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抹杀”自由》
梁金南
自已的缺点,是自己内心的声音???
很疑惑,难道我们终其一生逃避的,就是逃避自己最真的内心么?
天啊,谁知道我们经历了什么。然后,有一天有人告诉你,是你自己的“第二人格”。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哈哈……
总有外界想要告诉你,你应该这样做,这样做。甚至都不止外界,你自己的头脑也会告诉你:这个是不好的,你不应该去做。我突然被活在了满是批评的视野下,没有半点自己可以去自己做主的事。
当我听从头脑去做的时候,我会发现,其实我是不认同、不全然自愿的,不管这件事是否做得更合理。这样看貌似得到了自由,但也失去了自由。因为我缺失了自我,缺失了我的感觉。所以,我的内心所对这件事展现出来的拖延,就有点像想跟外部对抗的这种感觉。我不能不做,但我不想那么早做,所以就能拖就拖。
一直在说的听从自己的感觉,其实本质上是因为没有被看见,才需要自我去看见自我。既然无法调动外界,那就去调动内在,遵循自己的感觉去反哺外界做出相应的做法。自由也是一样的,给予一个人一定时间的自由,他并不可能会为所欲为。他的本质只是被看见,自由只是个媒介,他自由了意味着你尊重了他的感觉。
社会上一个争论不休好像无解的话题:应该富养还是穷养孩子?
我想,富养并不意味着你要付出很多很多的金钱,他会像个无底洞这样填不满。孩子他还是会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即使没有,你在他的身边,还是可以跟他探讨。不能说用教,教就等于你要把你的观念灌输到他身上,他会不情愿接受。
而穷养,可能意味着你真的暂时没有钱。他可能也能理解,但他的内心想法可能是:自己内心没有被父母所看见,自己是个不值得被爱的人。他可能会因此而封闭自己的内心,因为他在父母这么亲密的关系都没有被看见,他在陌生人面前就更难开口。因为父母是自己的神,是第一连接体,这种伤害是最大化的。
想自由,是因为想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