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文章原本设在人人上仅好友可见,觉得有些普通的故事能和大家分享,絮絮叨叨写了出来,删改了一些转到这里。纯个人体验,都是故事,没有干货。网上有太多高端的攻略教你如何进入高大上的企业,如果你是想看如何进入金融或咨询的,你看着下一个句号就够了。
可能不是这类人也不甚向往这类生活。只是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让自己有机会打开另一扇窗就好。
关于找实习:
当感慨同学的公司已经上市而我还在找实习的时候,我正疲于奔命在各种实习面试中,找实习的过程让我思考了很多,甚至也有所转向。原本为了要出国学MPP,打算混一段NGO的实习经历以便于在PS里有话可说,后来发现可能那并非自己兴趣所在,群雄割据的市场竞争更让我感到兴奋和挑战,于是后来我开始投一些企业的实习机会。
系里其实安排了去央视一个子公司的实习,无奈反感计划经济,决定自己出去找机会。
从自身的条件来看其实是一个脑子一热的选择。
一个是一些条件上的不成熟:先前把所有假期都用在各种实践和躲在家里看书,没有任何实习的经历;专业上(纯文科)适合到传媒和出版行业,但我一心避开了全部媒体包括广告行业,所以在有些企业存在简历关都过不去的困难,事实上至少有三个我很认可的公司在这一关把我刷掉了;实习的时间限制,由于七月初保研夏令营和八月底带队赴台实践,整个实习的时间事实上仅有40天,因为这个确实也悲剧了两个单位;此外英语能力一般,让我对把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的企业都有心无力。
种种限制之下的我依然眼高手低,同时保持着处女座的某种完美主义,专找各类公司的实习生招募项目而尽量不找内推或者人贩贴(事实上也是因为前面的条件限制,内推其实不存在什么优势)。在一次次几千份几千份简历的竞争中拿到面试机会,逼迫自己参加各种小组面,单面,HR面,最后悲剧或者拿offer。
行业上因为缺乏实习经验和前期的规划,找实习的时候有点无头苍蝇。分享三次面试的经历。
腾讯是我第一次拿到面试的邀请。腾讯四月份开始招募实习生,号称录取率是千分之一,但有导师一对一带。当时投的是HR,原因纯粹是HR在北京有驻点不需要去深圳(后来北京的点撤掉了,所以所有HR都去了深圳)。一面二面的面试官是个大腹便便的叔叔。一面是无领导讨论,讨论一个关于深圳房子分配的case。第一次参与群面的我几乎什么都不懂,小组时间刚开始就有队员主动要求做Timer和leader,小组讨论中我也经常和队员们不太搭调,配合没有做得很好,经常想说什么话却被打断或者说了什么话却被反对,于是讨论完之后的提问我已经心灰意冷,回答问题也是中规中矩,一心觉得可惜我翘了半节课来面试啊。结果当天晚上看演出快睡着的时候收到了二面的通知(难道这真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二面时贴在门口的名单已经明显少了许多许多,内心难免有点又惊又喜。二面算是专业面,HR还是HR来面,所以就还是一面时的那个大叔。我一坐下大叔就问我昨天一面的感受,我巴拉巴拉说了觉得自己没有认真学习面经很亏昨天没有一个适合的角色,大叔微笑着对我说面经里都是骗人的。随后说对我的各个条件和想法都很满意,也邀请我到深圳工作,甚至也聊起来职业规划的事。最后二面愉快地结束了。我本以为HR的二面是不刷人的,结果还是刷掉了不少,内心非常感谢大叔,祝他减肥成功。三面应该是我整个面试中最蠢的一件事,因为信心过于爆棚,我一直到三面,都不知道HR做的是什么,以至于HR和我愉快地聊完简历上的经历后,问起我想要做什么模块的工作,我一时哑口无言,才想起我一直没有准备过自己在面试的岗位的具体工作。毫无疑问地悲剧了,不过也是一次很值得纪念的面试,毕竟一路过来过关斩将的还是挺刺激的。我已经不记得两个HR的模样了,但他们对一些社会议题的看法确实给我留下了不一样的印象,至少我再也不敢自以为是地说从商的人肤浅了。
第二次面试时百度的商业分析部。鉴于上次末节崩盘的经验,我事先百度了百度这个部门的具体工作,结果发现异常高端,去之前已经做好被fail掉的准备了,结果和部门负责人谈笑风生,也是先谈了简历上的经历,然后做了一个定性和一个定量的case,是关于服装市场和化妆品市场的(事实上服装和化妆品是我彻底不懂的两个东西…)。直到最后轮到我提问时,我问这个岗位找的是实习生还是全职,因为JD上没有写清。面试官说是全职,但可以帮我争取一下实习。我内心骂了那个HR一百遍之后默默离开了,争取的结果是无疾而终,上次失败感觉是最后一刻难产,这次就像是未婚先孕被迫流产。后来我还试过给阿里投简历,顺利达成被BAT全面拒绝的战绩。
第三个比较有趣的面试是万科。本来第二天有协会的工作,下午五点多才收到了面试的短信,忽然发现万科居然在团结湖附近,731要一个多小时的车,一度想拒掉,转念一想手头没有offer感觉不能太高冷。因为也没什么时间准备,我把行业汇(校内最牛逼组织之一)对房地产行业的介绍拷到了pad里,前一晚看了一遍,去的路上又翻过一遍,算是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了解。一面是群面,整个桌子只有我一个本科生。这一次面试的其他队友显得比较没有经验,我们组的任务甚至没有完成,我也莫名其妙自己是为何被留下来的,反正就是晚上又收到了短信去二面。发短信的就是二面的面试官。有趣的是,他手头的简历是我在网上填的,而因为懒,我几乎写的都是社团的工作,于是我们聊了半个小时台湾的事情,一点房地产都无关。这是我唯一一次觉得聊得无比尽兴的面试,好在面试官乐于倾听我说大道理。收到人力资源部的offer之后其实我挣扎了一会儿,因为想多接触一点市场的讯息,可能HR不会是一个特别理想的起点。面试官回短信回得特别耐心,让我特别感动,最后选择加入到这个部门,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后来我知道这个暑期项目只收了十个实习生,而我是北京站唯一一个综合评价打到A+的本科生。
找实习的经历其实是很好的一次成长的机会,我很庆幸自己有这一份盲目的自信去参加这些面试,现在也很鼓励其他人去试试。在我第一次面试之前,我始终对企业的人员带着某种浅薄功利庸俗的偏见,但慢慢地发现他们有自己的视角和关怀,他们对于国家对于民生有自己的梦想,所以这一次教会我的第一件事是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也不要轻视任何一次机会,你的自大缘于你的无知。
但另一方面是要有自信。自信太重要了,真心太重要了。当你把自己放在市场上流通,就必须保证自己质量过硬。这个质量过硬,并非只是指自己掌握了某种技能(当然,掌握某种技能是好事,比方说财务会计法务,确实离不开你的技能),而是你的综合素质,包括你有没有信心迅速地进入业务中,尽快地提高自己职业化的程度,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尽可能地进入这个行业。说白了,就是第一你要保证自己够聪明,只要有人教,你就学得会;第二是你要有心做好这个工作,不是来混经历的,你有责任心,能够完成任务。而这两点,恰是学校想要教会我们的,一个是自强不息,一个是行胜于言。
关于实习:
其实没有认真规划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至少此前一直没有想过到企业工作。把人力作为第一份实习内心还是有点忐忑的,但转念一想反正就实习。在万科最幸运的事是遇到凡哥做我的师父,相比起一些实习生被冷落或者长时间的Dirty Work,凡哥第一天见面就像介绍培养方案一样告诉我这四十天打算教会我什么,最后也依然如愿地做了下来,把招聘的整个流程都摸清了,最后一步是我给自己办了离职手续,功德圆满。
招聘是一件琐碎又有趣的事,每天跟着师父去面试各种前辈,还是很长见识的。一方面是,我师父因为轮岗的关系,对市场和工程两部分业务都很了解,所以无论是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都能聊得很深入;另一方面是,各个候选人的背景和经历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包括一些学历上显得弱势但的确非常优秀的人才。有趣的是,我们对于海归的期待都比较高,于是来了简历都会见,面试之后都会刷。
万科影响我最大的是有一种学习的心态。可能每一项新的工作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一些很琐碎的事,包括打电话邀请候选人,如何邀请一个没有投递简历给万科的人来面试一个他之前可能没有做过的岗位,这件事我失败了好几次。设身处地地想,万一我接到一个电话叫我去做码农或者做财务,可能也会比较难以接受。某一天晚上我连着被拒绝了四个电话,原因包括对岗位信息的不了解(很多技术性的东西我可能到现在都没弄懂),包括在回应的时候露了怯,包括被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吓得一下子转不过来。那天晚上我挂掉第四个被拒绝的电话实在不知道怎么处理。凡哥过来陪跟我刷了一遍简历,一份份告诉我,鉴于他简历上的情况,可能会问什么问题,该如何回应,他可能希望了解哪些内容。这些都是很技巧性的,不仅是礼貌和客气能够完成的工作。
在人力四十天我从简单的电话邀约和安排面试,到开始跟面试,负责简历的初筛,到后面开始接盘整个公司面试的推进,也和猎头公司和人力咨询公司打过几次交道,最后完成了自己一次独立的面试。当然也有很多其他的工作,包括给中期会的视频写了一个脚本,做了一次价值不菲的培训会的筹备,一些入离职的手续办理。这些一点都不高大上一点都不牛逼一点都不值得炫耀,但我确实在行业知识外还学到了很多很多。而这一切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凡哥。不断被拒绝的那个晚上他给我写了一封邮件,说他希望成为一个速成班的好老师,希望我也努力做一个好学生。确实让我很感动。
而在工作过程中我也是尽量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新员工而不仅仅是实习生。尽可能大胆地与各种人打交道,也结交了一些实习生和其他部门的员工。比较深的几点感受,一是团队真的很重要,领导真的很重要;二是自信和心虚并存;三是要负起责任来,既然你在这个公司的通讯录里,你就是这个团队的一份子。
今后也希望能够多尝试,在最不怕输的年纪不留遗憾地去拼。
关于万科:
到万科来实习是完全计划外的,这辈子做了太多计划外的事,从小学到读研的每一次升学都是计划外的,我的dream school一般都不太青睐我。找实习也是一样,最后情投意合的只有万科,也是缘分。
这一个陪伴着共和国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的民企有太多值得尊重和学习的地方。完全一改我对房地产行业土豪而庸俗的想法,它的作风,它的理念,它的理想,以及它所培养的团队,都让我觉得民企才是这个国家的未来经济的主流
部门负责人经常加班,周五发言时已经感冒得一塌糊涂在台上讲一句咳一句的,依然让我安排周六一整天的面试,周日来上培训课的时候声音柔肠百结跟绞了带的磁带一样地还是要反馈面试的结果。整个异常悲催的过程却是充满活力充满干劲的,对于集体和工作有热忱,也有责任,是很令人敬佩。
平时的工作大部分时候也都是这样,保持着一定压力的忙碌,但办公室的氛围一向都比较轻松,老板也会跟你聊电影聊音乐聊时事政治,跟你讲他听到的各种八卦野史。在公司一个多月也很少听到疲惫的抱怨,这种感觉总让我想起社团。可能是接触不深,或者是实习的心态比较轻松,我感觉得到这个行业面临泡沫的隐忧,却也看到他们的信心。
实习结束之后万科给予了我肯定,紧张保研时发Pass卡几乎让我动摇。很幸运的是自己能够到这么一个大民企来实习,制度规范,也不死板,做事风格很务实。但可能眼界所限,难以做一个评断,是否这就是适合自己的企业。还是希望有机会能够体验体验外企和国企以及创业团队,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以上就是一个low货第一次找实习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