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小姨带着姐妹俩在爸妈那边帮忙照顾妈妈。
为让姐姐开学前补补作业收收心,提前一周接回姐姐,这一周她每天跟我上下班。
去之前,跟她强调:不能大声喧哗,不要打扰妈妈,自己安排计划做作业或看书或娱乐。
事后回看小朋友这一周的综合表现,不由感叹:环境对成长中的小朋友的塑形影响很重要。
星期一,姐姐背着暑假作业兴奋地跟我去了公司。地铁上,她怀抱书包,四面打量。班车上,坐靠窗边,一路向外观看。早高峰的上班时间,在她眼里会是什么样子呢?
去到公司,把她安排入一间空着的小房间。小房间外面是大办公间。只要不喧闹,她可以很自在。
带着她打水、认路卫生间之后,不再管她,我照常工作。
不一会儿,她悄悄来到我身边,压抑着欢快叫一声“妈妈”,瞄几眼电脑。应一声,打发她回去小房间。
再一会,她又来了,趴在桌上看我敲了几个字,转身走了。
又一会儿,她又来了,略有蔫味的一声“妈妈”,靠在我身边。“你又来了,回你房间去做作业吧,或者画画玩”,她不做声,转身走了。
没一会儿,她又来了。“妈妈,我很无聊。”她蔫蔫道。“你不是还有很多作业没做吗?语文、数学、英语,看看还有几张练习没做,现在不正好可以补做吗?”她不搭话,要了两张白纸走了。
好一会她没再出来。快11点时,我去小房间看了一眼,耷拉着趴在桌上涂鸦,有点儿落寞。两条龙蛇似的鱼儿戏玩吐泡泡,画面活泼,也挺潦草的。
终于挨到11:30,有点打蔫的小姑娘因去食堂吃饭而又来了兴头,乐匆匆地跟去午餐。
第一个上午如此结束。午间问她感受如何,回复还行。再问她无聊吗?低头吃饭不说话。
周一下午成为转折点。
午餐后转转展览室和健身房,1点前回到办公室。要求她如果不休息就做作业,她不置可否。
老母亲顶住心头火,拉开她的语数英作业,一个个数出没做的练习、未抄写的单词。五天的时间里,平均到每天需要做多少、写多少。
算完之后,小姑娘撇着嘴吧趴在桌上呜呜嘤嘤哭起来。看着她哭。她突然抬头压抑着声音朝我吼:太多了!我怎么玩呀!
……你看着办吧,开学前要不要做完作业。你也可以试试4遍1组抄写一行单词需要多长时间。
我不!!小姑娘睁圆眼睛反抗。老母亲转身离开小房间。
好长一会没动静,没出来。偷偷去瞄了一眼,好像在写什么。
工作突然被打断。“妈妈,几点了,我做完一页数学练习了。”点赞鼓励,告诉她休息休息再看看其它作业。
接下来的下午时光里,频繁地被报告:“妈妈,几点了,我写完xx行英语单词了。…”虽然烦躁被打扰,但对她步入一种状态也感到满意。
周二到周四三天,相对而言,她好像接受并进入了一种状态,自己安排时间写作业,完成一项或一部分后,出来溜达一下,不再频繁打扰妈妈。
小姑娘算得也精--绝不多写一个单词。总的来说,这几天过得和谐美好,包括上下班路上。
周一通勤路上四下打量,周二周三路上歪在妈妈身上眯一会。周四下班坐上地铁后,她竟然拿出了带的书,是真的在看书了!同样,周五路上也都看了会书。
老母亲的心忍不住波动涟漪,如果这种状态一直稳定保持下去多好哇!如果这两个月的暑假,她一直跟着我上下班,将会怎样呢?不由得感慨孟母三迁的魄力和智慧,环境塑娃!
也感叹自己给了她自我调整的空间。包括这几天的路上,老母亲坚决抵制住手机,拿本书在手中:-P。
周五,来了一位跟班小男孩。初次见面的8岁小姐姐和4岁小弟弟,竟然立刻在小房间里嘀嘀咕咕、窸窸窣窣地玩起来,不亦乐乎。
不亦乐乎之后是,小姐姐上午的作业只勉强抄了几个词。因为:玩具太好玩了!玩耍太有意思了!
当晚她还说:每个小朋友都不喜欢学习(^_^)v。
学习的确反人性,可这咋跟小孩子讲呢。强迫更可能适得其反。
怎样让学习也变得和玩耍一样有趣呢?除了环境影响和带动之外,老母亲或可也多多参与一些孩子的游戏,或设计一些活动,玩中有学,让孩子在其中感受到趣味、感受到自我征服的成就感。(PS. 通勤妈妈的时间啊!)