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自己当时对它太苛刻。近日再细想这部剧,有了很多的看法。
最初,因为程铮是个人人爱的角色,所以他可以毫无保留地对苏韵锦好。
接着,到大学,因为之前苏韵锦给过的希望,他千里迢迢来找苏韵锦,所看到她身边有其他男生。这时的他还是不很懂爱情,还是大少爷脾气,还是“我喜欢就一定要得到”,所以我看不惯那场戏出现:苏韵锦都醉了,程铮还在斗酒,是那么幼稚。但今天再想想,程铮一直以来被人宠着,向来想要啥有啥,这么幼稚也是符合角色。加上这也是为了给苏韵锦时间,在她醉得越沉的时候,说出程铮二字,引发后面的剧情。
苏韵锦依旧不愿承认对程铮的感情,或许是她也不清楚自己喜欢程铮吧。而且又去打骂了一顿程铮,因为男二对她变得冷淡。
因为喜欢,所以会反思,所以再次出现的他,努力地想帮忙,想融入苏韵锦的生活,也就有了熬夜帮苏韵锦做手工兔子的场景。虽然不太会做手工,但起码是用心去做。终于他们在一起了。
电影里,程铮在北京,苏韵锦在上海(小说里,苏韵锦在广州),异地恋。面对毕业找工作,因为一直找不到北京的工作,所以接受了朋友介绍的在上海的工作。程铮知道后很生气,挂电话了,但“你不来北京,那只能我来你这里”。苏韵锦知道程铮生气,所以也买了去北京的火车票。后来两人在途径的站碰面,那场史上最甜的床戏也随后发生。这里的程铮不同于小说的霸道,如果苏韵锦真的很不情愿,他是会收手的,给我感觉就是更尊重更爱苏韵锦。
后来因为苏韵锦继父需要一大笔钱,但苏韵锦不希望在金钱上过于依赖程铮,所以接受前男友的帮助,当然,程铮肯定会知道,后来还很生气,拿着钱去找她前男友。苏韵锦写下欠条给程铮,程铮撕了。然后苏韵锦想着肉偿,彻底伤了程铮的心,说苏韵锦终究还是不爱他。
制作团队把两段重要桥段删了。
一段是高中时期,苏韵锦父亲重病,学校募捐。同学捐款,苏韵锦在捐款箱旁鞠躬致谢。程铮从课室外匆忙进去,把一大沓毛爷爷扔进捐款箱。苏韵锦自尊心很强,是个希望凭自己实力得到所想的女孩,这一幕,肯定深深刺痛她。身份和地位悬殊,很难不成为苏韵锦的心病。再加上,她不希望自己成为前男友那种人(为钱而娶了有钱人家的女儿),所以她不希望和程铮有太多感情纠葛,她宁愿欠别人也不想欠程铮,否则两个人就更难平等相处。另外,本来身份地位就悬殊(程铮学习好,富二代),如果我再欠了你,似乎事事就更低你一等,所以自尊心强的苏韵锦不愿如此。
第二段就是结局,他们是在一起的。苏韵锦再去当年一起写心愿的寺庙,看到程铮在分开的日子仍然每年来写写下心愿,而每年的心愿都是苏韵锦,这让苏韵锦也放下矜持去美国找程铮。电影就停在苏韵锦看到程铮。后面是苏韵锦看到程铮去扶一个孕妇上车,误会了然后离开。程铮似乎看到苏韵锦,却找不到。最后就是程铮回国找苏韵锦解释,真相大白,有情人终成眷属。那个孕妇是程铮朋友的太太。
虽然更理解剧情,可致命伤还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这是不容辩驳。
这是导演的处女作,结果不容乐观,但不能就此忽略整个团队在背后的付出,所以导演说接受善意批评。
对于观众,将心比心,你努力付出,得到有瑕疵的作品,然后还被人恶言恶语地骂,你会怎样?
对于制作团队,的确要不断鞭策自己,观众是没理由为你们有瑕疵的作品埋单的。而且主演都是人气高的演员,自然就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批评。
作为“每个你”,在此祝愿凡先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