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你的好奇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写第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之前,想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以"好奇心"这个主题开始,希望能在好奇心的带动下不断地丰富个人的知识框架。

好奇心是人们求知的源动力,如果你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工作,那么求知这个动作的最好的打开方式则是通过好奇心。

当我们特别渴望地去看一部文学作品、电影、人物传记、学术著作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动力驱使着我们对这类事物不停地探寻,答案是好奇心。这能让我们不断地获得广阔的视野和知识,并由此引发洞见和创新。但同时也存在着另一种好奇心,比如,特别想看一段抖音短视频、娱乐节目,这能帮助我们打发无聊的时间,娱乐并放松心情。前者被称为认知性好奇心,能引发持续的深度思考,甚至会使你学会一门技能。后者被称为消遣性好奇心,比较广泛,但同样也很浅薄。

前者是持有着一种探究式的态度,目的是求知。后者绝大部分仅仅是为了满足猎奇的心理。根据我的观察,似乎后者在生活中更为常见一些,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然而枯燥和无趣也时常伴随其中。显然,痛苦和放松我们更倾向于后者。在走出学校这个象牙塔之后,已经没有人再逼迫我们学习了,似乎我们已经丧失了自主学习的动力。我也一直在寻找原因,为什么那些探究式的好奇消失了呢,我们可都曾是个好奇宝宝啊。

或者这么想,小时候的各种求知欲望为什么就不能一直保持到现在呢?为什么一想到学习,脑海中的画面就得是正襟危坐的场景?上学的时候,我们把它当成了一种不得不做的任务,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都得做,学习这个概念的样子就这样在脑子里种下了。

每个人可能都是一个天才,但很遗憾因为各种错误的打开方式,就再也没有了机会见到自己崭露锋芒的时刻,然后相信这就是自己的命运。很多情况下我们受制于所在的环境,很多人会简单的理解为"脑子不行"。似乎也很少有人问"为啥我就脑子不行,为啥我会这么平庸"。这个疑问可是个探索自己的初始火苗,可能有过,但后来又因为各种原因被扑灭了。

接下来我结合著名作家、BBC编剧伊恩·莱斯利的代表作《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谈一谈我的感受和这段时间的思考。

好奇心的力量

好奇心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现象,而且呢是人类行为的一个基本驱动力。这个观点来自于达尔文。他在提出进化之后,进一步说明了,灵长类动物有三个基本的驱动力:性、食物和居住地。但是人类却拥有第四个驱动力——好奇心。举个例子,动物在灌木丛里闻来闻去,可能是为了寻找食物,也可能是为了寻找异性伴侣,当然也有可能是在寻找住的地方。这几个动力都是直接关乎生存的,但人类呢,他们做这些事完全有可能只是为了想知道那里面到底有什么,山的那一边到底是什么。还有人类会抬头看星星,并由此引发思考:这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开始研究物质的组成,由此诞生了物理学和化学;对人类自身和其他动物的研究,诞生了生物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研究,诞生了历史学等等。并由此人们发明了很多先进的用于生产的工具和用于进攻和防卫的武器,人类由智人走向神人。

脆弱的好奇心

我们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有强烈的好奇心了。科学家认为,婴儿的好奇心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孩子基本的认知能力,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智力;另一方面是孩子在小的时候提出不成熟的问题时,父母或其他看护者的反应。常见的例子,我们都见过婴儿咿咿呀呀的状态,科学上讲这是婴儿准备好学习了的标志,如果看护者对婴儿的这种咿咿呀呀做出反应,那么婴儿很有可能把这种行为当成一种表示好奇的途径。相反,如果照顾他的人什么都不说,只是当作孩子的无聊反应,那么这个婴儿不但没有学到指向的那个东西是什么,还会开始觉得这样咿咿呀呀是在浪费时间,没有一点儿意义。

以上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我也观察到很多家长会选择性的无视掉孩子的这些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如果孩子的行为一直得不到确认,可能以后倾向于不再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这就是说,虽然我们从小就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未必能够一直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在这一天天的变化之中深受童年时期环境的影响。举个常见的例子,小时候我们会特别爱问一些问题,接下来没猜错的话,很多人都被长辈的一句"哪来的那么多问题啊"给怼回去了,以至于到后来,即使有想知道的事情,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问自己"知道了又有什么用呢"。

有科学家专门针对于此类问题做了相关的研究。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副教授迈克尔·古德斯泰因就做过相关的实验,他让婴儿和父母们在一起玩耍,让父母来教会婴儿认识图片,婴儿看到见过的图片就会伸出手指。迈克尔发现,父母做出的鼓励性回应越多,婴儿就能学会辨识更多的图片。这说明了,儿童是否具有好奇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在他还不会说话时,对他提出问题的反应。这也说明了,好奇心是一个反馈循环系统,它的规律是:得到鼓励,就会增强;被无视,就会减损。

所以说好奇心是脆弱的,它极其容易夭折。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分,只是好奇心十分强烈而已"。这位大物理学家本人竟然也有过好奇心险遭夭折的经历。他回忆说,他17岁进入苏黎世工业大学,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把许多废物塞进自己的脑袋,结果是在考试后的整整一年里,他对任何科学问题的思考都失去了兴趣。鉴于这个经历,他如此感叹道:"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为什么好奇心如此重要

2017年年初《经济学人》发布了一篇特别报道《自动化时代的生存之道: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 How to survive in the age of automation. 说的是如何在这个时代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文章指出,当机器已经可以在很多工作中比人类做得更加出色,人们应该考虑的是掌握一些计算机难以学会的技能。社交技能、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好奇心是未来最重要的三项核心技能。

好奇心以及它所驱动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是最不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人的大脑的复杂远远超出你我的想象,各种奇思妙想的迸发根本无迹可寻。编剧、作家、艺术家们通过阅读和各种形形色色的工作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根据自身独一无二的经历整合再创作,写出好的作品,这期间还会有新的灵感产生。而机器呢,你给他输入大量的影视作品和书籍,相当于拥有了庞大的数据库,但是人脑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库而已,人脑还包含了复杂的难以捉摸的思维方式,到目前为止,人类连意识是什么,都还没有搞清楚。机器缺乏整合再创造的能力。

好奇心能引发强烈的学习愿望,当你因为一个问题抓耳挠腮,不得不去查阅相关的书籍的时候,你会发现跟这个主题相关的其它知识同样引发了你的好奇,你顺着这条链路继续摸索从而发现更大的世界。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就越多。

这里借鉴了复旦大学哲学名师陈果《好的孤独》这本书里关于好奇心的一个图示,以下为文字版:

1. 好奇心

2. 产生问题

3. 寻求答案(求知好学)

4. 获得答案,发现新世界,继续触发第1条

如此循环往复。

举一个我自身的例子,1年前,我无意中看到一本李笑来的书《人人都能用英语》,这本书现在被免费公开在互联网上,当时好奇心驱使着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书中掺杂了一些脑科学的研究,研究成果顿时让我眼界大开。从此我就迷上了脑科学,并因此开始查阅相关的书籍,后来又认识到了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觉得人的大脑甚是奇妙。甚至这一连串内容引发的好奇心驱使着我居然开始查看英文原版科普书籍了,这是我以前都不敢想的。现在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再多的障碍我觉得都能克服了,只是时间问题。

再后来,我甚至都对好奇心为什么会有这么强大的力量而感到好奇......

接下来通过借助一个科学实验来说明下,当我们被激发好奇心时,大脑中都发生了什么。

以下的实验内容摘自得到订阅专栏《马徐骏·速度世界名刊》的节选:

在2009年,加州理工大学的研究者康政文和柯林·卡麦尔利用核磁共振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找了19个志愿者,给每个人发了40个关于不同领域的问题。这些问题被设计成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好奇心。比如说,"什么样的乐器是为了模仿人唱歌的声音被发明出来的?"或者"地球是哪一个星系的一部分?"

这19名参与者被要求阅读回答这些问题,如果不知道答案的话,可以猜,然后把让们对这些答案的好奇程度标注出来。

接下来,是每一个受试者,都重新看到这40个问题以及问题的答案。研究者发现,在正确答案被揭晓的时候,大脑中最活跃的,主要是负责学习、记忆、语言理解以及创意的区域,而大脑最活跃的时刻,是受试者知道了之前猜错了的题目的正确答案的时候,而且那些被更正的答案会让受试者记得更牢。

这个过程里,核磁共振的扫描结果显示,那些让人觉得很好奇的问题,引发的是跟奖励机制相关的脑部区域,给人带来的是愉悦、快乐的感觉。比如说大脑两边的前额皮质。

也就是说在好奇心所引发一系列探究行为,并且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会产生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进化的意义上说,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好奇心却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存优势。

好奇心在生活中的意义

首先说一下阅读,你会因为什么去阅读一本书呢,朋友的推荐?还是有由自身经历引发的好奇?如果是从自身问题出发,那么你对这个主题的关注度会非常的高,会读得格外认真,当翻阅书中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会主动与脑海里已有的知识进行关联,读得多了,会经常出现知识交融的时刻,醍醐灌顶也是会经常发生的。

我曾经试着向朋友推荐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我觉得内容十分精彩,可是我发现对方并没有我的那种感觉。我注意到内容与自己生活的实际关联程度影响着你读这本书的驱动力,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从自身的问题出发,寻找适合自身经历的书籍,为了读而读实在不可取。人脑对与已有知识相关联的内容最为敏感,要好好利用这一点。否则,大脑会直接过滤掉"无关"的信息,虽然你读完了,但真的也只是读完了。

《查理宝典》是众多知识大咖推荐的经典书籍,查理指的是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沃伦·巴菲特的搭档,今年已经90多岁了,仍然保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他说过一句话"我见过的聪明人没有一个每天不阅读的,没有一个"。之所以对这个人感兴趣,是因为"多元思维模型"理论。简而言之就是,面对一个问题,要做到多个角度来分析,并发起跨学科的攻击,看问题更全面。芒格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大量阅读多种学科的书籍,数学、经济学、工程学、生物学、心理学等等,并且不断探索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有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认知。事实上,今天股神巴菲特之所以能取得今天骄人的投资成绩,也离不开查理·芒格的帮助。

如今互联网如此发达,这使得我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可以学习任何你感兴趣的东西。互联网也大大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有好奇心驱动的人可以利用互联网打通知识之间的连接,找寻志同道合的人。而对世界封闭的人则会在信息洪流中越来越落后于他人。

拥有好奇心能让你始终有一种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事情,比较容易理解并接受新事物,思维永远也不会固化,它跟年龄无关。另外在认知性好奇心的驱动下,你会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研究显示,让大脑产生尽可能多的新的神经元会改善情绪,能治疗抑郁症,甚至能防止大脑衰老。当然,大脑当然是越用越灵活。

如何找回你的好奇心

本书的作者提到了几点,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了一下:

1. 有意识地积累广泛的知识,提出问题

2. 始终保持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

3. 以有趣的眼光看待世界,进行有好奇心的自我对话

对于第一条,大家可能会想,既然好奇心来自于未知,那知道的更多不久越没有好奇心了吗?其实不是这样的,还记得刚才提到的"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越多吗?",也就是说我们的背景知识越多,等待被探索的东西也就越多,而且也会由于有了基础知识的加持,我们会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说到提问,这让我想起来卓克《科学思维课》里面提到的一个例子,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在一次大会上现场解答科学疑问,然而提问的人提问的问题大多数已经被杨振宁解答过了,在互联网上都可以找到。这么宝贵的提问机会就被白白浪费掉了,如果提问的人能提前留意到这些知识,或许我们能看到更多的新的真知灼见。

同样的道理,比如说,你要参加一个设计展览或者歌剧,如果之前对设计一无所知,对美学知识一无所知,对歌剧一无所知,那么你可能就产生不了任何想法,对现场人员的讲解也听不出什么东西,更别说提问题了。

再有,常见一个的就是旅游,我们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没仔细想过这个问题,我也是最近在反复问我自己这个问题。想起上一次去南方旅游的经历,我发现到今天为止,感觉好像去跟没去过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时候背景知识的强大之处就体现出来了,在到访一座城市之前,如果能提前了解当地的文化底蕴相关的背景知识,寻找一些信息关键点,由此引发一些探索的欲望,接下来去当地旅游进一步的验证你的想法。这样你可能会在别人只会拍照留念的同时,体会到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读书也是一样,如果你想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尽可能地与它产生更多的连接,那么我建议你最好是先去查一下作者的身世、写作背景,以及判断这个主题与你的人生经历有多大的关联,提前思考下你想从本书得到什么。

第二条,也就是要保持开放的头脑,这一点很好理解。由于环境的条件限制等各种原因,我们容易对一些事物产生产生一些固有的成见或偏见,还有一些刻板印象,这会严重阻碍我们接受新的信息。当然大脑之所以会发展出这种机制,是因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生存,出于自我保护,减少很多认知成本和带宽。但现在人类进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科技进步的速度,显然许多大脑机制已经严重滞后了。

如果有幸从小就能够在大量的信息氛围中成长,那我们天生就会对各种新事物充满了敏锐的嗅觉。而且这种开阔眼界的行为能刺激人的欲望,去追求一些更高级的东西。现在很多有条件的家长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展览、博物馆、华丽的建筑,甚至从小就有各种接触社会名流的机会。

作为成年人,在工作之外,我们肯定都有属于自己的爱好和擅长的领域,比如所烘培、绘画、钢琴、写作,这些都构成了独一无二的你。热爱生活的人总是能处处留意各种小细节,每天都能充满新奇。如果在一成不变的圈子中,我们会渐渐失去激情,思维逐渐变得固化。当也不是要说去各种地方旅游才可以,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也可以见识到各种有趣好玩的东西。

第三条,以有趣的眼光看待世界,并开展有好奇心的自我对话。

什么对话呢,举个例子,好奇的人内心独白是这样的:

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他这种行为的动机是什么?

我怎么才能利用这个原理?

没好奇心的自我对话是这样的:

太无聊了。

谁在乎?

看起来没啥卵用。

我早就知道这个了。

当然也不用每天都要想,不然一天下来也挺累的,可以专门找个业余时间来思考一些问题。

果壳网总编辑徐来就有一个很好的建议:

每周给自己找一个与工作生活无关的问题,向自己提问,并尝试解答它。它可能离你的个人经验和知识储备很远。一开始你的分析会很不靠谱,且毫无根据。这通常会让你发现,自己在一些细节上的判断是毫无把握,甚至感到心虚的。接下来这一步至关重要:想办法去寻找事实和依据,来验证自己在某个细节上的判断。很快你就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多你完全不知道的东西。

最后,尝试把自己的思考分享给朋友听,这进一步加深了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这个知识已经被织进了自己的知识体系里面了。

这种好奇心引发的自我对话会促使你不断地进行寻找答案,可能会使你看起来有些不务正业。不过,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你也能总得从这些人的口了解到一些很不一样的东西。

书里面举的一个例子很有意思,在这里分享下:

一个普通女大学生劳拉·麦金纳尼,暑期在麦当劳里打工,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把经手的每个鸡蛋不断重复地敲碎、打散、煎熟并取出的过程。每天要弄400个,这是一项极其枯燥的工作。以她的能力虽然不甘心做这样的工作,但她渐渐地对鸡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思考鸡蛋是怎么凝固的。每天她都会仔细观察鸡蛋的凝固过程,看哪个先熟,还由此想到了历史课上德国魏玛时期关于鸡蛋的故事。对她来说,鸡蛋俨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库,正是由于这些启发,她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因此获得了富布莱特奖学金,还继续攻读了教育学的博士。

反思

在今天这个信息获取成本极低但同时也信息严重过载的时代,任由好奇心肆意的泛滥反而会使我们一事无成。建议选择性地研究一两个问题,尝试着深入挖掘。越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深度思考越有价值。

认知性好奇能帮助我们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和思考工具,大脑中的这块神经元是互相连通的,且不容易消失。消遣性好奇由于不能引发神经元的深度连接,它往往使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流于表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602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442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878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06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30评论 5 37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7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82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0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12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65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94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32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8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8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12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36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28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金橙子音乐学校在微信搞活动,我得了五等奖,奖品是一套儿童餐具和两节免费古筝课。我参加这个活动的初衷是让我女儿先听听...
    高慧_阅读 158评论 0 1
  • 你对我微笑着, 我觉得,为了这个, 我已等候了很久。 艺术家是大自然的情人, 所以艺术家是大自然的主人, 也是它的...
    山中晓柯阅读 721评论 14 21
  • 今天是到芳子学习的第一天,和大家相处的非常愉快。和大家一起做了个责善。每个人互相照镜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有模式。...
    井田婷婷阅读 267评论 0 1
  • 我呢,中学时代是理科的。上了大学在一个理工类大学的管理学院学工科相关的东西,自觉总是有一些别扭的。 现在大三,职业...
    公子宥阅读 12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