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这几天正流行下象棋,每天,都会有四五个男孩子,放学后也不忙着回家,一定要互相杀上几盘,分出个胜负才罢休。
来接孩子的,如果是父亲,大多会笑眯眯地围观一会,有一两次,父亲们也忍不住动起手来指教孩子。
如果来接孩子的是母亲,恰巧又是个完全不懂象棋为何物的妈妈,那她定会眉头紧皱,忍耐片刻孩子还没有住手的意思,必然就会上前喝斥,强行阻止。
这时候,妈妈暴怒,孩子委屈,一片凄然。
妈妈的理由是:孩子学习可没这么大的劲头,一天到晚只知道玩,哪有心思学习啊!
在许多成年人的观念里,学习是一件剥离于生活,独立存在的事情。
的确,成年人的思维中,任何的事情,都是可以剥离的,独立存在的。学习、生活、工作、恋爱、婚姻等等都能轻易地分辨清楚,划分各自的界线。
但在孩子的认知世界里,一切都是一个整体,是简单的“你”和“我”的二元体系。
他们暂时分辨不出学习、玩耍的区别。当他们伸出小手,开始探索,然后进一步将某一事物从其它事物分割开来的时候,他才能简单判断这是一个独立的东西。
就像象棋,成人们不但明白楚河汉界,还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战术策略。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接触到这个东西,先要把这个东西和其他东西分割出来,明白这是个独立的游戏,有它自己的规则。然后,他得熟悉每个棋子的作用和走法,理解什么是炮翻山,马走日,再尝试着通过与小伙伴的对抗找到取胜的方法。
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孩子们的认知形态,一步步,先分割,再探索,最后才能了解,熟悉。
这个过程中,了解,熟悉是最后一步,是分割、探索之后才做的事情。
现在,大多数成年人的观念正好与之相反。
他们想先把大量的知识直接塞进孩子的脑子里,并要求孩子们熟练地运用和掌握。这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无理的要求。
相像一下如果让我们自己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懂当地的语言,不懂当地的风俗,却要和他们生活在一起,那会是一种什么状态?一定会让你很头痛吧?何况一个孩子。
成人世界里光怪陆离的东西,孩子们一点儿印象都没有,你让他如何凭借想象来明白?
家长们说:老师教呀,老师可以教会他们呀!
是的,孩子们“被”老师“教”会了。
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被老师“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
“教”会和“学”会,一个是“被动”的,一个是“主动”的。
“教”会是跨越了“分割”、“探索”直接了解熟悉。因为没有分割、探索的过程,许多孩子的学习会遭遇巨大的困难,某个知识点怎么都学不会,孩子痛苦自责,家长报怨焦虑。
接着,一系列的负面效应都会出现:成绩不好,自信心受挫,受到嘲笑,失去学习的兴趣,再然后,打骂,失望,甚至坠落。
怎么办?
回归到孩子们“学”的本质,给孩子时间,去分割,探索。
二年级有一章关于时间的换算问题,1小时=60分钟,这样简单的题目,许多孩子就是不明白,实际上就是孩子还未将时间这个概念从他的世界里重新分割出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拿一只钟,让孩子看着,他自己就会发现,围着中心转的秒针、分针、时针是有区别的。然后,他又会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感受时间的流动。这时候,老师们再给孩子们出题,孩子们进一步熟悉运算方法,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这个过程就是真正的“学”会了。
自己学会的东西,是通过努力得到的,往往会带来很大的成就感,会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孩子天生就爱学习,就像鸟儿天生就想要飞翔一样。
开篇里,孩子们学象棋,没有老师教,他们中有很多就学得很好,前不久,一个男孩还向我发起了挑战,几天前,赢了我一盘棋,开心到炸裂。
我感到很欣慰,“学”对于他们而言,是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用自己的观念去束缚孩子,强制性地要“教”孩子们学习。教不得其法,学当然也就更不得其法了,渐渐的,孩子们就会丧失学习的能力。
相信孩子,他们的天性都是爱学习的。
学习的方法,或许不对,没关系,我们一起努力,帮助他,爱护他。
相信他,孩子的天性都是爱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