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性格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优点,那就是只刻意记住好的,不好地让它随风而去。
昨天我写了《原生家庭对我的正面影响》,发到小红书里,有伙伴跟我说羡慕。于是,我很想客观地写一篇文章——原生家庭对我的负面影响。
昨天用零碎的时间写了一些,本打算今天起床了再好好写。但我发现我不是很想写。原因有二,一写的过程我不开心,二感觉都是一些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小事。
不过,当然也有重要的事,比如金钱观。但我觉得我还在读书,还在践行,还在自我修正中,我更愿意等我完全克服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升华了,然后再来写一篇文章,题为原生家庭对我的负面影响以及我的自我疗愈与成长。
就跟我喜欢在朋友圈只记录好的开心的事,不开心的事全都不说。如果说也是事情过后,我又升华了再来回顾这件事。
因为文字有时是苍白的,当我们写自己不开心的事时,我们希望别人回应还是不回应,如果回应,回复什么样的内容?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我是赞同很大的。但我的态度是记住父母给我们的积极正面,正视父母给我们的消极负面,不断读书、读人、读世界,去修正我们的“认知地图”,成为更完善的人,走上通往“心智成熟”的那条少有人走的路。
在这条路上,当然会有辛苦、甚至痛苦,但“成为更好的自己”是远方的召唤,我们会遇见美好的风景,把自己修练成想成为的样子。
我希望可以活到150岁,身体始终硬朗,面容干净,如果能好看一点,我会更开心。可以生活自理,最好死的那一天我还在教瑜伽,然后睡午觉的时候就那么一直睡过去了。
当我死的时候,我希望有人真诚地想来送我一程。我希望他们说:这个人一生没做过什么坏事。
是的,不作恶,善良很重要。
我记得有一次听樊登讲《穷查理宝典》,说查理开玩笑地说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葬礼上大家都是沉默的,然后突然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他还行吧,比他哥哥好一点”吧?
我希望有人会说:这个人影响了我,本来我…,后来我…
所以,我一直是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
我还希望大家对我的印象是活泼的,轻盈的,可爱的。
心理学里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艾伦.兰格在1979年做的“逆时针”实验。(感兴趣的伙伴可以搜一下了解它。)
这个实验是我的信仰,让我相信一个人的心理会影响一个人的生理。所以,我总是鼓励并宠爱自己“永远少女心”,因为我相信少女心,会帮助我面容身形永远少女。
在不作恶的前提下,以自己的价值观活出美好的人生,诚实地分享,让更多人相信这样的生活不是理想主义,是人人都可以活出来的,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幸福和美好。
因为幸福和美好本是人的心理感受,它和我们的际遇无关。和什么有关?和我们的认知、思维方式和行动有关。
思维方式和行动与什么有关?还是认知。认知决定了我们对事对人对看法,从而影响我们的主观情绪和感受。
在返回来文章的开头,为什么我会刻意记住好的,不好的让它随风。
因为我记得应该是《思考,快与慢》里的最后它讲到过一个概念叫“叙事自我”,就是我们的生命故事是可以改的,全在于叙事自我如何讲自己的生命故事。讲的方式和内容,会影响我们自身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