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她似黑色UFO自天而降;听说,她像巨大的蘑菇拔地飞腾而上;听说,她固若金汤,阳刚遒劲。
关于她,有着数不尽的故事和传说,而每个故事和传说都为她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没错,她就是~福建土楼。
似乎没有哪一种建筑像土楼那样能够给人如此强烈的视觉冲击,簇拥着正圆或正方形,在你居高临下的视野里画着规和矩,等边的方正和优雅的圆滑都是先民追求完美的象征。
数百年前,以客家人身份自居迁移者们疲惫了,在闽地陌生的山野川泽之间停下了脚步,但是本土居民的敌意和野兽的侵扰让他们不得不动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一座能够庇护自己家族的碉堡。
明崇祯六年,《海澄誌》有诗云:倚山兮为城,斩木兮为兵,接空楼阁兮跨层层,奋戈兮若虎视而龙腾,视彼逆贼兮若螟蛉。
数百年之后,这些原本由于恐惧而矗立的建筑,现在已经放下了她最初的警惕,否则你就不能随意踏入这些家族聚居的土楼,也不能看见圆楼中任何一幕场景,都在随着一条完美的弧线飞扬。而当你被土楼拒之门外,任你绕绕她几圈,你从每一个角度得到的都只能是她的背影,甚至在你完全没有注意的是:在那些深厚的楼壁上嵌凿的小小窗口后,还有一双洞悉你所有行动的眼睛。
当土楼里的人们决定关上门时,能和他们对话的只有天和地。当土楼里的人们纳入你时,你便可以站在方形或圆形的中心,感受从四周从高处到低处射下来的目光,你便是关注的中心,而在这世界上,如能还有一个地方可以感受这种关注,便只能是那座雄伟壮丽时古罗马斗兽场。
闽南山地漫山遍野的绿色,一座座土楼在泥土上打着形状好看的梅花桩,土楼群所带来的视觉震撼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想象力。先民为土楼选择的建制和材料至今令人费解并称奇:以木料为骨架,以泥胚为肌体。
他们似乎忘记了位于亚热带的闽南那漫长的雨季,然而就是一座座主要靠木架支撑的土楼,竟然在草丛唧唧的山野中坚挺着,安然渡过了闽南数百年的春秋,在与衰败抗争着的同时铸造着不朽的神话和传奇。
正方与正圆形的聚居,数百年前先民为家族建造栖身之所的时候无意间用木料框架固定的居住方式,实现了中国人一直追寻的大团圆结局。
裕昌楼被人唤作东倒西歪楼,因为她的楼层已经错位,像醉汉似的东倒西歪,似乎随时都可能塌下来。据说,这是因为楼主当年得罪了建楼的木匠,于是,他就把每个木桩都削短了三分,然而这楼却一直坚持着没倒。五百年之后,弄拙成巧,居然变成了今天类似比萨斜塔的第二奇艺形态。
笃信风水的先民们用司南测算出一块风水宝地,居然这是一片沼泽,但他们硬是在沼泽地上用两百多根松木打桩铺垫成这座和贵楼的楼基。在和贵楼的楼上行走,你会听到上了年纪的木板在脚下吱吱呀呀,颤巍巍的不是这座楼,而是游者的心。这座沼泽地上的方形楼~和贵楼高五层,21.5米,别小看这个数字,她是已知的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她棱角坚硬、生命顽强,脚下是水,是这沼泽地上的方舟。但她却安安稳稳地伫立着,就像从未经受一丝风浪。两百多年来,和贵楼固若金汤。现在在楼中学堂的小天井用铁线往地里插,一口气可以插进5米多深,拔出铁线,则可见铁线上有淤泥的痕迹,我们在里面跺跺脚,天井整片的卵石便会涟漪般震动,实乃传奇。
土楼里每一条幽静的回廊都构成笔直的纵深,在纵深尽头又陡然峰回路转。每一扇紧闭的门都隐藏着神秘的回忆,在暗示着一个家族中无数细碎的传奇。
土楼最隽秀的美在于她朴素的黄墙黑瓦,在于她实现了天人合一。
如今的土楼环绕上世界遗产的光环,那包裹着土楼人家素雅的原木褐色也披上了霓虹的色彩。
这里村民的每日劳作、小孩的嬉戏、鸡鸣犬吠、喜怒哀乐都写进故事里。他们的一颦一笑、一静一动都成了点缀在土楼画卷里活生生的风景。那演绎数百年、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幻化成浓郁的民风引来了天南地北无数充满好奇与爱惜的眼神。
这世界上独一无二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山区居民建筑~福建土楼,用聚族而居、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儒家传统观念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