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闲逛有时候会遇到有趣的书,比如今天要推荐的这本《问题之书》,作者是美国作家乔治·斯托克。吸引我是因为它像一个方形小盒子,等着你找到自己的那一颗巧克力。
整本书除了前面的致谢和简介以外就是290个问题,但没有任何解答。序言交代了这本书的意图和使用:《问题之书》通过最简单,最原始,最具体,人人都可能经历的困境逼迫你思考,深入了解你对生命、爱、金钱、性、诚实、大度、骄傲和死亡等人生核心问题的看法。阅读过程中,请注意特别吸引你或者你想要逃避的问题,如果遇到你想要逃避的问题,恰恰说明这是你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随手翻几个问题如下:
比如004:不考虑财务问题,如果未来五年内你只能住在一个地方,你会选择纽约这样的大都市,还是加州海岸上一个美丽但与世隔绝的小镇?
比如126:如果你会在明天离世,你希望拥有什么样的葬礼?谁会在你的葬礼上发言,关于你,他们会说什么(假设他们的发言都是坦诚的)?
比如155:如果给你五万美元,你愿意杀死你喜欢的一只健康宠物吗?这笔钱要增加或减少多少才会改变你的选择?(补充问题:如果这只宠物不是你的,而是你哥孩子或者朋友的,他们希望你给他们点建议,你会建议他们怎么做?)
比如215:如果你知道你怀的孩子将是重度智障,只能活到5岁,你会选择堕胎吗?父亲是否该有法定权利参与这个决定?(补充问题:假设有个孩子刚出生时就是严重残疾,而父母无法(或者不愿意)照顾他,他的一生都要在慈善机构中度过。那么一出生就杀死这样的婴儿,你会有什么感想?)
我试着自己回答了几个,也让朋友们报数,再给出对应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这看起来貌似游戏,但大家都认真回答了。有的回忆自己的经历,有的假设问题已发生,有的给明确答案,有的加了很多附加条款,有的似乎很满意现有生活,有的正在试图改变。
我发现可以用一种有趣的方式回答:先用你自己第一感觉来回答,认真想一遍你要的答案,接着,再反过来试着用你不认同的观点回答一次,找反面例子来佐证。有趣的是,到最后发现,之前那么坚持的观点已经开始模糊。
比如100:如果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星际旅行会变得像相邻城市之间的旅行一样快捷便宜,但却要以每年五十万人命为代价,那么你希望科技发展到这种程度吗?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那我不答应。在我看来没什么是比生命更应该被重视的,不具备可比性。但如果继续看补充问题:
如果你生活在1900年,而且知道下一个世纪汽车普及后会造成两万人死亡,你会希望停止汽车研发吗?你认为目前有哪些技术的发展是比较危险的(可以参照每年车祸死亡人数五十万和吸烟致死人数五百万)?)
这么一来貌似问题换了个方式:如果不是站在现在设想未来,而是站在现在回顾过往,那我们会怎么回答?就像补充问题说的那样,如果知道现在汽车会每年致死50万人,我还那么坚持原题目的回答吗?
我犹豫了,因为我存有一线希望,认为因为有了汽车,能救活的人更多。或者更诚实面对自私的自己,我的回答可能会是:我会认同那项技术,因为未知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机会,而且我相信有些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原来,我所认为的“生命最重要”,其实也不过只是自己心中的算盘罢了。只要筹码够大,观点就随时有可能反转。
这些问题有点类似两难道德问题,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区别只在于你给出的答案是否忠于自己。既然这样,那就大胆设想,增进自我认识吧。你可以对这些情境进行补充、调整、更改,给自己更多选择。不要试着躲闪,也不要试着增加一些附加条款来给自己免责,直接面对最棘手的问题,给出连自己都吓一跳的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