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是我们开始认识世界以来,最简单而又最安全的接受信息方式,细细回想我们从一无所知到满腹经纶有多少是由“听说”而来,很多事情我们看不到摸不到,只是从我们熟知的周围人群不断地接受信息,来充实和完善我们的认知系统。从家人那里我们听说谁谁是个淘气的孩子,不要和他们一起玩,从老师那里我们听说只有好好学习未来才能有发展,从新闻上我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发生了某些事情,亦或从朋友那里我们听说现在大家都在流行着一些新鲜玩意儿等等。毫无疑问,“听说”使我们的信息量迅速扩大,无形中构成了我们的世界观,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们的价值观。
不可否认的是,听说到的信息是使我们在短时间掌握最安全和最直接的感受的有效途径,我们听到的信息会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世界,当我们再次接受新信息的时候,就会在这样的世界上叠加出新的结构,以后每当遇到事情,我们就会以这样的方式作出相应反射,最终也就是“听说”或多或少是影响我们人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在这种安全的接受信息方式之下,一点点长大成人,过着我们熟悉的规律的生活,但是有的时候,“听说”却把我们拉进了一个“楚门的世界”。
长期依赖“听说”,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失去自我主见而完全依照“听说”判断事物,而听说到的信息有时却百分之五十都是不真实的,这样我们判断出的世界也不完全是真实的,我们慢慢地变得犹豫不决,变得不敢接受新的事物,变得在最应该迈出坚实果敢的一步时胆怯退缩,只愿循规蹈矩地生活在“听说”的世界中。
最近我在韩国学习韩语,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90后,我在异国他乡也第一次亲身验证了“听说”的力量。在学院学习的一节课上,韩国老师给了大家一个关于介绍自己家乡的话题,让大家联系口语交流,而这样的话题不可避免的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比较,当时教室中除了中韩,还有日本和巴西的学生,大家聊到了国家的建筑特点,也许是老师为了打破稍显尴尬的沉默气氛,老师说“我听说中国很高的建筑不太多......”其实当时老师边说也有点含糊不清,接着沉默的气氛马上被另一个中国学生打破了,“中国有很多很高的建筑......”。其实中国的建筑高与不高我们自己心中已经有答案,也许是老师听到某些新闻报道或者是从他人的旅游经历那里听到的消息,总之虽然我能理解这样的事,但是还是为“听说”这种信息的力量所震撼了,试想一下如果是对外界事物还不知晓的孩子们,时不时被“听说”左右,那么等孩子长大会戴着怎样的有色眼镜去看世界。
所以世界上才会有新闻传媒,世界上才会有演讲,才会有动员,而习惯性以“听说”左右和判断自己想法的人们,是最容易被同化的,也是最容易被利用的。《中庸》的理论曾告诫我们,做事情要合乎“中和”,过于偏激任何一方皆不是智者所为,而“听说”在带给我们最快速最安全的指导性信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引导了我们的主观思想,使我们失去了很多直接接触美好新事物的机会,过着被“安排”的生活。
世界并不想我们当下所知的这样险恶,也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美好,而是与非绝不应该仅以“听说”来判断,走出去,睁开眼睛,敞开心扉,去亲自感受一下世界的花红柳绿,相信你会重获快乐,更新思维。打破“听说”的世界,还原一个真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