屏显

________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他还有另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他_________

生:默默无闻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他还有另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他敢说敢做。

生:严谨勤奋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他大义凛然、无私无畏。

……

师:作者臧克家和闻一多有着非同一般的师徒关系。(让学生默看)

屏显

(出示闻一多和臧克家的师徒关系及深情厚谊。)

师:同学们,咱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句,你还能读出什么?

生:我读出了热情的赞美和钦佩。

生:我读出了激情澎湃的赞颂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师:这篇文章大量运用对举——词与词对举,句与句对举,层与层对举,形成了节奏鲜明、韵律铿锵、气势磅礴的语言场,把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的学者风范和拍案而起的斗士品格展现出来了,把作者激情洋溢的钦佩和感情浓烈的赞颂表现出来了,把闻一多先生那鼓舞人心、烛照史册的伟大精神凸显出来了。作者从宏观到微观,通篇都充分地使用对举这种语言方式,是闻一多先生“一体两面”的生命特质决定的。

四、悟主题

师:同学们,句中的这个“他”仅仅是闻一多吗?你觉得“他”还可以是谁?

屏显

_____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生:“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生:“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生:鲁迅先生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师:言是撇,行是捺,他们用言行在天地间铸就了顶天立地的“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者,我们也要用言行把自己写为方方正正的“中国人”!

王君:现在请大家评课吧。

陈群:我说说秋备老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语用选点吧。整节课聚焦在“对举”这一语用点上,围绕这一语用点从“层次的对应”“句子的对偶”“修辞的对照”和“词语的对衬”来构架此课, 给人以骨架突出、眉清目秀之感。

熊幸: 是的,秋备老师“对举”这个语用点抓的很好,可以很好地构架全篇。有个小建议,“句子的对偶”和“修辞的对照”有包含的关系,因为对偶也是一种修辞,如果把这个改为“句子的对照”,合并处理内容,变成“层次——句子——词语”,感觉脉络会更清晰,层次感也更突出。

燕璇: 在《闻一多的说和做》这一课中,秋备老师选取的是“对举”这个角度,由点辐射面,结构清晰,能较大程度地凸显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使学生得到一定的训练,但我觉得这个语用点还不能很好地突围文意。

修影:秋备老师从“对举”这一语用点进行聚焦,抓住“层与层对举”“句与句对举”“词与词对举”,在语句对称中、在赏词析句中、在删词比读中,来领悟闻一多先生的品格。但是闻一多的烛照史册的伟大精神还需引导学生进一步揣摩。

志强:秋备老师将文本处理成语用型文本,学生易于把握主题,又从篇章、句子、词语等方面了解了“对举”这一语用知识,并进行了一定的训练,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地挖掘和利用。但将比喻的准确性视为修辞的对照是值得商榷的。本文重在体现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本课最后“悟主题”环节丢开闻一多先生进行拓展,我个人认为有画蛇添足之嫌。

海波:秋备老师的这堂课“对举”的语用点选取非常好,教学设计上铺排的也很有气势,但在“看意”方面处理得粗糙了点,“悟主题”的环节虽然有,但却没有给学生充分理解和表达“悟”的机会,整体看来没有平衡好“语用”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司艳平:秋备以“对举”撬动课堂,分析“对举”在文本中的巧妙运用。只是纵观整节课,语用点的人文价值挖掘稍显粗浅。“对举”在文中的大量运用,对于表现闻一多先生的精神气质有没有更深层的意义,还需思考调整。

王君:假如我们换个角度,这篇文章还有没有可能进行另外的“语用取点”。大家畅想一下。

秋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人记事文章,如何选取典型事件来凸显人物特征是这类文体写作的重难点。所以,我觉得这一课还可以落点“典型细节的呈现”,通过增删比较、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跟着名家学写作。

修影:我觉得还可以聚焦到看“全篇的结构”,文中这么多典型的事例,作者安排得层次分明,眉清目秀。总起段,总结段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将闻一多作为学者的一面和革命家的一面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泾渭分明地表现了出来。可引领学生跟着名家学作文结构。

陈群:我非常同意秋备老师的思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确实适合处理为选取典型事件来凸显人物特征这一写作方法,除此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将选点落到“叙议结合”这一写作特色上,先概括所叙事件再体会议论语言的特点及作用。

熊幸:前面刚刚学习了余映潮老师《屏》的精巧设计,直接用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也是可以的:“课文内容再表达”,让学生勾画出文中表现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的句子,选句概述全文要点;“课文内容巧表达”,把文中的四字词语分成几组,让学生写句,深入领悟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格。

志强:王荣生教授说:唯有通过个性化的语句章法,我们才能感受、体认、分享散文所传达的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对于本文,我们还可以聚焦于“扩展式描写段”。这样的段落大致分为两个层次,都是前详后略。前句点示描写角度,后面围绕这个角度展开详细生动的描写,如第6、12、17、18等自然段。这些段落初舒缓,后具体、细腻,极富张力和感染力。

燕璇:以上老师都各自从另外的角度谈论了对这篇课文“语用取点”的设想,我认为一个贴切的“语用点”的诞生,离不开教师本人优秀的文本解读能力,更离不开从不同的角度来追问、挖掘新的、适合的“语用点”的思考上,这样挖掘出的“语用点”,才会像一个活的泉眼,一锤凿下去,会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现,给人以滋养。

王君:要使用好“聚焦法”,关键是我们对所取用的语用点要有精深的研究。我想再重点强调前一期说过的一段话:“语用解读”在现行文本解读的体系中还比较薄弱,其研究的空白点还非常多。很多老师面对一个文本,头脑中除了一点中小学学来的可怜的修辞方法知识外,其他的语用知识几乎为零。我觉得要突破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超越文字个体或词句小团体,扩大到段、章、篇、书的文字大团体。二是超越“有辞格”——传统的修辞方法,进入到“无辞格”的研究。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段落衔接、语篇结构、作品风格等方面全面透视一个文本。

王君:因为空白多,所以研究的张力就大。我们工作室,以后还将进一步重点研讨语用型文本的处理方法。下一期,我们进入主题型文本处理方法的探讨。

(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189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7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85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03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05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2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9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6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8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5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2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5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0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72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