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可我们很少去关注它。例如走路,每天都在走,大步,小步,碎步,急促的步子,缓慢的步子,四平八稳的步子,轻快跃动的步子。走路时我们如何抬脚,离地,骨盆重心转移,单腿悬着时轻微的平衡。或者走路时习惯先迈的那只脚,倾斜的角度,双手的晃动等等,我们从来未曾觉察过自己时如何走路,我们把动作交给了身体自动化完成。
我们是如此依赖我们的身体,有时却几乎忘了它的存在。我们是如此仰赖我们的动作,去奔向那个一直追随的目标,却常常忘记这动作是如何做到,以及它隐藏在内心最深处的秘密。我们的头脑是如此急切的运转着所有的计划和期待,却常常忘了将心留在此刻,去细细感受此时此地我正在经历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处涌起的感受。
动作也有秘密,收缩,扩展,支撑改变,移动,旋转,动作一如天上的云转瞬即变,但它总有你习惯的方式。轻与重,快与慢,断续与流畅,狭窄与开阔,动作一如音乐的节奏错落有致,每个人乐章都有独特的印迹。
动作不会说谎,身体是最真实的表达,内心可以借由动作一窥其貌。今天练习中重复梅婷的动作,感觉身体的不协调,尤其是左腿抬升的跳跃,左手展开,同时从下往后的展开总是觉得别扭,感觉身体有些僵硬。这个很有意思,同侧的手脚扩展似乎让我乱了阵脚,值得探索。各组组合展示时,我看到每组动作都受到第一个动作都影响,起码每组两个或三个的动作风格相近,可以看到我们如何受到别人的影响,产生趋同的反应。
再理理今天课程的流程。1、观察团体内最吸引你的那个人的坐姿,小组内口头描述姿势并模仿,再用笔写下那个人的姿势,补充描述,说出名字。大组内交流自己被吸引的原因,猜测那个人做这个动作时的状态。2、讲解六个动作基本动作,四个动作因子。3、小组内编排自己的动作,展示,另一人模仿。交换完成,彼此补充。大组内各小组展示动作。4、A4纸上那个人写上自己的名字。选择最喜欢的那个名字,用动作表演它,互相猜一猜。5、躺卧,引导身体完全放松,感受地球的所有重力,臣服于此。再感受用手或脚支撑身体,对抗地心引力的身体感受。感受空间的逐步扩展,从这个教室,到这个学校,学校所在的区域,地球,宇宙,宇宙之外。6、在室内的走动,由慢到快,由教室的空间聚焦到吸引你的某个位置专注。7、讲解扩展与聚焦。一个暴躁的孩子因为聚焦太紧,可以引导扩展的动作,更大空间的关注等以改善情绪。
我试着理解一下这个课程设计背后希望达成的目标。1、第一步揭示动作与内在的联系,每个吸引你的动作一定与你自己的投射相关。设计有动作,说,写的活动,整体构建大脑思维。2、第三四的活动设计为第二步的知识点讲解服务,通过动作练习进行融会贯通,同时个人可以自我探索的部分是,你为什么会选择呈现这样一套动作,你在模仿动作中,哪些动作是令你受阻的,以及在活动过程中,你的情绪,你的念头等等这些都是个人可以为自己工作的部分。3、第五六七步,是让我们觉知自己的身体,觉知我们所在的空间,同时感受完全臣服放松和用力身体的感受。这个部分的设计意图还是有点模糊,请聂老师澄清。并且关于那个动作四因子中的空间与收缩扩展的基本动作之间的关系也需要理清,求解。
最后我想说说自己今天课程中动作的状态,开始一直盘腿坐着,是最近练习的习惯,同时我也加入了一个意图,希望感觉比较平稳平和和接纳。随着小组互相模拟动作,开始有点拘谨,并且懊恼,自己半天没学会,后来当允许没办法,就是做不好之后,自己反而敞亮了,心里没有那么多的疙疙瘩瘩,舒畅。当然这个转变也与看到聂老师笑着看到我们这边,我把这笑理解为宽厚允许,不带评判后,我心里绷着的那跟弦便没有了有关。这个跟我的内在父母有关。
之后我的动作更自然和随意了,也可以打开,最好玩的是给名字做动作,扭屁股和跪地的张牙舞抓是我的动作区域的打开,从未有的尝试,不优美,甚至有点古怪,这个也是可以的,好开心。
最后身体觉知练习,喜欢那个空间扩展的部分,将自己至于宇宙之中,渺小如斯,同时又万物相连,什么都可以通透。
好了,写至此,我们玩个游戏吧,我想看到你的留言,关于这篇叙述中吸引你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