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厨艺的常识》这本书带回家后,是不是直奔菜谱而去了?也是,纵然是白纸黑字的书籍,我们读起来也多半会舍弃序言,更不要说《厨艺的常识》是一本五彩缤纷的图文并茂的书。假如书里的插图是风景是人物肖像,或许能抑制住我们不停地往后翻看下一幅的好奇心,但《厨艺的常识》中出自美国人唐娜·鲁尔曼之手的图片,镜头聚焦的全都是本书作者、大厨迈克尔·鲁尔曼。
不,不,我说的不是迈克尔·鲁尔曼本尊,而是大厨的杰作。每一幅图片它们的差别是,有的是的确可餐的秀色,有的是食材正在成为佳肴的路上。无论是哪一种状态下的图片,都拍得活色生香,这就很容易让我释怀了:你把这本书带回家,只为了看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图片,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你终将无法抵御住图片里美食的诱惑,烤鸡、通心粉、豆子浓汤、巧克力蛋糕……
怎么端详,图片里的食物就是借它一双翅膀也飞不到你的餐盘里的,食指大动之下你只好下厨房希望通过依样画葫芦烧煮出如图的美食。当然,你一定怏怏不乐地发现,厨房里的事,说起来比做起来容易多了,于是,你责怪本书作者是个大忽悠:你在大厨学校学了数年又在顶级厨房里干了这么多年的经验,我们岂能通过一本书就能收入囊中的!
我承认,你与大厨的距离,远不止一本《厨艺的常识》。何况,你连《厨艺的常识》都没有读好,作者的开篇文章《厨房里的思考》你没有读。哎呀呀,不就是把米煮成饭把肉炖熟把蔬菜炒熟嘛,需要思考?说笑的吧!你会不会这样怼我?
实话实说,《厨艺的常识》一书分盐、洋葱、煎炒、炖烧、酸、蛋、黄油、面团、面糊、烤、炸等19个专题推出的菜谱,并不是最打动我的部分。最打动我的,是《厨房里的思考》,文中一句“厨房里的思考被低估了”,一下子打开了我之所以肯平均每天花一个半小时在厨房里的兴奋点,是的,厨房就是一个聚智慧与韬略为一室的家庭中心。20多年来,买什么新衣,看什么电影,准备什么样的生日礼物,屋子什么时候需要打扫了,等等,都是我在上班间隙会考虑到的问题,但它们出现在我脑子里的频率的,一定及不上我家今晚吃什么。一进入到“我们今晚吃什么”的程序,如果我的脑子能像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一样出声,你一定会听到哗哗哗如水流一样的声音,它正运转得欢实呢:猪肉,昨天吃过了,今天吃牛肉吧。冰箱里的那块牛腩是新西兰进口的,去膻腥仅黄酒不够,开过瓶的红酒家里有没有?牛腩红烧了,再加一道白灼河虾吧。蔬菜呢?蒜泥炒西兰花,颜色搭配得完美。要不要汤?今早没有吃荷包蛋,就来一锅莴笋丝榨菜丝蛋花汤吧——有一阵子喜欢把做好的晚餐晒到朋友圈,有人问,天天如此准备晚饭,不烦?让脑子动起来会是一件令人厌烦的事?
至于1个小时內将三菜一汤摆到餐桌上的速度,我以为是我的秘诀,没想到,迈克尔·鲁尔曼在《厨房里的思考》一文中的第二部分和盘托出了,那便是“去除过程中的障碍”。此言真实不虚,对应我的实际操作方法,就是在将思考呈现为成果的中间加一个程序,把当晚的菜式按照烹煮的顺序排好队。排队虽然用去了我宝贵的三五分钟,可接下来的操作会因此变得特别流畅,从而心生欢喜。
我用我的厨房经验告诉你,读《厨艺的常识》一定要从《厨房里的思考》开始。领悟以后再按照接踵而至的120道菜谱学做西餐,没有不成功的道理啊,因为将《厨房里的思考》凝缩成一句话,就是:你在你家的厨房里融入爱心了吗?爱心无敌,谁又能说不是!
��^��_�F�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