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不参加实践、极少研究性学习,热衷‘熬’游题海、应试技巧,结果只会与目标方向渐行渐远。为明天培养什么样的人?能力与素养即是对该问题的终极回答。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转变教学方式、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势在必行。”今年的中考试卷火热“出炉”后,这样的感受在我心中日渐明晰起来。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带着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地毯式”的扫荡,将教材的一切都视为知识点,掰开、揉碎,重复训练、检测,以求达到可背诵、会解题、得高分之目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无体验,也无感悟,更缺失情感的交流、思维的互动、智慧的碰撞、乃至生命的对话,完全由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样的课堂自然无趣、无味与无情,更是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宗旨南辕北辙的。就
品读2019年的中考试卷,正如欣赏一场精彩悦目的巴黎时装秀。其中既有传统因子与时尚元素的巧妙混搭,也有匠心设计与俊美风姿的雅致彰显。在这里,多元与开放的对话,传承与创新的绽放,达到了和谐统一,实现了完美演绎。试卷能力倾向更加突出,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辨别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密切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以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作为背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强调过程性,关注学生亲力亲为、亲身实践中的所感、所思、所得。同时,试题指向学习的本质——学以致用,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寻找能拨动学生心弦的最新触发点,引导树立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培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考改”指挥“课改”,如何借力中考导向,打通教育教学提升的“任督二脉”?可以说,今年的试题让我们看到,今后教学中不能光“低头拉车”了,扎扎实实深研课程标准、点点滴滴落实核心素养方为正途。提高“思维含量”,突出教学的价值立意,着眼于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对知识应用和问题解决上;读懂学生,关切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研究学生的所乐、所思与所需;创新策略,倡导基于学生感受和疑问的课堂,以真实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在对问题的追寻中形成知识结构;让出课堂,走出传统模式的教学困境,最大程度唤醒和点燃学生学习的内在激情,服务于每一个孩子“学的需求”。如此,让教师成为学生最亲近、最信赖的挚友,让课堂成为学生最喜欢、最向往的地方。
近几年,羊口初中人一直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我们考虑的是,怎样让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具备能适应未来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培养核心素养,落实全面发展,我们也曾徘徊犹豫过,除了中考形势的倒逼,真正鼓舞我们前进的是孩子们的成长。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探索,学校不仅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生的多元发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实施的“共美生态课堂”,就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范式。我们基于课程标准,回归学习本质,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将课堂关注点由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转向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品质,让课堂由只重视教师表演转向师生交往互动;由对学生进行训练转向引导学生发展;由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转向教师教育智慧的充分展现。我们秉承“每一个人都很优秀”核心理念,打造了“和美”育人课程体系,构建了“和德”“和馨”“和融”“美健”“美雅”“美思”六大特色课程群,涵盖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学科拓展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了适应学生和谐发展、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综合素质、个性特长的发展搭建起广阔的平台。通过课程的实施,把学生放置于学校正中央,提供全面丰实的“营养餐”。多元的选择、丰富的课程,给了孩子们最美的生命体验。
路虽远,行则必至。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是一种突围。唯有突围,才有出路;唯有突围,才能锦绣满园。未来,我们要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精雕细琢课堂,提质轻负增效,把每一个孩子高高举起,让孩子们能够在最美的芳华,遇见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