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是小学同学的聚会,这是我们毕业17年以来的第一次相聚。
全班42位同学,因为各种原因,最终到场的只有一半。久别重逢,甚是喜悦。有些,一年中能见上几面,也有少许的一些差不多十多年不曾谋面。尽管如此,大家都并不陌生,第一眼就能脱口而出对上号。小时候一起玩耍的场景和故事,在那一瞬间就像穿越一样,不知道从大脑的哪一个角落被激荡出来。对他和她的感觉,也是建立在过去的认知和了解上。时间过了17年,而彼此的了解好像也就停留在17年那个点。至于彼此有什么变化,变了多少,我想各自都依托着感官的判断酝酿成心底的略知一二,大体如此。
喝酒吃饭,喧闹嬉笑,大家聊的都是过往的小笑话。和着笑声再来上几句玩笑,往些年会问结婚了没,有小孩了吗?现在,问的都是有几个啦?二胎啥时候要?果然,岁月是把杀猪刀。果然,人生好像按部就班的就是这几件事。纵使如此,这相同的几件事却也拼凑出各式各样的人生式样。有一心为娃的,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孩子;有潇洒度日的,无论怎么玩都能奉陪到底;有朝九晚五的,逮着放松的机会好好尽兴一回;其实无论怎样都好,都是按着自我规划的轨迹在运转。只是,值得思考的是,这真的是我们想过的生活吗?
这期间,我也听见有人说:哎呀,没办法,因为......;看,我怎么就成这样了;真羡慕你们能....... 等等诸如此类。可能,我们对自己,对生活的现状仍旧有很多不满,很多不能接受的地方。以前,在自我的舒适圈里并没有觉得哪里不妥;现在通过参照物就会折射出自己原本渴望而放弃了追求的这些和那些。人不能攀比,因为很多时候幸福是在别人的眼里,但人的成长却也是透过见识与我们不同的人事物继而奋发向上,探索和找到更好的路径和方向。当然,这是对于那些有意愿,有追求,力求上进的人。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熟识的同学跟我说:不要那么拼,想去过那种独一无二的生活。我答:人有14亿种活法。他说:你错了,说到底人的活法大体都一样。我猜他说的大抵是指都要努力赚钱,都是为了按部就班的这些事。当时我并没有找出更有力的话回击和证明。毕竟从结果上而言,白手起家到身价过百万的他要有发言权。而今,17年后,我们再来看曾经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彼此,真正拉开距离的不是财富,而是思想。不管最终人的一生会因为财富的多少而有多大的变化的影响,而无疑观念和思维是决定我们如何去过这一生的关键。
随着时间的增长,年龄的变化,我们总会用以孩子和家庭为由,来强有力的说服自己和别人这就是我现在必须只能这样过的最强有力的证明。然而,我们都期望青出于蓝胜于蓝,假设我们所见的风景远超过现在所看到的眼前,那么对于孩子和家庭会不会产生蝴蝶效应那般大的影响呢?!就好比,各种信息途径都会教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假设我们此生都没有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其实我们是无法体会从挖掘到最后形成这种爱好的全过程的;也就无法判断它到底能对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帮助。
说到底,惟愿我们无论相逢在年龄的哪阶段,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都还能像小时候那般,能写出“我的理想”,依然有满腔热情,相信明天比今天更精彩;可以感叹,不会叹息;幸福在别人的眼里,也流淌在自己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