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照在斑驳的紫禁城,反射着凌乱而不定的光。古老的宫殿里灯光暗淡,老佛爷慈禧斜靠在椅子上,一只手支着头,一只手捂着胸口,看起来很不舒服。
也是,最近的大清国的确内忧外患,而作为老佛爷太多的事情让她烦恼不已。国外列强虎视眈眈,朝廷上下暗流涌动。虽说慈安皇后看起来已经权力皆无,可是背后的爪牙还是没事整点麻烦。
中堂文祥自诩为才识渊博,可是大清国的经济一天不如一天,老佛爷深深明白,如果不进行一次你死我活的斗争是不可能让大清国这条破船按照自己的意志前行的。攘外必先安内,可是自己孤身一人就算好铁又能捻几根钉,可是找几个贴心的人真是太不容易,放心的没有才能,只会拍马屁,有能力的又桀骜不驯,太不令人放心,越想越心烦。
这时候李莲英蹑手蹑脚地进来了。说心里话,老佛爷的身边可以说真心话的也只有这小李子了。李莲英走到老佛爷的背后,轻轻地给老佛爷捶着背。
“小李子,最近东宫那面还有什么动静?”慈禧的声音懒懒地传过来。
“回老佛爷”,李莲英一边捶背一边道,“自从老佛爷利用各种手段整顿朝纲以来,东宫的人已经老实了很多,特别是我们打击了恭亲王之后,很多东宫的人都老实了很多,人人自危,老佛爷放心好了。”
慈禧的脸上稍微露出了一点笑容:“那悯郡王最近如何?”
“回老佛爷,那悯郡王仰仗着是慈安之子,大肆招摇,李鸿章已经查明实据,慈安太后也无话可说,还是老佛爷高,他们相对安分,只求安享天年。对了老佛爷,奴才一事不明,为何老佛爷不拿下东宫呢?”
慈禧喝了一口茶:“你这猴崽子知道什么,那慈安只要安分就好,实是万万动不得的。毕竟她是先帝正室,如果我拿下她,就会动摇我满人统治的合法性,那些汉人多年来虎视眈眈,一心宣传说我满人统治的不合法,我若拿下东宫,岂不自打自脸,顺了他们的意?”
李莲英一拍掌:“妙啊,奴才怎么没想到?对了老佛爷,东宫在朝廷的那几个人,准备怎么办?”
慈禧放下茶杯:“这几个人不足为虑,目前也没什么实权,他们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等时机成熟收拾几个就好,反正他们贪赃枉法的证据咱们有的是。现在我愁得就是文祥。”
“老佛爷,依奴才之见,干脆就让他回家养老好了。”
“猴崽子说的容易,当年咱们娘儿当政,文祥以及他的恩师还是帮过咱们的,虽说他们和咱们不是一条心,但是就这样拿下了还真有些为难。再说了,咱也没有文中堂什么把柄啊?”
“回老佛爷,你看文大人做中堂这几年,一上任就带着那帮维新派到处走,大搞什么洋务运动,弄一帮人进城地都没人种了,这粮食可是大事啊,搞什么高科技,弄得商铺纷纷倒闭,老佛爷啊,我觉得咱大清朝经济发展不好全是文中堂搞的啊,老佛爷你大可以昭告天下,文中堂失职啊!”
慈禧沉吟了半晌道:“也是这个理,可是这中堂一职谁合适啊?你看李鸿章真的合适?”
“老佛爷,李鸿章可是为咱立下汗马功劳,这些年他弄得北洋水师可是咱的一把好刀啊,天下谁不知道李鸿章啊?”
“可是李鸿章年龄大了,不合规矩啊。”
“规矩还不是您老佛爷定的,您找个理由谁敢反对啊?”
“这也要看李鸿章的想法啊,小李子,你宣李鸿章明日觐见,我要和他谈谈,看看他的想法。”
“喳!”
翌日,慈禧在坤宁宫接受了李鸿章的觐见,寒暄数句后,慈禧问道:“合肥如何看待当今形势啊?”
李鸿章略一欠身:“启禀太后,当今天下,虎狼环视,但臣以为,大清之困,在内而不在外,虎狼无非血肉可饲,扔几块肉他们也没什么兴趣逼我大清。而内则不同。依臣之见,内在官而不在民。自古以来虽说水能覆舟,但为今之势,百姓愚昧,他们如流浪之羊,稍有草料便会为我所用,偶有几个羊中虎豹,稍加引诱威逼当回就范,不信他们的脖子比刀枪还硬,只要严加管制,他们不成气候。为今之计,重在朝臣,朝臣才是太后的心腹大患啊!”
慈禧不由频频点头,在她的心中其实一直认定李鸿章忠勇可嘉,今日偶听论断,正合上意啊!但她是何等样人,自然不动声色,淡淡地道:“我老了,载湉也渐渐的长大了,我终归要让位的……”
李鸿章早已知道慈禧的心思,不等慈禧说完,连忙上前一步跪下:“太后万万不可!大清朝此刻如风中之烛、浪中之舟,唯有太后您才能力挽狂澜于即倒啊!”
慈禧道:“可咱大清朝的规矩不能坏啊,我若不让位与儿,不但天下人会说我恋权,更恐落东宫口实啊,那时候他们再拿出先帝爷的遗训,我也无话可说啊。”
“太后放心,臣有一策。”李鸿章匍匐在地,头也不抬,“皇上到即位之年还有五六载,在此期间谋划得当,这想天下归心也不是难事。”
慈禧两眼一亮,问道:“爱卿平身。卿计安出?”
李鸿章爬起来:“为今之计,只需关键一步便可成其大事。便是收复东瀛!”
慈禧身躯一震,显然内心很震惊,瞪着眼看着李鸿章:“收复东瀛?”
“正是,收复东瀛!”李鸿章道,“想我大清朝开过以来,倭寇裂边,蜷缩东海一遇,是我心腹大患。历代先帝都图谋收复,可是没有谁成功,倘若太后图之而成,便是千古霸业啊,那时候太后将是咱大清的英雄,那些百姓定会万众敬仰,当于咱大清朝开国皇帝相提并论,将成为百姓心中之神,那时候还怕不万民拥戴吗?此其一也。
“未来几年,当民生维艰,朝野上下定当混乱不堪,一定会有宵小之辈趁机煽动,百姓定当人心浮躁,天下动荡已成定局。倘若此时发兵收复东瀛,则以大清民众之短视定会形成众志成城之势,则上下矛盾顿移,那些闹事之人再也没有听他们的。此其二也。
“收复东瀛之时太后军权在手,当可趁战争之际,提拔心腹,消除无能异己,即便儿皇帝长大,太后也可以战争之名暂掌朝政,谁也说不出啥,更何况到那时,在朝太后有重兵在手,在野太后有救星之名,百姓一定会形成民心所向之势,想我太祖便知。此其三也。那时,太后核心在握,徐谋图之,何愁霸业不成、大清不兴?”
慈禧听得一愣一愣的,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心思竟然被李合肥拆的一分不差,这是她心中梦寐已久的大清梦啊,可是如何实现她确实心里没底。于是反问道:“合肥,收复东瀛之事,英美列强环视,他们会同意吗?”
李鸿章捋捋胡须:“列强不过是为了利益,如果太后敢于舍得鱼肉,列强自会默许。不要看什么关系法,永远没有利益重要,列强现在也是萎靡不振,他们也是急需输血,而我大清虽说也是紧张,但毕竟这些年我们有些家底,再说还有这么一大群羊,何愁无肉?倘若我们肯下血本,列强必当装聋作哑,更何况他们也不肯和我大清明着打,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对他们也没有好处。”
慈溪点了点头:“依爱卿之见,我们要如何准备?”
李鸿章早在等此一问:“第一步我们封锁关口,想离开我大清的人可以走,银子留下。留下这些就是大清的钱。
“第二步,加大力度让户部加紧储存粮草,出台圣谕,专门对地方豪绅下手。这样不但那些民众不会反抗,反而会幸灾乐祸。要知道我朝愚民对弱者遭难喜欢施援手,对强者遭难则会幸灾乐祸,喜欢落井下石。我们削弱豪绅正中他们下怀,毕竟豪绅数量少,所以我们只管大胆干,绝不会引起民怨。”
“若此引起人心浮动,该当如何?”
“太后尽管放心,我们杀一儆百,绝不敢有人再出头。要知道我朝民众虽然在小事上都会斤斤计较,但是在大事上他们绝对会忍气吞声,这个尽管放心。”
“合肥说得有理。那第三步该如何?”
“第三步当双管齐下。首先我们强硬逼迫东瀛,决不让步,这样一方面让我朝民众看出太后坚定之心,要知道我朝民众心中都有天地君王,他们非常明白朝廷利益大于一切,他们知道没有国就没有家,因而定会大力支持太后。
“另一方面我们逼迫东瀛不答应我们的条件,而后给我们借口下手。第四步,朝廷要大力造势,让本朝一些二流将军大肆宣讲,坚决武力收复东瀛,引导百姓形成共识。
“还要大力扶持义和团,让义和团也加入扶清灭洋的行列,给他们银子他们自当效命,要知道我朝臣民从来不会计较什么争议公平,他们只要受益,什么天理良心他们才不管呢。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喜欢为眼前的小利冒险,不会为长远的幸福努力,所以义和团必将成为朝廷的先锋。
“而朝廷大力扶持义和团,短期看可以为我们收复东瀛造势,帮助朝廷敌对那些强民的洗脑。而长期看,义和团将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因为即便东瀛收复,我朝也必定财力空虚,当会导致民心浮动。一旦民间失控,则义和团完全可为朝廷所用,挑动他们自相残杀,就如当年太祖的作法,则必定给朝廷以口实,等他们元气大伤,我们再出兵围剿,则天下可定!”
“合肥所言极是,只是八旗目前武力尚弱,假使收复东瀛不能一举而下,列强与罗刹趁虚而入,如何应对?
“太后放心,北洋水师目前船只齐备,火炮即可直接覆盖东瀛,火备制造局的满洲舰贰号更是加班加点生产,更何况我朝还有大杀器,大不了摆出一副同归于尽的架势,量谁也不敢。”
慈禧一笑:“那义和团该如何扶持?”
“第一从私塾抓起,大搞朝廷教育。第二对秀才强化朝廷教育,形成朝廷恩典,用财力和教育让他们自觉加入义和团。第三对民间那些有义和团基础的笔杆子实行整合收购,让他们利用各种方式大力推出有利于朝廷的文章,特别是歌颂我朝太祖的,形成对朝廷一片拥护之势。”
慈禧重重点了点头:“合肥真乃朝廷栋梁,哀家不日将提请卿为文华殿大学士,中堂之职!”
李鸿章急忙跪倒:“谢太后!敢问太后,文中堂如何处置?”
“随他去吧,给个闲职养老吧。”慈禧淡淡地说。
李鸿章走后,慈禧深了个懒腰,脸上不乏得意之色。此后李鸿章遵照慈禧的懿旨按部就班的按照原定计划实施,不久甲午海战开始,只是结果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