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相比高中,就像是自由的天堂,同时也是走向不同人生道路的起点。
有的人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要争取保研,因此从始至终都努力学习,争取每一门课的绩点;有的人则选择了出国,从大二开始就努力学习托福、GRE,并联系学院的导师争取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甚至发表科研论文;有的人对计算机显然有着非凡的热情,很快成为技术大牛,立志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横刀立马、征战沙场……我不属于上面的任何一类,像大多数人一样,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什么清晰的规划。
论成绩,我的排名够不上保研;论技术,我也比不上那些徜徉在代码世界中激情四射的大牛;出国更是从未出现在我的认知世界当中。
大三是大学四年的一个分水岭。到了大三,所有人都不得不考虑自己毕业后将何去何从的问题。考研是一个可以继续提升学历,且可以暂时避开找工作压力的一条路,也很自然的成为了我的最终选择。
2010年春节后,也就是大三下学期开始,我和很多决定考研的同学一起,加入了考研大军,正式开始备考。
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考试包括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4门考试。数学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几门课,专业课又包括数据结构、算法、体系结构等几门课。整体上来说需要学习的课程种类多,知识点庞杂,好一点的学校一般竞争压力都很大。
最开始学习时完全没有状态,打开书翻一会就犯困,索性每天就学习3-4个小时。不过那时候智能手机还不普及,不像今天打开抖音随便一刷一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所以在当时只能用功能机反而是一种优势了。我觉得今天的考生一定会比我们那时面临大得多的诱惑,更难专心学习了。
好在宿舍几个人都一起学习,这样即使自己学不进去了,看看其他人还在认真看书,也多少能给自己打点鸡血。我们每天早上一起出宿舍去自习,中午一起吃饭,晚上一起回去。
学校里没有专门的自习教室,所以总是需要在各种教室中来回穿梭找空位。有时出来晚了,几乎就一位难求了,在各种教室门外张望,想要于星星点点的人群中寻觅一处空位。
我们一开始的战场在经信,后来发现经信占座的实在太多了,于是相约去了图书馆,图书馆的位置是先到先得,不能占座,只要去的早就一定有位置,这样其实很公平。
与高考不同的是,考研需要在考试之前就填报志愿,然后根据志愿学校确定考试的命题方式,有一些院校会自主命题。在东北呆了4年的我,此刻已经感受到这里在计算机产业发展方面的落后,行业的前沿还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我开始渴望自己能够去到大城市去开阔眼界。我最终填报的志愿是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填完志愿后,学习也更有动力了,其实这时已经进入到了备考的后期,需要进行重点知识的巩固、政治知识点的强化学习。那段时间我每天都是到图书馆闭馆才往寝室走,回去的路上感觉特别的充实。
临考前的那一天,我依然回去的很晚,我直到现在还能回忆得起那个晚上,我走在回大学城的路上,抬头仰望夜空,觉得是那么的宁静与美好,内心平静中带着一份踏实与喜悦,我对自己说: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考场上,我沉重应对,一直到最后一场,始终保持了平稳的心态。当答题卡被老师收走的那一刻,我长舒了一口气,一切都已尘埃落定,不管最终结果怎样,这近一年的努力总算是告一段落。
2010年12月考完试,过了一个春节后,成绩终于出来了。我记得当时好像临时有事,不能第一时间查询分数,委托我在北邮的一个同学聂高峰帮我查看。我把准考证号等信息发给他,焦急的等待。过了一会,他告诉我:346分。对于这个成绩,我感到满意,这意味着我可以顺利的进入到复试环节,且这个分数也能有一个还不错的排名。
2011年3月,我和班里另一个也考北邮的同学王博远一起来到北京准备参加复试。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北京,祖国的首都。聂高峰帮我们提前预定好了学校附近的酒店,并在此期间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我在北邮参加了体检、上机考试、笔试、面试等多个环节。面试时,实验室的主任王老师也是东北人,估计看到我本科来自吉林大学,心生好感,并给当时在场的其他几位面试官老师介绍说:吉林大学是东三省最好的大学。王老师估计感觉我为人踏实可靠,又有当班干部的经历,于是当场就问我是否愿意做班长。我内心开心极了。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在暗示老师不仅愿意录取我,并考虑让我做研究生的班长,我当然求之不得,于是答应下来。
面试结束后,在北京等待了两天,不出意外的收到了拟录取的结果,用今天的话说,我顺利的上岸了,而且是中国的信息黄埔军校——北京邮电大学,我兴奋不已。
返回吉林大学后,接下来的时光显得很轻松惬意。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并拿到了学位证书。我们穿着学士服在学校的各个角落留下最后的回忆。
不管是考研的、找工作的、出国的,此时大家都已经确定了未来的方向,已经到了将要离别的时刻。一起度过4年的兄弟从此就要各奔东西、天各一方了。几乎每天晚上,大家都约不同的兄弟吃散伙饭,享受最后的狂欢、体味离别前的不舍与苦涩,当然还有对未来的忧虑与迷茫。一切都在那一杯苦涩的啤酒中了。
班级毕业旅行时,最后一次的集体聚餐,很多人喝的酩酊大醉,但这一夜,正是属于我们,豪气冲天、青春无悔!
毕业的那个暑假,我还做了一件让我难忘终身的事情。
有一天,我接到王辰腾发的消息,说他正在从开封徒步到普陀山,已经走到杭州了,问我要不要同行。顺便说一句,那时辰腾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才做出在我看来这么疯狂的举动。从开封到普陀山共有1000多公里,他就打算用双脚走完这段路。
我几乎没有怎么考虑,就决定加入,因为我从没有做过这样疯狂的事情,觉得很刺激,很想挑战一下自己。我瞒着父母说要去杭州玩几天,踏上了前往杭州的火车。
见到王辰腾的那一刻,我几乎快要认不出他了,又黑又瘦,带着一顶大沿草帽。他从开封出发,已经整整在路上走了30天才走到杭州,我简直难以想象这30天他是怎么过来的。
我们在浙江大学秦信伟的宿舍住了两天稍事休整,就踏上了前往普陀山的朝圣之路。
第一天,我还处在挑战自我的兴奋状态,我们大约走了30多公里,傍晚在一家小店住下。
第二天起来,我感到双腿双脚酸痛异常,走路几乎要一瘸一拐,就这样勉强上了路,走到中午感觉实在是没有办法继续了。我们到了附近最近的一家寺庙——兴复禅寺挂单。寺庙坐落在山上,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强迫自己往前走,到了寺庙门口,已是精疲力竭。寺庙的师父招待了我们,吃了斋饭,晚上睡了一觉,到第二天感觉自己算是满血复活了。临行前,在寺庙里的居士都纷纷给我们送上祝福,住持大师又给我们带了些水果。
那时正是7月的酷暑天气,我和辰腾两人走在路上,像是在蒸笼中被炙烤一般。我开始体会到这一路的艰辛。那时就想,如果能吃上一口冷饮、喝上一碗绿豆汤,该是何等的美妙。当然,我们也尽力避开中午最热的时候,基本每天早上六七点就出发,中午吃完午饭就找地方休息,有时在树林里,有时在饭店、商场等地方。我们几乎没有买过水,我们各带了一个大水壶,沿途到人家里结缘,遇到的都是好心人,见到我们都给我们接满水,这于我们也是一种修行了。
穿过高楼大厦、走过田间地头,沿途路过杭州、绍兴、余姚、宁波等多个地市后,大约在第8天,我们终于到达了宁波市北仑区,这已经是陆地的尽头。从浙江大学出发到这里,我们徒步了大约200公里,这对当时的我来说,算得上是一次壮举。
我们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乘船去往普陀山。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见到大海,也是第一次坐轮船,感觉很新奇,轮船大到可以容纳几百人,同时还能装载很多汽车。
普陀山上,我们参拜了南海观音菩萨,这是我们此行的终点。由于台风将至,我们在岛上只待了一天就不得不返回陆地。
像那样自由自在的暑假恐怕再也不会有了,像那时心无旁骛的徒步之行恐怕也很难有了,那是我永生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