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风味人生》节目,觉得好看,又去追它的小栏目《风味实验室》,里面陈晓卿老师说到一个意大利小镇发起的慢食运动:
慢食运动由意大利卡尔洛·佩特里尼提出,号召人们反对按标准化、规格化生产的单调的快餐食品,提倡有个性、营养均衡的传统美食。
生活中,我很明确的知道自己喜欢慢节奏的生活,我也会有个远方的目标,但我希望是优哉游哉且坚定的走过去。所以我很希望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需要努力的时候,就专注精进;休闲学习的时候,能够宁静安逸。
但现实是,生活的压力让我在忙碌中,不敢停下来。结果往往是:
当我想着要自己做一顿饭的时候,转念会觉得要买菜洗菜,吃完还要洗锅收拾厨房,想想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还是点外卖吧;
当我想要开始健身或者开始学一项新运动的时候,总是会觉得还是等工作稳定点,等各项事情都不那么忙、状态好的时候,再报班吧;
当我想要看些经典的电影或者是非常有意义的纪录片的时候,总是选择留到以后再看,先看商业片或者喜剧片放松下…
尤其是当年纪逼近30而立的时候,以前满不在乎的社会压力变得沉重起来,明明已经忙到心累无比,却始终不敢停下来。
不过我是个喜欢「折腾」的人,既然发现了不对就要把它折腾到我舒服的状态为止,今天就分享下我在慢生活方面的尝试~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难以抵御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引诱,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Simplify,simplify,simplify。”——亨利·大卫·梭罗
慢阅读
很长一段时间,我遇到好书就叹气。
因为已经堆了很多想要看的好书了,期盼着空下来就看,但总是没有看...所以每次遇到好书的时候,只会加剧我这种无力和焦虑的感觉。
看文章也是如此,总是会读到很多感觉很厉害很有用的知识,但一时半会无法理解吃透,更不知道要如何运用这个新知识。
只能把这些知识收藏到云笔记中,分好类,等过段时间再过来”消化”这个硬知识,结果越收集越多,堆积到想想就头疼的地步…
后来慢慢认知到,囤积再多的好知识,只要我们没办法及时掌握并用起来,就是无效的知识。学会果断的舍弃,囤积的多了,反而会”积食“,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吸收。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必须学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智慧。
我坚信这个世界永远会有大量的好知识涌现,不要因为担心错过好知识而选择囤积,相信自己在未来肯定会遇到更好的知识,其实在面对物品的时候也是一样。
慢旅行
以前出去旅行,每天的行程都安排的很满,会看很多攻略,提前知道什么地方好玩,什么地方很坑,生怕浪费了好不容易得来的休闲时光。
本以为这样的旅行会很丰富,但是每次旅行归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赶」和「累」。往往是在途中的时候盼着到目的地,到了目的地又在想下个目的地…心很少在感受当下,自然也很难获得真正美好的体验。
对于这种打卡的旅行方式感到厌倦后,我开始尝试慢旅行。
确定目的地和注意事项之后,就出发。
下午到酒店先休息祛除坐车的疲乏,晚上在附近的小街吃吃逛逛,第二天带着精神饱满的状态去游玩,也不刻意的非去某个地方,随性走走停停,很自在很愉悦。
慢周末
找资料的时候发现的词:延缓幸福综合征。
有这种症状的人,总是为没有充足时间去完成该完成的事情而感到焦虑,而且永远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休息时间放在次要位置。
我自己有时候也会这样,每次工作到很疲倦的时候,总是无比期望周末的到来。但真的到了周末,心依然在忙,在压力和焦虑中没办法静下心来休息放松,总是在七搞瞎搞中飞快的消耗掉周末时光,而身体和精神依然疲倦。
后来我发现,只要带着压力和焦虑,就没有办法好好的享受周末生活。所以想出了适合自己隔绝压力的方法:离开各种电子设备。
因为很多压力都是外界的信息造成的,看到优秀的人和事越多,我们就越对当下的自己不满意,就越焦虑。就算是在学习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不断给自己压力。
所以我在周末依然压力很大的时候,就会自律的不带手机出门爬山,最多带个只有音乐的播放器和耳机。就算不能爬山,也会在家附近找一段安静的路散步。好好的听下内心的声音,而不总是由外界的信息告诉我人生要怎么活。
充分的释放了压力后,我才能静下心来过好周末的闲暇时光,慢下来做那些可能并不会产生多少金钱价值,但自己真正喜欢开心的事情。
尾巴
关于慢生活我的思考就是这些了,最后分享个我很喜欢的生活态度:
对生活有很强的觉知能力,能够觉察到生活中很微小的不适,不但能够发现,而且有强烈的动力去想办法改变或者解决,直到让自己觉得舒适为止。
生活需要挑剔一点,把生活挑剔的只剩下舒适,凡事都随意而过,是永远不会体会到美好生活的体验。@Juno
就酱,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