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原谅我一次
曲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19文物与博物馆学班 丁雪
普天下之生灵,皆应以敬相待,以礼相容。大同治世,不论卑贱,彼此敬重,方得始终。 ----题记
我牵着时光轻曳如流水的裙裾,沿着岁月踯躅而过的印痕,在生命角落里找到了那日曾被我遗忘的已被雕琢成灰色的灵魂。它小小的,虚弱的,缩着翅蜷伏在那啜泣着。它被我亲手镌刻在我的生命里,它代表着一个我永远无法原谅我自己的过错。惜其往昔,悔其晚矣。
它是一只白眉鹀,拥有驰聘天幕坚毅的翼。苍幕曾是它的天堂,林海曾是它的故乡。它在林间婉转歌唱,它在天空创造辉煌。
它曾是鲜活的,生机的,自由的。
但最后因我,它却没找到属于它的地老天荒。
仍忆彼时,邻家阿姨送来一只白眉鹀的幼雏。鸟笼后衬着夕日余晖,烧透了半个天涯。它在笼中蹿起跳下,生命搏动的气息似要甚过那朝阳喷薄之意。那副欢脱委实让我们找到了乐子。于是,便也留了它,特意换了大笼子,在家养罢。
起初它总是卖弄那似云雀般嘹亮的歌喉。整日的鸣唱携着击风破竹之势,揽着敲冰戛玉之音,飞满整个厅堂,不知疲倦地终日响着,似是在咏颂生的喜悦。
它也在那足够大的空间里不停歇地扑腾着,好像在庆祝在这里优渥的新生活。
往后它慢慢消停了。它每天不再久唱,却也总是在朝露尚遗,晨曦未开之时鸣唱。总是在那时不遗余力的,甚至歇斯底里。好像总是重复着同一个旋律。即便嗓音不复原先的清锐,即便曲调不再如旧婉转,即便它已疲惫不堪。
可时间一久,家人忍受不了清梦被搅,母亲也倦了它近乎悲凄的哀嚎。于是我们盘算着明日将它送给后院的训鸟人。训鸟人是个老爷爷,有一手训鸟的绝活,凡是他悬在门口的鸟,不论你与鸟是否熟络,只要扔上一把小米或面包屑,那鸟准给你唱一段。更妙的是,那会说话的末了还会朝你道声恭喜发财。我们暗想,许是那善良仁慈的老爷爷再次让那白眉鹀亮出清丽婉转的歌喉也待定。
次日的清晨冷的出奇,寒升露重,冰得肺腑都打颤。我们那天首次未被白眉鹀的悲泣惊醒。醒后,父亲戏谑着调笑,莫不是那小雀儿被冻得畏缩了,歌都不放一声。我们无不杂然相许。然而,殊不知那日的冷奠定了终究悲凉的基调。
母亲起身去看那它。倏地,听闻一声惊呼。心中不安向母亲跑去。于是,我便看见那只鸟笼上血迹斑斑,白眉鹀的头歪靠着笼缘,空洞的眼蒙着一层白翳。它羽毛蓬乱,干涸的血沾染在羽毛上,尖锐成刺。倔强的它,再不复往日的活力。我再也无法听到它的叫嚣,渴望自由的嘶鸣。它是否已经在黎明到来前已经知晓了自己无法摆脱宿命的禁锢?是否在黑暗降临时已经做出无悔的选择?不解,明明澄黄的小米和清澈的水就在眼前,安于现状不再倔强地反抗,现在该有多么幸福……一个自由翱翔于天地的影掠过我的脑海。顿悟。它大抵是不想屈辱困于这一席之地,宁可放弃生命追寻自由彼岸,也决不畏缩一生。我似听见它冲向云霄自由快乐地啸叫,伴随时光欢腾如银铃的笑声。直到一条鲜活的生灵在我眼前眼前烟消云散,我才迟迟地追悔莫及。
亲爱的小雀,请原谅我,我直到那一刻,才迟迟的,寻觅到了你的心。我在你离去的那一刹那里,我才读懂了自由,读懂了信念,读懂了生命的真谛。自然与生命,善良与尊重,请原谅我最后一次。请原谅我对生命的不公与轻视,请原谅我的任性肆意妄为。
万物共存,宽容相处,善良常驻,不改初衷。平宁和乐,永世安康,是谓大同。
(2)花若离枝为落红
花若离枝梦相似,几度蔷薇几度开
――题记
一阵携带着冰凉之意的风从我身旁掠过,感觉自己一轻,便看着自己的栖身之所渐行渐远。别了一切,我的生命已至尽头。我翩然坠于树下,更名春泥,等候死亡。
转眼间,已过去一个春秋。咦,为何远处有一缕微光?我惺忪地睁眼――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牡丹携露微笑,粉樱含苞待放。霎那间,我明白了生命的含义――奉献之爱,使我走出了彷徨。这爱是感动我生命之源。
她是爱的代名词。仍念彼时,一方浅浅的阳光斜斜的洒在窗台一角,她用瘦的臂膀从身后轻轻的拥住我。转过身,我尖峭的脸深深埋在她的臂弯里,啜泣着,嗅着她身上的气味。我知道这个气味代表了她。油、盐、酱、醋及菜香混合着,发出一种并不好闻的气味。但它仍然给我一种极大的安慰和力量。暗淡无光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粗砺的指腹抹去我的泪痕,整日操劳的她露出一个略带疲倦的笑。她的笑就这样突然地闯进我的心里,似乎从前与她吵闹,无理的要求和任性就成了过往云烟。无时不在奉献的她让我的生命得到了感动,心中仿佛有天使经过。那一抹笑,令我的生命中刹那绽开了似锦繁花,或许这就是爱最好的诠释。
她是爱的启明星。仍念彼时,她站在前面用苍白的手奋力在黑板上写着。生命之韵自她笔下流淌,悄然像藤蔓爬满三块黑板。面对一脸懵懂的同学们,她手一挥,使劲用板擦擦起了密密麻麻的文字。雪白的精灵从黑板上脱落,如同梅瓣纷纷点缀在老师的发上、毫不顾及,只是掩面咳了几声,便又在厚厚的尘埃中讲着了。仿佛时间都耐不住寂寞,轻轻提起裙裾,优雅地从书桌上走过。她斑白的发照映着逝去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一个又一个春秋。每当同学们恍然大悟,脸上浮现出欢欣。她终合上了嘴唇,展颜一笑,皱纹好像也被这种喜悦淡化了,衬着那若樱红唇。这一刹,仿佛都静了下来。这一笑,恍若又回到了十年前。
每当此刻,我总能听见时光欢腾的声音,浅浅的阳光笑声如银铃。一切又好像完美如初。她是丰满我灵魂的人。
她们是我的老师,为我而献出了青春。她们是我此时的老师,亦是我一生的老师。正如当年,那一方浅浅的淡色阳光,匍匐在桌上,静静聆听这一切。这充满芬芳的一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想这落红就代表了我的母亲和老师,就代表了为他人甘愿奉献的人。他们牺牲自己的青春,呵护着过往的岁月,珍惜地爱着一切,全心地奉献着一切。但我认为这落红也代表了我。我无法以同样方式回报他们,但我将要用感恩回报一切,尽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应属于我的一切,用自己的奉献来爱着他们,爱着别人。而这可以让奉献之善源源不断地传递下去,让奉献之爱点明生命的心头。我定会怀惴着期盼,走向成功。
马尔克斯说,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她们即是驱动我孤独行走人间的一束光。所以落红不是生命之终,而是生命之始。
而爱即为落红。
(5)沿岁月的堤岸慢慢走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题记
伫立于时光的尽头,看指尖光阴荏苒,弹指间便倾去古今。如今,再回首,发觉一切事物都被镀上光阴匆匆的色泽,掩盖了它们最美的年华。光阴不留人,只能留下过往的痕迹,像醇浓的茶,像妙人的词,细品,清香馥郁,唇齿留香,留痕却不留人。所以时间,请你慢慢的走。
我牵着岁月轻曳的裙裾,穿越时光彼岸,慢慢的走,细细地找。蓦地,我看到了一双手。骨节分明,洁净如玉,温柔精致而十指青葱。是它安抚悲伤的女孩,熨平我心中波澜;是它抱起跌倒的女孩,温柔拭去泪珠。它能做出世界上最美味的饭菜,剪裁出最舒适的衣服。可就是这么一双手,也经不住岁月的磨砺。它为了让我穿得干净体面,浸没在极浓的洗衣水里。冬日冰冷的水刺着它的傲骨,摧残它娇嫩的肌肤,母亲却总是微笑着默默把手藏在身后。她为给我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被木桌上的刺划出伤口,却把伤痕累累,干枯黯淡的手藏在身后。笑着的眼中溢满幸福。孰不知,当时天真的我并不知生活中一切都是母亲用血和汗换来的。而竟现在才迟迟的发现母亲的手粗糙暗淡,才发现母亲的笑不仅有淡淡的成就感和欢喜。她的眼中还有一个我,还有一种被称之为爱的,撼天动地的力量。我竟才知道,母亲燃烧着生命来爱我,直到时光尽头……
我微红了眼眶,轻踏着时光走过的痕迹,继续寻找未曾留连过的往昔。黑暗中,寻见一双眼睛,眼角还有镌刻的皱纹。那是父亲的眼睛,记忆里,父亲帮我背上书包,叮嘱着,目光严肃认真,常常把女孩看得不耐烦,转身急促,只留下一个决绝的背影。那时父亲看女孩的试卷总是严厉惆怅和恨铁不成钢。后来,上学路上偶然回望时,竟发现父亲的眼神不再严肃,反倒是恍然温和下来。在屡次目睹父亲凝视卷子的神情不再那么严肃,反倒是慈爱和欣慰时,女孩竟没有察觉这一点。然而这个变化后来便被时光的洪流淹没了。而今再次打捞起,才迟迟的发觉父亲的眼中不仅是严厉和认真。他的眼神中有着不让人发觉,总是隐藏在严肃后的慈爱和宽容,还有一种自豪,以及作父亲的骄傲。
时光在这个家庭里没改变太多什么,但它却留下了一个很小的故事。被女孩发现:有一只小小的柔弱的蛹,在一双手和两道目光的抚育下,悄悄地改变自己,连那手和上举的主人也未曾留意。后来,蛹慢慢变化,开裂,里面露出了一只很美的蝶,只是还未彻底展翅。光阴在那手与目光上留下了岁月沧桑,也在蛹身上留下了成长的描痕。
女孩恍惚明白了,那双手与目光是爱化成的,是父母化成的,是她的父母保护她,陪她一起经历成长,但她希望时间走得慢些,再慢些,不要再在父母身上留下时间流逝的证明。但她也要用她的双手和目光来爱养育她的人,要用实际行动在父母的生活中留下幸福。她发现当年时间流转的痕迹,在她心里也留下了一些东西。她成长了,像蛹一样蜕变了。
呆呆地立在时光彼端,才发现,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太多,遗忘的太多。但即使是到时光燃尽时,再回首,也会发觉耳中早已沁溢了花开的声音。不知不觉,生命中错过太多美好,只是当时并未珍惜,事后才慨叹,才开始追悔莫及。生命其实也不过一刹,竟忽然而已。那些感动竟还未细细品即,到头来竟又未留下许几。到不若慢慢走,慢慢品尝时光,细细去寻找那些角落里的感动,珍惜往后的生活,珍惜随时光流逝的点滴回忆,我亦会珍惜往后的时光,为自己,也为爱我的人,努力去创造奇迹。或许生命中将会如星空般璀璨。
那个女孩,就是我。
(3)别离至华发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一樽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题记。
人生千载,别离唯多。自儿时起,我们就经历许多离别,有时是含泪相送,有时却只是擦肩而过。而人生,就在这往返之间渐渐丰盈,渐渐成熟。但是,这离别之后的酸楚,这寂寥之中的痛,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正如《目送》中龙应台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即便拥有再和谐的家庭,再完美的感情,也终会有别离之时。而龙应台,她自少目送家人离去,渐去渐远。她便带着这种悲郁隽永,一次次目送她的孩子,逐渐消失在眼帘。悲凉的基调与颓唐苍老的背影,默默注视着孩子寂寥的目光,永远定格成了一张灰白的相片。她永远忘不了这种切肤之痛,直至地老天荒。
这种如晕似雾般情感并不是每个人在年少时有所体会。就像龙应台目送的那个人,她的孩子。他的离开只留于母亲一个背影,怎知背影后的目光,包含多少不舍与悲痛,但是,只要他轻轻侧头,再看一眼母亲,就能化解母亲的寂寞,就能知晓母亲那浓醇的爱。
这就是命运。悲欢离合,终究逃不过别离的命运。时间缠绕在指间,不断变幻着光影。到那时,我们也会像龙应台一样,默默注视着他或她悄然离去,不留一丝眷恋。而那时,我们又该如何去品味这满满的酸楚,如何去化解这无限的寂寥。
风华若流砂,在不断离散相聚之间,我们终会长大,找到最后的那段苍老年华。
所以,我们应该多多陪伴着家人与朋友,珍惜度过这一段青春时光,待到华发别离时,也能在生活中留下一个如巧克力般浓醇苦涩的痕迹。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即便是离别一生,孤独至华发,也要相信,我们终会有相聚的一刻。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