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专家老师从熊东遨先生谈诗词创作中选出的几则,回程路上学习:
成语入诗不妨,但须不著痕迹。'才如天马行空惯,笔似蜻蜓点水轻',袁随园句也,著处自然;'晓风残月屯田墓,零露浮云魏帝台',沈归愚诗也,稍嫌呆滞。余尝作一联云:'睡醒待闻鸡起舞,居闲休与虎谋皮',将成语悬於句尾,前贴以'待'、'休'二字冲淡之,虽不足为法,然亦可供君子一笑。又,成语如能化烂入诗,则更佳。余亦曾有尝试,'切莫操琴乱对牛'是也。
诗中用虚字宜慎,尤不可著於句中相同位置。盖虚字无力,多用则难支骨架。如张说《醉中作》:'醉后[偏]宜乐,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於筋节处连用四虚,致使软腰疲惫,首尾皆垂,直同痨病鬼耳,何可诗言。
(按:近体诗多用实词,少用虚词;古体诗相反: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李白-古风>
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王维-偶然作>
人有甚于斯,足以戒元恶<杜甫-遣兴﹥
暮婚晨告别,无奈太匆忙<杜甫-新婚别>
人生何所贵,所贵有终始<卢仝-感古>
用不来文言虚词,不懂古代散文语法,就别写古风)
应酬诗非不能作,作宜认真也。应酬不是应付,总要有些个性方好。以赠答为例,若一首诗如通用礼品,可以赠张三,亦可以赠李四,则此种诗大可不必劳神去做。必得赠老者以杖,赠少妇以裙,赠童子以饼,方可为之。
(按:赠人、应酬、贺诗忌通用句。如:情怀盛/雅意浓)
诗中有馀字,病也,人能识之;诗中有懒字,亦病也,人不易觉。盖馀字似老翁扶杖,可见形体衰颓,懒字如少妇倚阑,但觉精神倦怠耳。余有《秋蝉》一联,初作'霜枫飘处红迷眼,夜露凝时冷涩喉','处'、'时'二字尚不为馀,然未著全力,难免懒惰之嫌。后以'蝶'、'珠'二字易之,变赋为比。懒字一去,便成诗眼。前辈诗家刘家传廉秋先生深以为然,特赐诗嘉许云:'春秋正富好推敲,实义根情气自豪。屈指吟坛多后秀,逢人我独说东遨。'
(按:对仗如,才见什么什么的/又闻什么什么的,又如骚客如何/佳人怎样、老妪什么/村姑什么即属懒字,或曰香菱体: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取前人之语入诗有五法:
一曰原样搬来,'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也,人皆能为之,不足法。
二曰稍动手术,今人刘人寿有句云:'天若有情天亦恼',仅易一字,大胜前例。
三曰剪枝嫁接,'雄鸡一声天下白',李长吉句也,润翁剪作'一唱雄鸡天下白'而为己用;此法固佳,然不能多用,多用则不免捉襟见肘矣。
四曰另著衣衫,'石出疑无路,云开别有天',杜少陵语也,放翁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或有承,而模样已全然不似古人,此大家手法也,但法不妨。
五曰化其神意,如同述人山之恋,太白诗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稼轩化而为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云庄更变其为曲:'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此数例足可惊杀世间俗眼。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杖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山也爱咱。 元/张养浩/号云庄
为诗有想当然者,其病去体物不细尤甚。体物不细,或可得其皮毛;想当然则形迹俱杳矣。余有答友人一联,初稿作'林容鸥鹭相来往,海任鱼龙自起沉',鲁扬先生指云:'鸥,水鸟也,栖江海之岸,不入林。'余惊觉,旋改'鹤'字,其病始脱。余之失也大,志此以为君子鉴。
诗以纪胜游、通吊庆,本无可厚非。然纯作应时应景之标签则俗矣。如迎春诗借生肖作颂便是一例:龙年颂龙,马年颂马,猴年颂猴,循环往复,殊不厌其烦琐。以此类推,至鼠年得无颂老鼠耶?果如是,则余真不知何从下笔矣。
诗不怕起得平,就怕结得弱;起得平只是虚晃一枪,结得弱便成丢盔卸甲。尝见时人咏史云:“李广难为汉室封,冯唐欲用已龙钟;人才也似长江景,一出吴淞便不峰。”起句真平平者。然结语将万里长江沿途奇景与各历史阶段之杰出人才作比,殊有妙趣。长江出了吴淞口,两岸便不复有奇峰突起。
当然,近体诗与古风的区别也绝对不是这样呆板。古人散文句入诗词,宋人在这方面颇有开创性。如苏辛就将散文句入词,宋词《哨遍》往往把一篇古文改为一首词,如王安中哨遍演孔稚珪《北山移文》,苏轼哨遍演陶渊明《归去来辞》,刘克庄哨遍演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读上去别有一番情趣:
哨遍- 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既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读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使家僮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宋/苏轼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
归去来,谁不遣君归。
觉从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
征夫指余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
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闭柴扉。
策杖看、孤云暮鸿飞。
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
归去来兮。
我今忘我兼忘世。
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
念寓形、宇内复几时。
不自觉、皇皇欲何之。
委吾心、去留谁计。
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
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
且乘流、遇坎还止。
一如坡翁所言:"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使家僮歌之",可以唱了!
哨遍 其一
宋/辛弃疾
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
君试思、方寸此心微。
总虚空、并包无际。
喻此理。
何言泰山毫末,从来天地一稊米。
嗟大小相形,鸠鹏自乐,之二虫又何知。
记跖行仁义孔丘非。
更殇乐长年老彭悲。
火鼠论寒,冰蚕语热,定谁同异。
噫。
贵贱随时。
连城才换一羊皮。
谁与齐万物,庄周吾梦见之。
正商略遗篇,翩然顾笑,空堂梦觉题秋水。
有客问洪河,百川灌雨,泾流不辨涯涘。
于是焉河伯欣然喜。
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渺沧溟望洋东视。
逡巡向若惊叹,谓我非逢子。
大方达观之家,未免长见,犹然笑耳。
北堂之水几何其。
但清溪一曲而已。
整首就是一篇庄子的《秋水篇》
散文句入诗,一时找不到好例,举我自己的,前不久为人拟了一句"何当礼失求诸野","礼失求诸野"相传为孔子所言,见《汉书-艺文志》
又七律:
虽万千人能往矣/有三二子可言乎
出句原文为《孟子-公孙丑》"虽千万人吾往矣";对句据百度说出自《晋书·羊祜传》,因手中无晋书,无法查证。
用得也不知好不好?聊供一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