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样,广州匠”是流行于明代的一句俗语,这句俗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明代百姓喜好享乐、惬意自适的生活态度,以及明代社会的繁荣开放。
我们先来聊聊什么是“苏州样”,顾名思义,“苏州样”自然和苏州有关系,其实明代百姓更喜欢用另外一个富有艺术气息的名词来加以描述,那就是“苏意”。苏州在明朝时尚领域的影响力堪比现在的纽约时装周,可谓是明朝时尚生活的风向标,那时的苏州百姓比起其他地方的人来说,更加聪慧,他们擅长模仿古法制造物品,比如假古董、名人书画等,令人真赝难辨,此外,苏州人在打制几案、床榻等家具时,一般会以紫檀木、海棠木、花梨木为材料,不事雕琢,以简朴复古为尊,即便需要雕饰,也会以商、周、秦、汉时期的古朴样式为主,一经流传于世必引得世人争相购买,趋之若鹜,尤其是在靖难之役后,随着国都北迁,功勋贵戚、富商巨贾、文人雅士聚居北京,北京不比南京,距离苏州遥远,加之明代并不发达的漕运,苏州商品一度成为紧俏之物。
苏州百姓的时尚意识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凡是苏州人认为文雅的东西,很快就会被天下之人所竞相效仿,凡是苏州人认为粗俗鄙陋的东西,天下之人也会嗤之以鼻,以至于后来出现这样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情况,对于一些鲜见新奇的事物,即便和苏州没有关系,也径称为“苏意”,那么“苏意”在明朝人心目中到底有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呢?答案是:有的。明代崇祯年间,文人吴从先曾在自己的著作《小窗自纪》中对所谓的“苏意”做了这样一个解释:“焚香煮茗,从来清课,至于今讹曰‘苏意’。天下无不焚之煮之,独以意归苏,以苏非着意于此,则以此写意耳。”以大白话来说就是同样都是烧香煮茶,一般的人呢看重其中的内容,也就是实用价值,而苏州人却是重在形式上,不过就是表达一种意境,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追求逼格。
聊完“苏州样”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广州匠”。明代的广州作为番舶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来自东、西洋的金银物皿、奇异特产充斥于广州的大街小巷,加上广州当地人好“奇器”的风气,这些奇货一经广州匠人的巧手加工,便成为当地人普遍喜好的“奇异商品”,其形各殊,千态百出。
当然,好商品离不开好工匠,广州所具备的能工巧匠为当时的世人所称颂,这也是“广州匠”的出典。尤其以锡器制作、陶瓷烧制和冶铁最为著名。广州锡器冠天下,号称天下最良;佛山出产的铁锅尤其受世人喜爱,行销天下;至于陶瓷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大行于海外诸国,所以当时还有一谚语:“石湾缸瓦,胜于天下。”
“苏州样 广州匠”,一句简短的俗语,却反映出了我中国明朝时代文化之瑰丽秀美,国家之富足强大,百姓之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