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天下午,我逛完中亭街坐上83路公交车回家,车厢里并不拥挤。我坐在车厢中间的座位上,脸正好朝着车头。
只见一对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女上了车。男人用手机扫码付钱,连续扫了两次都没成功,就顺便坐在门旁的位子上。
他扬了扬头,口里说着什么,看样子是问坐在一边像个中学生的小兄弟,这是怎么回事。
小兄弟抬头瞅了他一眼,口里不知咕噜了一句什么话,又埋头看手机。男人对着手机按来按去,接着又去扫码,还是不行。
这时有一位剪着短头发的年轻女子,手拉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说是只一站就下车,因此婉辞别人的让座,靠在车头的一根铁柱子旁边。
她看见那个中年男犯了难,就开口教他怎么操作。可那位看起来还是有一定文化的男人,问来问去的反复了几次还是没弄明白。
因为汽车轰鸣声的干扰,我没听清楚那女的怎么说。
平时对电子扫码之类的技术活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我,心里在嘀咕:现在人也真是,有了手机难道出门都不带钱币了?要是有带,“咔噹”一声投进去不就得了,何必这么不停地捣鼓。他总是没带,或者是没带零钱……
看来,出门在外,身上还是要带些零钱。否则,临时手机卡壳了岂不很尴尬?有备无患总比无备有患好吧。
这样想着,我的一只手便不由自主地伸进挎包里掏来掏去地找零钱。想他如果实在操作不来,司机要为难他的话,那我就送他两块钱。
正在这时,那年轻女子兴许是看见中年男陷入困境,自己解说他又听不明白,眼看就要到站下车,便在摇摇晃晃的车厢里,动了动身子,跨出半步站稳脚跟,左手兜住跟前的铁柱子,让小女孩抱住她的大腿,腾出右手接过男人的手机,胸口紧贴着铁柱,两手配合着,熟练地在手机上点击了几下,就把手机还给男人。
男人拿着手机重新扫码,只听见清晰的一声“扫码成功!”
终于大功告成,我那颗杞人忧天的心也放了下来。
这时刚好车停了,那个年轻女人带着小女孩要下车了。走过我身边时,看见她一张白皙的圆脸蛋上挂着一抹微笑,两道眉毛弯弯的,一副和蔼可亲、温文尔雅的样子。穿着一件浅灰色的大衣,臂膀上好像有个警察的徽章。
2.
回到家里,跟先生提起车上的见闻。他说这个得看你所在的城市的公交车有没有开启支付宝或者微信或某银行卡付款方式了,就是说手机上设置的码要跟公车上的码相匹配,比如我手机上就设置有“e福州”、“出车行驶”这些……
我想,那一对中年人可能是从外地刚来福州城的吧,所以原先的那一套操作码行不通。
看来出门在外,还是要学会随机应变,尤其是现在处于更新换代、瞬息万变的电子信息时代。
3.
那些上了年纪的人,要是不学习,固步自封,真的是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其实,中老年人能使用智能手机,是大有益处的。
平时年轻人不在家,要是遇到衣、食、住、行、学习、身体疾病等各方面的疑难杂症,找无所不能的百度帮忙,几乎都能解决;
临时要出门,点击“滴滴” 或“神通”,车子几分钟就到家楼下,随呼随到比儿女还管用;
买东买西,找“淘宝”,找“多多”,记得复制“花生米”或“达享”,顺手牵羊,一次还能挣上几毛钱;
每天早醒看会新闻“趣头条”,一万金币一块钱,积少成多不在钱,重在“活水源头随处满,东风花柳随时新”,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
电子书籍五花八门啥都有,看书写字相辅相成,时间如过隙马驹,匆匆过,还会觉得日子漫长很无聊?
要是临时有客没空走不开,或是腿脚不灵便没法走,除了“京东”、“顺丰”和“菜鸟”,还有“同城速递”和“达达”,青菜萝卜鱼肉虾,油盐酱醋酸辣茶,一样也不差,快递小哥大汗淋漓,跑步帮你送到家;
有空,还可视屏亲朋戚友煲电话粥聊聊天;
……
可年纪大了头脑反应迟缓,笨手笨脚不灵活,接受新事物很慢,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年轻人不厌其烦地解释,手把手地反复操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只要多玩几次,相信老人头脑也会开窍,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出门在外,如果遇见身边有困难的人,不做袖手旁观者,就像那位素不相识的年轻女子,主动上前帮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